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化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作者

刘海

榆林市榆阳区鱼河镇初级中学

新课标明确指出,艺术课程要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倡导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发展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养。然而,当前的初中音乐课堂仍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实践”“重技能轻创造”“重个体轻合作”等现象,学生被动接受多于主动探索,难以将音乐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有效连接。而项目化学习以其鲜明的真实性、驱动性、探究性和成果导向性,恰好能够破解上述困境。它通过创建一个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经历一段持续的探究过程,最终创作出公开的、有价值的项目成果,并在过程中习得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在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于项目化学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策略进行了研究。

一、从核心概念出发,提炼出本质问题

核心概念是学科的本质(如“节奏”“调式”“民族音乐”),而本质问题将这些抽象概念转化为可供持续探究的、开放性的问题。它迫使学习超越记忆事实(如认识附点节奏)、掌握技能(如唱准附点节奏),走向对音乐本质的理解和应用(如“节奏如何影响音乐的情感表达?”),从而直接指向核心素养的培育。一个好的本质问题通常没有现成答案,它旨在激发好奇心和持续的研究欲望,同时还能为整个项目提供连贯性和聚焦点。教师应从音乐教学的核心概念出发,提炼出本质问题。

例如,在学习《梨园风采》单元时,该单元通常旨在让学生了解京剧这一国粹艺术的基本知识,包括京剧的行当(生、旦、净、丑)、表演形式(唱、念、做、打)、脸谱艺术以及经典剧目欣赏(如《卖水》、《铡美案》选段等)。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为“京剧是一种集音乐、文学、美术、舞蹈、武术于一体的高度程式化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其程式(如脸谱、行当、唱腔、动作)是表达内容、塑造人物、传递文化的独特语汇”。如何让上述宏大的核心概念对初中生产生意义?教师需要找到一个连接点,将概念转化为一个学生愿意为之投入的真实任务。比如,“我们如何能向同龄人解释并证明京剧不是‘老土’的,而是一种‘很酷的综合性艺术?”

二、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建构知识

项目式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这意味着课堂将从“教师教”的场所转变为“学生探索和体验”的工坊。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转变为项目的设计者、资源的提供者、过程的引导者和学习的促进者。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极易导致学生产生“这是老师要我学的”的被动心态。而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自主选择、决策、创造,能将其身份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索者”和“文化创译者”,从而在与音乐的“互动”中建立起真正的情感连接和个人意义。

例如,在教学《梨园风采》的时候,教师根据“我们如何能向同龄人解释并证明京剧不是‘老土’的,而是一种‘很酷’的综合性艺术?”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由组建“京剧创客”工作室,并自主选择他们最感兴趣的项目方向,如“国潮视觉”组、“微剧场”组、数字音画”组。“国潮视觉”组可以选择为热门游戏或动漫人物设计京剧版造型和脸谱,并制作解说海报。“微剧场”组可以选择将一则校园新闻或寓言故事改编成5分钟的微型京剧片段。“数字音画”组可以选择为一首短小的流行歌曲融入京剧念白或锣鼓点,并制作 MV。各小组自主分工,推选项目经理、研究员、设计师、技术员等。这样的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三、多元评价,有效反馈

在初中音乐项目式学习中,评价不仅是最终判断成果优劣的手段,更是贯穿全程、促进学习、发展素养的关键引擎。传统的“一唱定乾坤”或仅由教师评价的方式,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复杂学习和成长。因此,构建一个多元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它意味着评价主体、内容、方式和功能的多元化。

例如,各小组在班级“国潮发布会”上公开展示其最终成果。他们需要像真正的创意总监一样,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和过程。展示后,开展小组互评和个人自评。学生使用教师设计的量规从“京剧元素的准确性”“创意性”“合作度”“展示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反思。教师还可以组织发布会,作为观众之一参与评价。教师的最终评价基于观察记录、最终成果和学生的自互评综合得出,重点表扬学生在过程中的成长和创造性思维。

总而言之,将项目式学习引入音乐课堂,意味着音乐学习不再是孤立的唱歌、听赏或乐理学习,而是转变为一项融合了研究、创作、排练、展演等多种活动的综合性艺术实践项目。教师要真正从多个方面出发,不断提升项目式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丽棠 . 项目化学习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 2024, 9 (11): 71-73.

[2] 杨韵可 . “项目化学习”在提升初中生音乐素养的应用研究 [D]. 天水师范学院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