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倪智威 胡仲豪
浙江高鑫安全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准确、可靠的环境检测数据是制定环境政策、评估环境质量、控制污染排放的重要依据。然而,受到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环境检测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亟需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环境检测的整体水平。
一、环境检测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人为因素
环境检测工作的质量与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密切相关。一方面,环境检测涉及多种复杂的技术和方法,需要检测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各种检测设备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要求,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流程开展工作;另一方面,环境检测结果直接关系到环境管理和决策,检测人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如实记录和报告检测数据。然而,现实中部分检测人员可能存在专业能力不足、工作不够严谨、责任心缺失等问题,导致检测数据失真、报告结果不准确,甚至出现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严重影响了环境检测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给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带来重大隐患。
(二)仪器设备因素
环境检测对仪器设备有着较高的要求,先进、精密的仪器设备是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基础。然而,由于环境检测涉及的参数众多,检测方法各异,不同的检测项目需要配备不同类型、不同性能的仪器设备。如果仪器设备选型不当,与检测需求不相匹配,就可能导致检测灵敏度不够、精密度不高、重现性差等问题。此外,环境检测工作通常需要长期、连续地使用仪器设备,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平时疏于保养,未能及时更换易损件,或者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准,就可能导致设备性能下降,出现漂移、失灵等故障,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环境条件因素
环境检测对外部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某些检测仪器对温度较为敏感,如果环境温度超出其正常工作范围,就可能导致检测数据出现偏差;再如,空气湿度过高可能会加速仪器设备的腐蚀和老化,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测量精度。此外,检测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也可能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质或污染,从而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
二、提升环境检测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环境检测工作对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守提出了较高要求,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是提升检测质量的关键举措。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如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可以帮助检测人员全面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主要方法、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要求,提高其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开展业务能力测试和实际操作考核,客观评价检测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能力水平,既可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帮助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改进不足[1]。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严格考勤和绩效考核,建立违规违纪问责机制,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等行为"零容忍",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积极引入第三方质控和实验室间比对等外部监督措施,定期开展质量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推动形成管理制度化、培训常态化、考核严格化的良性循环,不断增强检测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确保其始终保持严谨、客观、公正的工作作风,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撑。
(二)更新和维护仪器设备
环境检测工作对仪器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切实加强仪器设备的更新和维护是保障检测质量的重要基础。根据环境检测的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有计划、分步骤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检测仪器和技术,优化实验室的软硬件条件,提高样品前处理、分析测试等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检测的精确度、灵敏度和效率[2]。与此同时,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明确各类仪器的操作规程、性能参数、质控指标等关键要素,规范仪器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流程,确保其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可管理。定期开展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和比对试验,严把质量控制关,及时诊断和处置各类问题隐患,优化完善仪器设备档案,实现状态信息的动态更新和共享。加大对检测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其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能力,增强故障诊断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探索第三方专业化维护模式,建立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运行维护机制,有效降低仪器设备的运行成本,延长其使用寿命,为环境检测工作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
(三)优化环境条件和控制样品质量
环境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仅取决于人员素质和仪器性能,还与检测环境条件和样品质量密切相关。针对不同的检测项目和仪器设备,科学设定并严格控制实验室温度、湿度、压力、洁净度等环境参数,避免或减少环境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是保证检测数据准确性和重现性的重要前提[3]。对于易受环境影响的特殊仪器或高精尖设备,可通过改善实验室布局、增设恒温恒湿系统、使用高效空气过滤装置等措施,为其提供独立稳定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样品质量控制贯穿于整个环境检测过程,涉及样品采集、运输、储存、前处理等诸多环节。制定科学规范的采样方案,优化采样点位布设,选用合适的采样器材和容器,规范采样操作技术,有助于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检测样品。合理选择样品运输方式和路线,控制运输温度和时限,最大程度地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污染或变质。根据不同样品的理化特性、污染物种类、浓度水平等特点,优化储存条件,避免样品的二次污染、交叉污染和损失,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结束语
提升环境检测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人员培训管理、仪器设备更新维护、环境条件优化控制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环境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只有不断完善环境检测体系,提升检测水平,才能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未来,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发展,环境检测领域还将迎来更大的突破和进步,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安少龙.环境检测主要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4,5(12):177-179.
[2]何飞,戴本尧.环境检测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分析[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3,52(02):113-115.
[3]葛良赋,郑永长,邵金鹏.影响环境检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J].西部皮革,2022,44(2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