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作者

邓清华

吉水县第三中学 331600

引言: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化,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语文教育正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提升语文素养,更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理解的有效载体,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的教学设计与有效的教学方法,整本书阅读往往流于形式,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但面对篇幅较长、内容复杂的整本书作品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所以需针对初中语文教学实际,探索科学、高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

一、构建情境式导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特定氛围中学习和理解知识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与情感体验,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通过语言描绘、多媒体展示、角色扮演等方式营造真实或贴近生活的阅读情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提升其对文本的兴趣与理解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情境的设置有助于增强记忆效果,使学生更容易进入阅读状态,从而提高整体阅读效率。

在九年级语文人教版教材中,《水浒传》作为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可以围绕“梁山好汉擂台赛”这一主题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世界,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的经典片段,如“武松打虎”或“林冲雪夜上梁山”,让学生直观感受人物形象与情节张力,随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分别饰演宋江、鲁智深、李逵等人物,通过模仿人物语言和行为加深理解,还可以设置“谁是真英雄”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社会探讨“英雄”的定义,比如是否包括抗疫医生、消防员或见义勇为的普通人,这种情境拉近了古典文学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激发了他们对文本内容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学生在这种沉浸式的氛围中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主动参与到阅读过程中,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提升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TeachingApproach)强调以任务为核心,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学习与思维训练,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阶段性任务,如撰写读书笔记、绘制人物关系图、开展主题辩论等,促使学生围绕任务展开有目的的阅读,这种方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有助于培养其信息筛选、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任务驱动教学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

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儒林外史》为例,教师可以围绕“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群像”这一主题设计系列任务,推动学生深入阅读与思考,在教学初期教师可布置“人物成长轨迹图”的任务,要求学生选择范进、匡超人、周进等典型人物,梳理其人生经历、性格变化及命运转折点,并分析这些变化背后的社会原因,为完成该任务学生需通读相关章节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进一步设置“谁是真正的读书人”主题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书中人物出发,探讨“功名利禄是否应成为读书人的唯一追求”,鼓励他们结合现实生活发表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儒林外史》人物档案馆”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分组合作为书中人物建立详尽的人物档案,包括生平简介、性格分析、代表事件及其社会意义等内容,并以展板或 PPT 形式进行展示交流,这种任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使整本书阅读真正成为主动探索、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传统的语文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终结性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发展,而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过程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它关注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态度、方法、进步与反思,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过程性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能力与综合素质,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其不断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与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套全过程评价体系,比如设立“阅读日志”记录学生每天的阅读进度与感悟;采用“星级评价”对学生提交的读书报告、人物分析、情节复述等内容进行评分;组织“阅读分享会”,邀请学生轮流讲述自己喜欢的章节并接受同学提问,由全班共同打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个性化的反馈建议,帮助其改进阅读方法与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评价机制学生获得了成就感,也明确了自身努力的方向,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与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强化写作与表达训练,深化整本书阅读成果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基本技能,它们二者相辅相成,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通过写读书笔记、读后感、人物评论、改写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将阅读所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研究表明写作训练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其语言组织与逻辑思维能力,写作也是一种深度阅读的过程,学生在表达观点的过程中需要反复回顾文本,提炼关键信息,从而实现对作品的深入挖掘,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写作任务,帮助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之间建立良性互动。

在教授《傅雷家书》时教师可以围绕“亲情与成长”这一主题设计一系列写作任务,比如让学生模仿傅雷的口吻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家庭关系的理解与感悟;或者以“一封未寄出的信”为题,假设傅聪收到父亲的信后如何回应,进行创意写作,还可以组织学生撰写“家书评论”,分析傅雷教育理念的优劣及其对当代家庭教育的启示,这些写作任务巩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锻炼了其书面表达能力,通过读写结合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思想火花得以转化为文字,提升了语文综合素养。

结论:

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提高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抓手,也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提出了创新教学策略:情境式导入激发兴趣、任务驱动促进自主学习、过程性评价引导发展以及读写结合深化理解,这些策略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系统、立体、富有成效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敏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程构建与实施策略研究[J]. 2024(5):133-135.

[2] 高东方 .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阶梯式指导策略初探——”荐—法—趣—品—交—展”六字诀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B), 2025(2).

[3] 于红梅.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4(5):58-59.

[4] 宋群英 .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的实践探究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 2023(15):158-161.

[5] 肖卫民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J]. 中学生作文指导 , 2024(4):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