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化赋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策略研究

作者

杨晓锋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

一、信息化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重要性

( 一 ) 信息化的概念与特征

信息化作为一种现代科技手段,其核心在于利用数字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与传播,它在高校行政管理中逐渐展现出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在当前快速变化的信息化时代,教育信息化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教育理念与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化显著提升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在传统的高校管理模式中,信息的传递常常是一个冗长且低效的过程,部门之间的沟通存在时间滞后与信息失真的问题。引入信息化手段后,如“校园管理系统(CMS)”的应用,通过数据共享与实时更新,使信息在各职能部门间的流转更加高效。这不仅帮助管理者及时获得决策所需的第一手数据,还增强了管理的透明度,以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 二 ) 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1]。然而,尽管信息化技术为提升行政管理效率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许多高校仍面临着多种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制约了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也直接影响到管理的有效性与决策的科学性。

行政效率低下依然是高校行政管理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尚未普遍深入,许多高校在行政流程中依旧依赖传统的纸质文档、审批手续繁复,导致信息流转缓慢,决策响应不及时。例如,某高校在处理学生事务的过程中,仍需经过多个环节的纸质审核,其效率远低于信息化系统的处理速度。这种现象反映了该校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不足,缺乏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平台和电子政务体系[2]。

二、信息化赋能高校行政管理的策略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提升问题逐渐显现出其复杂性与重要性 [3]。通过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投资总额与信息化经费占总经费比例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信息化赋能高校行政管理的潜力与实际应用价值[4]。

从数据来看,2018 年高校信息化建设投资总额为 2900 亿元,而到 2023 年这一投资额已升至5315.20 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超过 20%[5], 。这一显著增长反映出高校在推动信息化进程上所作出的努力与决心,尤其是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及技术进步的推动。同时,信息化经费在高校总经费中所占比例的变动,从 2018 年的预计 4% 逐步增至 2023 年的 4.5% ,虽然增幅不大,但却显示出信息化经费在整体财务规划中的不断重视 [6]。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如何利用信息化来提升行政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呢 [7] ?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策略尤为重要。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实施能够有效整合各类信息,优化资源配置 [8]。以行政审批为例,通过智能化系统能够实现一站式审批流程,大幅度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同时,通过数据分析能力,能够较好地对高频事务进行流程再造,实现零等待办事环境。

优化数据管理流程是另一项不可忽视的策略。数据的集成与共享是提高决策效率的基础,尤其在涉及跨部门协作时尤为重要。当前高校存在的数据分散、信息孤岛等问题,导致了资源浪费与决策周期延长 [9]。因此,通过构建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例如数据中台或大数据平台),能够有效促进各部门间的数据互通与协调,进而提升整体管理水平。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也至关重要,需要制定相应的数据管理政策,确保数据的质量与安全。

再者,加强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也是高效管理的前提。随着信息化的推进,高校面临越来越多的信息安全挑战,如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因此,必须建立全面的信息安全体系,包括法律法规遵循、技术防护措施、应急响应机制等。通过实施 ISO/IEC 2700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在信息安全方面的管理能力,保护高校的核心数据不被外部威胁侵害,确保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10]。

综合以上分析,信息化赋能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能够在战略层面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与效率的最大化 [11]。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引入、数据管理流程的优化与信息安全保障机制的加强,能够有效应对当前管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推动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获得长足进展。在未来的研究与实践中,进一步探讨信息化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更加智能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

三、信息化未来发展的展望

( 一 ) 信息化趋势对高校行政管理的影响

 表1 :信息化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也开始逐步迈向信息化管理的新时代 [12]。信息化不仅仅是将传统的管理模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更是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效率、增强决策科学性及透明度的重要途径。根据相关研究,信息化在高校行政管理中扮演着多个关键角色,其中包括数据整合、流程优化以及实时监控等特征,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层的决策信息基础 [13]。

从信息化的概念及特征来看,信息化的核心在于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和传播的效率。具体来讲,信息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以及资源共享的便利化等方面。这种转型为高校行政管理提供了以信息为导向的新思路,尤其是在面对复杂的管理环境与多样的需求时,信息化能够高效地集成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形成一个全面的数据支持体系,以促进更加科学的决策过程。

从高校行政管理的现状与挑战出发,目前许多高校仍然依赖传统管理模式,面临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孤岛、决策滞后等诸多挑战。这一现状使得高校在信息化转型过程中必须关注跨部门协作的难题、数据共享机制的构建以及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等关键因素。因此,整合多方资源,加强信息化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已成为提升现代高校管理能力的迫切需求[14]。

在信息化赋能高校行政管理的策略中,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探索 [15]。一方面,构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是基础性策略,这不仅能够减少信息冗余,提高数据处理速度,还能够促进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另一方面,提升高校管理者的数字素养也是不可忽视的策略,通过开展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使管理者能够有效利用信息化工具,做出更为精准的决策。

