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

作者

刘春凤

新泰市福田学校 271200

引言

随着课程思政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导向,其核心要求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1]。小学英语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不仅承担着语言教学的任务,更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是落实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英语课程需兼顾工具性与人文性,通过语言学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与文化自信,这与课程思政的理念高度契合 [2]。然而,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不足、思政元素挖掘不深入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3]。基于此,本文围绕小学英语课堂中思政元素的融入展开理论探讨。

一、小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理念契合性

小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在教育理念与教学目标上存在天然的一致性,为思政元素的融入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教育理念来看,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价值观念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并非仅局限于语言技能的训练,更包含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够接触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同时在对比与理解中深化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这与课程思政所倡导的 “全面育人” 理念本质一致 [1]。二者均强调教育的综合性与全面性,这种理念的一致性为思政元素融入提供了坚实支撑。

从教学内容的互补性来看,小学英语教材不仅包含语言知识,还蕴含着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思政资源。这些思政元素与语言教学内容相辅相成,语言知识的学习为思政教育提供载体,思政元素的融入则为语言教学赋予更深层次的育人内涵 [2]。这种互补性,使得小学英语课堂能够实现 “语言学习”与 “价值引领” 的双重目标。

二、思政元素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理论路径

(一)明确思政目标,构建 “语言 + 思政” 的教学目标体系

思政目标的设定需紧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认知规律,涵盖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与道德观念四个核心维度。在设定思政目标后,需将其与语言教学目标有机整合,贯穿教学全过程。例如,在鲁科版五四制小学英语教材中涉及 “传统节日” 的单元,可将 “用英语介绍节日习俗” 的语言目标与 “增强文化自信” 的思政目标结合,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深化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教师需在教学设计中强化思政目标意识,避免思政目标流于形式,通过课堂提问、小组分享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思政主题与语言知识的关联,确保思政目标与语言目标同步达成 [1]。

(二)系统挖掘思政资源,拓展小学英语教学的育人内涵

思政元素的融入需以教材为核心,同时结合课外资源。从教材挖掘来看,教师需深入研读教材,捕捉与思政教育相关的主题,如在 “自然” 主题单元中提炼环保思政元素。对于教材中仅 “点到为止” 的思政资源,教师可通过补充英文绘本、文化短文等材料,进一步丰富思政内容,例如在 “家庭” 主题单元中,补充描述家庭互助的英文小故事,深化学生对亲情与责任的认知。从课外资源拓展来看,互联网、社会实践活动等均是重要素材来源,教师可利用网络搜集英文环保纪录片,引导学生从英语视角理解环保意义;也可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活动后,用英语记录实践感受,实现思政认知向实践行为的转化 [2]。

(三)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思政元素的隐性渗透

情境教学法与合作学习法是核心融合方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互动中体会思政内涵,例如在 “规则意识” 教学中,创设 “校园秩序” 情境,让学生用英语交流规则。教师在情境设计时,需注重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避免生硬说教,通过角色对话、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潜移默化接受思政熏陶 [1]。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协作,让学生围绕思政主题探讨,如小组合作完成 “中西方文化对比” 英文报告,在互动中深化思政认知。在合作任务设计上,可明确分工,让学生分别负责资料搜集、英文撰写、成果展示等环节,既锻炼语言能力,又培养团队协作与责任意识,实现 “能力培养”与 “价值塑造” 的双重效果 [2]。

三、思政元素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现存问题与改进方向

(一)现存问题

从当前实践来看,思政元素融入面临诸多挑战。教师层面,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认知不足,仅将其视为单纯的 “道德说教”,缺乏对 “隐性课程” 维度的理解,且受教学压力大、课时紧张等因素影响,对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投入精力有限;部分教师缺乏思政教育理论知识,在融入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思政主题与语言教学的结合点,导致思政教育与语言教学脱节。教学层面,不同课型思政融入存在差异,阅读课、词汇课因内容灵活,融入方法相对丰富,而语音课、练习课因课程材料固定,多仅能挖掘学习习惯、规则意识等单一思政元素,融入深度不足。学校层面,部分学校对课程思政重视不足,未将其纳入整体教学规划,缺乏统一的政策文件指导与专项培训,教师在思政融入实践中多“各自为战”,难以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 [3]。

(二)改进方向

针对问题,需从三方面改进。教师层面,加强课程思政理论学习,通过研读《课程思政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实践》等文献、参与学校组织的思政培训,提升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同时借鉴优秀教学案例,学习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渗透的方法,在日常备课中主动梳理教材中的思政资源,积累融入经验。教材层面,教师需从整体把握教材,梳理各单元思政主题,形成系统的思政资源清单;针对教材中思政资源不足的单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热点,补充课外思政素材,如在 “科技” 主题单元中,引入我国科技成就的英文报道,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学校层面,将课程思政纳入立德树人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思政融入指导方案,明确各年级、各课型的思政教学要求;定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公开课展示等活动,为教师提供交流学习平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将思政素养纳入学生评价指标与教师考核内容,通过评价导向推动思政元素有效融入 [3]。

结语

思政元素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从理论层面来看,小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在理念上高度契合、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为融合提供了可行性;通过明确思政目标、挖掘思政资源、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构建 “语言学习” 与 “价值引领” 有机融合的教学体系。尽管当前实践中仍存在教师认知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学校支持不够等问题,但通过针对性的改进策略,能够逐步提升融合实效。未来,需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推动思政元素更高效地融入小学英语课堂,为培养兼具语言能力、思政素养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邱玲敏 . 课程思政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实践 [J]. 天津教育,2025(14):122-124.

[2] 林静萍 . 融课程思政理念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 [J]. 校园英语,2025 (25):99-101.

[3] 聂欢 .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现状调查研究 [D]. 长江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