基于高职教育的建筑工程安全案例教学研究
夏伟朝
合肥科技职业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 230000
高职教育以培养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才为目标,同时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全面发展。在建筑工程专业中,实践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安全教育则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建筑工程安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对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一、案例选取与分析
在高职建筑工程安全教育中,案例选取与分析应成为核心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建筑工程安全问题的具体情况,包括问题的背景、发生原因、发展过程等,有助于全面把握问题的本质。且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发现新的理论元素和逻辑关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理论体系。
教师一应选取在建筑工程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安全事故案例,这些案例应能够反映出常见的安全问题,如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等。案例应具有典型性,能够体现同类事故的共同特征和规律,便于学生从中提炼出普遍适用的安全原则,并引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其安全意识的提升;二应基于实际发生的事故进行改编或提炼,确保案例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增强教学说服力和实效性的关键,通过真实案例的呈现,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安全事故的严重性和防范的必要性;三应对选取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对每个选取的案例,教师应深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通常涉及具体操作失误、设备故障等,而间接原因则可能涉及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等。然后,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故调查报告,对事故责任进行客观认定,帮助学生理解安全责任的重要性,促进其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念。同时,每个案例都应进行深入的教训总结,提炼出事故中暴露出的安全问题和不足之处,且教训总结应聚焦于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案例呈现与教学
在高职教育的建筑工程安全课程中,通过具体案例,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了解建筑工程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及其严重后果。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比单纯的理论讲授更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学生通过学习案例,能深刻体会到遵守安全规范的重要性,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自觉遵循。同时生动的案例和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枯燥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教师可以融合现代技术,如利用 VR 技术模拟施工现场,使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安全风险,提高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或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际或模拟的建筑工程项目,从策划到管理全过程学习,培养综合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案例呈现与教学方法创新相结合,可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如在呈现案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深化对安全问题的理解;如利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案例材料,课堂上进行深度探讨与实践操作,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案例教学的多样化形式如引入模拟法庭、安全演练等互动环节,丰富案例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或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学习与实践,提升安全教育的实效性。
三、案例评估与调整
基于高职教育的建筑工程安全案例教学中,案例评估与调整是指对所选教学案例进行科学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教学需求进行适时调整,以确保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在案例评估方面,教师一应确保所选案例来源于真实的建筑工程安全事件,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能够反映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挑战;二应评估所选案例是否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能够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建筑工程安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短板,三应评估案例的复杂性,即案例是否包含多个相关因素和变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应评估其可操作性,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实践操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在案例评估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根据评估结果及教学需求进行案例调整,如对案例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或修改,以确保其与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高度契合;如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适当调整案例的难度,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讨论案例,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案例的情境设置,如改变施工条件、人员配置等,以模拟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挑战。
结束语
高职教育中,建筑工程安全案例教学在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强化法律法规执行力、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精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安全案例,并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案例生动、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应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建筑工程安全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不断优化和完善。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案例库的建设和更新,提高案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还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应用,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 侯建华 , 李倩, 刘雯雯, 等. 安全工程专业的《建筑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26):20-21.
[2] 鲁义 , 杨帆, 施式亮, 等. 安全工程专业”建筑消防工程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J]. 科技视界 ,2020(4):79-81.
[3] 郭玉霞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教学内容设计 [J]. 数字化用户 ,2025(1):100-102.
作者信息:夏伟朝,男(1995.1 -),汉族,安徽合肥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