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实践中的人文关怀探究
张浩东
皖江工学院 安徽 马鞍山 243031
摘要:当代健康管理领域,人文关怀已成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它不仅关注疾病治疗,更重视患者的心理、情感和社会需求,旨在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照护体系。通过融入人文关怀,医疗工作者能够更好地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提供更具温度的个性化服务,从而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康复效果。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健康管理实践中的人文关怀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健康管理;人文关怀;实践策略
引言
健康管理实践中,人文关怀作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要素,日益受到重视。它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更注重其心理、情感和社会需求的满足。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何在高效诊疗的同时,融入人性化的关怀,成为健康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1健康管理实践中的人文关怀研究意义
在健康管理实践中,人文关怀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其核心在于将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纳入整体医疗服务的框架中,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医疗体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的效率显著提升,但单纯依赖技术手段往往难以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尤其是在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人文关怀的引入能够弥补这一缺陷,通过关注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建立更为和谐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依从性。人文关怀的实施有助于缓解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焦虑和恐惧,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而促进生理康复。从社会层面来看,人文关怀的普及能够推动医疗服务的整体优化,提升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公众满意度。在老龄化社会加剧和慢性病高发的背景下,人文关怀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健康结局,还能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新的思路,最终推动健康管理向更加人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2健康管理实践中的人文关怀面临的困难
2.1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医疗机构往往优先满足疾病治疗的基本需求,导致医护人员难以兼顾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特别是在大型综合性医院,患者数量庞大,医护人员工作负荷繁重,时间与精力被大量消耗在诊疗任务上,难以深入关注患者的个性化需求。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不仅体现在人力上,还包括设备、资金和空间等方面的不足,进一步限制了人文关怀的实施。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资源匮乏,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更难以在人文关怀方面有所突破。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性,使得人文关怀在健康管理中的推广和落实面临巨大障碍。
2.2医护人员人文素养不足
医学教育体系长期以来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对人文素养的关注相对不足,导致部分医护人员在沟通能力、同理心和情感支持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往往更关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情感需求和社会背景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和理解力。这种人文素养的缺失,使得医患之间难以建立深层次的信任关系,影响了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康复效果。医疗机构对人文关怀的重视程度有限,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剧了这一问题。
2.3制度和文化支持不足
制度和文化支持不足是健康管理实践中人文关怀难以深入推广的重要障碍。现行的医疗制度更多关注技术指标和效率提升,缺乏对人文关怀的明确要求和激励机制,导致医护人员在实践中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医疗机构的文化氛围往往更倾向于技术层面的进步,而对人文关怀的价值认识不足,使得人文关怀在实践中的地位边缘化。这种制度和文化层面的缺失,不仅限制了人文关怀的实施,也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整体质量。与此同时,缺乏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使得人文关怀难以在健康管理中形成长效机制。
3健康管理实践中的人文关怀优化提升策略
3.1加强医护人员人文素养培训
医学教育体系需在传统专业知识培养的基础上,融入更多人文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心理学和医患沟通技巧,以增强医护人员对患者心理和社会需求的理解能力。通过定期组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等培训形式,帮助医护人员掌握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的技巧,提升其同理心和情感支持能力。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人文素养考核机制,将其纳入绩效评估体系,激励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鼓励医护人员参与跨学科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领域的人文关怀经验,进一步拓宽视野。通过系统化、持续性的培训,逐步提升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加温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从而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3.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在大型医疗机构中,患者数量庞大,医护人员工作负荷繁重,难以兼顾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通过合理增加医护人员数量,减轻其工作压力,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关注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资源匮乏,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更难以在人文关怀方面有所突破。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条件,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另一重要方向。引入信息化技术,如远程医疗和智能健康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医疗效率,为医护人员腾出更多时间进行人文关怀。
3.3完善制度和文化建设
完善制度和文化建设是推动健康管理实践中人文关怀深入实施的重要保障。现行医疗制度更多关注技术指标和效率提升,缺乏对人文关怀的明确要求和激励机制,导致医护人员在实践中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通过制定明确的政策文件,将人文关怀纳入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可以为人文关怀的落实提供制度保障。医疗机构需重塑文化氛围,提升对人文关怀价值的认识,鼓励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通过设立人文关怀专项基金,支持相关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推动人文关怀在健康管理中的推广。加强医疗机构内部的沟通与协作,营造以患者为中心的关怀文化,为人文关怀的全面落实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从而提升健康管理的整体水平。
结束语
人文关怀在健康管理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医疗服务的补充,更是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康复效果的关键。通过关注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医疗工作者能够建立更紧密的医患关系,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参考文献
[1]周洁,胡晓宜.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品质在协调护患关系中的作用[C]//重庆市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学会.临床医学健康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成都上锦南府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25:705-707.
[2]刘婷婷,吴基伟,王利飞,等.健康中国行动背景下职工健康管理在企业文化中的体系构建[J].健康体检与管理,2025,6(01):89-92.
[3]留孟,陈妮.以优质医疗服务和暖心人文关怀,用心守护居民健康[J].中国社区医师,2024,40(36):4.
[4]刘琴,陈云莹,刘青.人文护理关怀“术”与“道”并生的科学[C]//上海市护理学会.第六届上海国际护理大会论文汇编(下).上海市保健医疗中心;,2024:52.
[5]吕志伟.健康管理实践中的人文关怀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23,18(06):645-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