展望未来,信息化趋势将极大地影响高校行政管理的格局。随着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的逐步成熟,未来的高校管理将更加注重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和实时性。为了适应这种变化,高校需要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以支撑与时俱进的信息化发展战略[16]。同时,建议高校在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技术引进的可行性、团队协作的效率以及信息安全的保障,从而达到信息化赋能的最优效果。

信息化赋能不仅为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也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 [17]。在政策与技术共同推动下,高校的行政管理必将在未来迎来更加科学、高效、透明的发展阶段[18]。

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建议

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19]。提升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仅是改善内部工作效率的需求,也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教育机构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20]。基于 " 平衡计分卡 " 这一战略管理工具,我们可以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并为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持。

建立有效的信息化培训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对高校行政人员实施系统化的信息化培训,可以显著提升其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与系统性,以满足不同层级员工的需求。例如,利用引入 " 项目管理软件 " 进行培训,将管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行政人员对信息系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定期的培训反馈机制亦应被引入,以便调整和优化培训方案,使其适应动态变化的高校管理需求。

四、结语

信息化是推动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重要手段,对于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决策科学性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通过信息化的引入,高校能够有效改善传统管理模式中的诸多弊端,如降低信息传播的时间成本和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同时,信息化的应用促使高校在信息共享与沟通协作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有助于提高管理透明度与决策的合理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许多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如行政效率低下、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技术设备落后等种种挑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信息化进程的推进,进而影响到高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性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针对这些问题,高校需要制定系统化的信息化战略,结合大数据分析、智能管理系统等先进技术,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未来的发展中,高校应当注重培养管理人员的数字素养,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构建统一的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各部门的信息资源,能够有效杜绝信息孤岛现象,促进跨部门的协同合作与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决策的效率与科学性。同时,高校还需重视信息安全保障问题,通过建立网络安全审计机制和应急响应团队,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维护师生的信心与学校的形象。

在信息化赋能的过程中,高校应当积极借鉴成功案例,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确保技术与管理的深度融合。建议高校建立校际合作机制,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与互通,携手应对信息化转型过程中的共同挑战,提升整体管理水平。针对具体的管理环节与业务流程,采用数据挖掘和智能化分析手段,帮助高校识别问题、优化资源配置,做出更加精准的决策。

高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发展不仅是一个技术引进的过程,更是一个全方位的管理理念与模式转变的复杂过程。通过充分认识信息化对高校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提升策略,强化技术应用与流程优化,高校将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迎接机遇与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的高校管理将更加科学、高效与透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必将为教育领域带来更深远的变革,促进高校在快速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中保持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张诗淇 . 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模式创新研究 [J]. 办公室业务 ,2022,(17):13-15.

[2] 王雅琴 . 浅谈高校电子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J]. 黑龙江档案 ,2023,(05):292-294.

[3] 汪雷蕾 . 浅析我国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J]. 决策探索( 中 ),2021,(10):90-91.

[4] 高小安 . 高校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J]. 投资与创业 ,2021,32(09):109-111.

[5] 魏继宗 , 瞿亚 . 信息化赋能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创新策略研究 [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2,13(05):136-140.

[6] 袁子茗 , 邱加加 .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J]. 今日财富 ,2023,(14):26-28.

[7] 石贞贞 . 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J]. 办公室业务 ,2021,(09):134-135.

[8] 郭妍 , 孟少猛 , 许启军 . 信息化赋能乡村教育 [N]. 陕西日报 ,2022-05-07(007).

[9] 郑巧 . 数字赋能、信息茧房与高校“智慧党建”的策略选择 [J]. 福州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36(01):123-127.

[10] 张思雯 . 数字信息化赋能高校外语教育教学改革 [J]. 继续教育研究 ,2023,(07):120-125.

[11] 黄云燕 . 信息化赋能下行政事业单位“业财融合”管理实践 [J]. 纳税 ,2023,17(23):49-51.

[12] 刘腾飞 . 信息化时代中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策略研究 [A].2023 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学术

研究论坛论文集(四)[C].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296-298.

[13] 刘姝 .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特征和策略 [A]. 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 2021 论文汇编(十三)[C]. 福建省商贸协会 :2021:1289-1293.

[14] 王凤红 . 新经济时代 , 以人力资源管理赋能企业行政管理工作 [J]. 中国商人 ,2023,(05):20-21.

[15] 李秋宇 .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高校行政管理的策略 [J]. 科技资讯 ,2022,20(09):191-193.

[16] 文玉花 , 郭斐 .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J]. 德州学院学报 ,2022,38(05):91-94.

[17] 袁田. 大数据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研究[D]. 导师:胡晓红. 东北师范大学 ,2023.

[18] 陈英春 . 高校人才赋能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效策略的研究 [J]. 产业创新研究 ,2023,(22):184-186.

[19] 贾丽 .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管理工作策略 [J]. 大学 ,2022,(19):18-21.[20] 张星 . 创新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工作的策略研究 [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1,(19):61-62.

姓名:杨晓锋,性别:男,民族:白族,籍贯:云南大理,出生年月:1995 年1 月 10 日,学历:大学本科,职称:无,研究方向: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