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学评论中的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转变

作者

张云飞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广东江门 529000

   

文学评论是读者交流阅读后思想感悟的重要方式,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是其重要组成成分之一,推动文学作品创作和评论,反映社会思想发展和历史文化变迁。文学评论中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转变会引起作者、读者以及批评家共同产生思想变化。因此,分析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产生转变的形式、原因、意义至关重要。

1. 文学评论中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转变形式

1.1 从封建主义向民主主义

封建统治下,文学评论意识形态表现为封建意识,多强调忠诚、勤劳、清廉等传统美德,很少强调人权和民主。在新文化运动引领下,民主和科学等思想走进国门,文学作品中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开始大量出现,如《激流三部曲中》觉民、觉新、琴等人物形象设定,都展示了新时代人们对封建意识的排斥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在《激流三部曲》中,觉民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反封建角色,他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反抗封建社会推崇的包办式婚姻,这种行为在封建统治下被极力反对,让他受到身体和心理双重打压,但觉民并没有向封建意识低头,反而奋起反抗,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并与心爱之人结婚,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反封建主义人物形象。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塑造,将民主主义追求的自由、人权、思想解放融入文学作品,对后续解放封建思想有重大意义。

1.2 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对社会和人性黑暗面的表达,在时代进步下,由于人们思想观念和自主意识发生变化,催生出现代主义文学,其更注重精神层面满足。如安德烈·纪德创作的《背德者》,这部作品反映了现代主义对个人欲望的追求,通过描述主人公米歇尔大病初愈后一改过去生活,抛弃家人,无视任何道德,精神逐渐堕落的故事,深刻讨论了家庭、伦理和人性等主题,是现代主义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这种文学作品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转变深刻展现了人们对生活与艺术的不断探讨与追求,有利于促进文学著作进一步发展。

1.3 从民族主义到全球主义

民族主义时期,文学作品主要内涵表现在民族发展和传统文化,在全球主义到来以后,文学作品逐渐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如《百年孤独》就是一部经典全球主义文学代表,作者通过讲述马孔多小镇和布恩地亚家族世代荒唐中的相同故事,刻画个人灵魂与家族情怀,将民族主义与全球主义相融合,对文化冲突深入分析,体现世界和平、民族平等的主题,让人们认识到民族与国家的重要性,深刻体现全球主义进程中民族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揭开全球主义这一深刻主题。

2. 文学评论中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转变原因

2.1 历史背景不断变化

历史背景包括很多影响文学评论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转变的因素,如政治环境、思想水平、经济发展、科技文化等。如封建主义向民主主义转变时,人们通过民主性文学评论了解民主与自由,发现个人权利和人身自由的重要性,实现思想解放,逐渐奋起反抗封建统治,也为现实主义文学问世奠定基础。因此,可以说历史背景变化有决定文学评论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转变的能力,这种变化是实现文学评论转型的必备条件,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

2.2 文学创作变革

文学创作是文学评论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基础,文学创作流派和风格不断发展和变化,会导致文学评论发生相应变化。首先,不同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会直接影响文学评论角度和重点,如封建主义时期文学评论主要围绕儒家思想和传统美德展开;现代主义文学时期主要围绕科技科学和时代发展进行,始终能直接反映社会重点现象。其次,文学评论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转变不仅取决于历史背景变化,也源于文学创作变革,在全球主义盛行之下,人们对文学评论的内容包容性更强,让文学创作有了更广泛的创造空间和创作视野,为推动文学创作中文学评论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

2.3 批评家思想观念变化

批评家主要通过文学评论进行交流,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于文学评论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转变起重要作用。首先,批评家的思想观念代表当时人们的主流思想,不同时代下,批评家的思想观念都对应着当时文学评论的主要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其次,批评家的个人能力以及工作经验都会对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高水平批评家对文学著作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在多个维度写出多种不同理解。最后,批评家催生文学评论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的同时,也会受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文学评论进步的力量。

3. 文学评论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转变的意义

3.1 丰富文学评论内涵

文学评论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发生转变,让人们除了关注文学作品主题和载体以外,也注意到作品内涵,让文学评论更深刻反映出时代主题和社会形式。曾经文学评论的关注点大多数是作者语言表达、人物刻画等角度,在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发生转变后,读者开始关注作品深层意义,如追求人权、关爱女性、保护自然等,更深刻的探讨社会要点和历史遗留问题。这种转变让人们进一步关注作品社会背景和文化内容等内涵,更好地认识时代发展方向,助力解决现实存在的众多问题。

3.2 推动文学创作发展

文学评论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丰富创作者思维和思考方式等作用。具体表现在,现代主义文学推动创作者关注写作的意义与内涵,批评家也开始关注作品的写作技巧以及意识流派,起到激发作者想象力,催生文学创作大繁荣等作用。因此,文学作品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的转变,能推动文学创作发展,在社会环境和思想流派的影响下,文学评论会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多优秀作品。

3.3 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文学评论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转变进行交流融合,有助于打破地理条件限制,促进世界文化发展,如西方文学在东方广泛流传,可以让东方阅读者进一步了解西方思想观念,东方文学进入西方传播,有利于西方阅读者认识东方传统文化,促进世界文化融合,创造国际文化和平、发展的大繁荣景象。

结语:

文学评论意识形态与价值取向是长久转变的,由于历史背景不断变化、文学创作变革、批评家思想观念变化,会导致文学作品出现各种层面的转变,这种转变可以丰富文学评论内涵、推动文学创作发展、促进国际文化交流,对推动全世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芷 , 周宇欣 , 杨思玙 .20 世纪以来墨西哥中国文学评论中的中国话语与形象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24,(03):9-19.

[2] 张姝妍 . 寂寞与热闹都是他们的——德国文学评论中的当代诗歌 [J]. 书城 ,2021,(11):87-94.

[3] 沈锦丝. 论80 年代文学批评的价值体系建构[D]. 湖北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