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铁路工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
张曦
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 青海省德令哈市 817000
现阶段,铁路工务系统的人员结构呈现出技能单一化、青工占比高的特点,给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挑战。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供需结构的矛盾、激励机制的失效、以及安全压力的传导,从而导致工务系统工作效率低下,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因此,为了保证铁路的发展,需要做好工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满足当今铁路工务系统人才所需。
一、铁路工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铁路工务部门作为铁路运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轨道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职能,具体包括线路、桥梁等设施设备的检修与养护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现代铁路企业应当引入科学化管理理念,不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实现组织效能最大化。从企业管理视角来看,铁路人力资源管理涵盖外部资源整合与内部管理协调双重职能,需要建立规范的人才选拔机制,既要满足外部资源调配需求,又要符合内部管理规范。
二、铁路工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人员结构失衡
现阶段铁路工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人员结构失衡的问题。首先,年龄断层现象较突出,以德令哈工务段为例,35 岁及以下职工占比达到 70% 以上,36 至 45 岁职工占比 18% ,46 岁及以上职工占比 10% ,职工队伍整体年轻化较为突出。其次,从技能结构来看,高技能型人才短缺,如线路工、桥隧工、无损检测员等主要行车工种,高技能人才占比不足 25% 。技能层级结构失衡,职工队伍整体技术水平偏低。
(二)培训体系与实际需求脱节
一是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当前培训中,仍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缺少讨论交流、实作演练环节,学员被动地接收知识,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二是培训需求不到位。在培训工作中,缺乏精准性,没有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精什么”的要求开展培训,培训效果打折扣,存在着随意性、重形式、轻实效等现象。三是培训内容缺乏全面性。不能把培训的重点放到实作技能培训及日常学技练功上,无法满足新时代铁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三)激励机制失效
铁路工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失效的问题,影响着职工积极性和队伍稳定性。一是薪酬分配缺乏激励性。铁路工务系统固有的岗位技能工资结构,存在“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弊端,导致干多干少、干好干坏薪资没有多大的差距。二是人才吸引力不足。工务系统具有点多线长的行业特性,基层工作条件相对艰苦,理想与现实的认知差异,职业规划的不确定等因素,导致一些高学历、高技能青年骨干人才流失现象严重。三是培训缺乏针对性。未结合现代铁路工务系统的人才需求和职工的具体需求,导致激励制度失效。而激励制度的失效导致很多职工都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工作积极性受挫,职业倦怠现象普遍,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铁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亟需通过系统性改革加以解决。
三、优化铁路工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一)构建企业人才发展体系
一是建立人才培养规划。动态完善段“四库一档”,同步健全人才选拔、培养、使用、评估管理机制。大力选拔技能竞赛突出、劳模先进、业务技能强的优秀人才,坚持“老中青”梯次配备,提升人员选配质量。持续加大培训力度,建全完善“名师带徒”工作机制,提升培养对象的综合能力。开展多岗位履职能力锻炼,推进干部在多岗位、多层面历练,丰富工作经历,夯实技术本领,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二是深化落实大学生早期培养制度。探索创新培养体系,大力培养年轻化复合型人才。根据不同类型人才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围绕大学生“职业准备、职业塑造和职业发展”三个培养阶段持续发力,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清晰的规划实现目标的途径,激发其积极性。三是优化劳动用工结构。结合铁路工务系统发展现状,人力资源优先实行“内循环”,优先立足内部挖潜,兼职并岗、优化社会通用工种,不断盘活人力资源,深入推进生产劳动组织改革。
(二)创新立体化培训体系
一是打造线下线上融合平台。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构建在线学习平台,创建标准化作业技能视频教学片,道岔标准化作业、探伤标准化 3D 仿真课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工具。建立职工实训基地,让职工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二是以培训需求调查为依托,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有力支持,为职工“量身定制”培训内容,正确处理工学矛盾,提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同时始终坚持以现场需求为导向,推动学技练功成为常态,贯标落标成为习惯。结合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强化优质教材开发,为提高培训质量提供资源保障。
(三)推行激励机制的改革
一是推行绩效工资改革。推行“基础 + 绩效”模式,将职工绩效工资与出勤天数、作业项目、安全生产挂钩,合理确定绩效考核分配系数,拉开不同工种、不同地区、同一工种不同地区之间绩效考核系数,进一步规范分配秩序,极大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二是完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鼓励积极参与职业技能等级晋升;组织开展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以赛促学”,持续提升人才技能;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发挥传承和授业传道作用;对获得“技术能手”、“铁路工匠”称号的技能人才,提高经济待遇,畅通职业发展和晋升途径。三是实施精准激励。探讨将职工的职业技能等级与日常作业评分系数挂钩,适当拉开不同职业技能等级人员的收入差距,体现技能人才的正向激励作用。
结束语
我们应紧紧围绕构建“六个现代化体系”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铁路企业为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培训体系,改革激励机制,以满足铁路工务系统的人才需求。促使着其发挥其传统优势,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为社会提供更满意的基础的运输服务。
参考文献:
[1] 吴琼 . 铁路工务段生产性员工的绩效薪酬优化设计探究 [J]. 现代企业文化 , 2023(3).
[2] 赵书锐 . 铁路工务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 [J]. 工程技术 ( 引文版 ), 2016:00290-00290.
[3] 郑成钢 .T 铁路集团太原南工务段基层员工绩效管理研究 [D]. 太原理工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