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初中英语对话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探究

作者

尚志远

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 222000

引言

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英语教学核心目标之一。对话教学作为语言运用的重要载体,是渗透文化教育的关键场景。当前教学中存在文化元素碎片化、与对话结合松散等问题,需探索系统实施路径,实现语言能力与文化素养协同发展。对此,教师需要强化英语对话教学的练习与应用,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初中英语对话教学中的实施路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现综述如下。

一、基于情境教学理论的文化场景构建策略

情境教学理论即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将文化渗透到对话教学中。认为语言学习者只有处于某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才能掌握语言文化的逻辑。

日常的问候交际可以根据中西问候区别设计不同的情景。例如,见面先说Hello,how are you? 再补充不同的问候情景,“熟人街面偶遇”情景,练习 Long time no see,how have you been? 同时补充西方打招呼习惯用语“Hey,what’s up?”,打听是否是熟人,通常同性之间或关系亲近者之间语气随意,通常会简单回答“Not much,just hang out”“Notmuch,just have been”等简单句,而不详细问情况;再对比中国式的“吃了吗?”,为什么在英语中不可以讲“吃了吗?”,分析中国式的问候,中国人之间非常关心对方吃得怎么样,是表示很友好、很热情的问候,但在英语交际中,你可能会说“吃了吗 ?”,非正式场合,问对方是否吃过饭或打听对方生活情况,会造成冷场局面。接下来还可增加“正式场合打招呼”情境的拓展,如创设“学生第一次看到一个陌生的老师”的情境,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打招呼话语“Good morning,sir.It’s nice tomeet you.”等,与西方国家正式场合打招呼需要礼貌用语、礼貌语气的“老师好”相比,让学生分组轮流模拟出打招呼的内容,体会不同关系、不同场合的打招呼话语,让学生在互动中感知打招呼话语文化,了解语言形式和文化语境,而不是照搬课文中的句子,学会依据情境选择恰当的话语表述。

二、依托对比分析理论的文化差异解读策略

对比分析理论认为,学习者对比母语和目的语中的文化现象,能找到差异,减少交际误解。对比分析理论强调深层次文化理念,从语言形式上找文化现象,是对话教师的教学文化答疑。

例如,在教学购物砍价对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里 CanI have a discount? 的表达,然后介绍中外购物砍价文化。但是西方商场文化与明码标价西方大卖场或者品牌店采用的价格制定方法是明码标价,价格里面含成本和利润,讨价还价被视为对商家的不尊重,所以学生很容易质疑为什么没有砍价,而店员给出的答案就应该为:Yes,But our prices have been fixed for seasons.”同英文直接询问折扣对比:中式议价委婉试探,“东西有点小瑕疵”“多买几件”都是铺垫寒暄,英语询问折扣直截了当,如:Is thereany promotion going on?”Do you offerastudentdiscount?”西“生意讲规则”与中“情谊往还”商道伦理的差异;西“直奔主题”与中“迂回委婉”的沟通风格差异。之后可以拓展对话场景,融入“去跳蚤市场购物”这一语境,提示西方只有集市、跳蚤市场等非正式场合存在讨价还价的空间,训练学生进行 Would youtake15cashalsfor this necklet.”与中式集市“一分说三分砍”式协商语言对比,设置小组对话练习,通过“连锁服装店”与“周末集市”两个子情景,轮流扮演店员与顾客,在“服装店砍价遭拒”与“集市讨价还价达成交易”的对话情境中直观体验文化情境对交际的影响,在实践中深化对商业文化差异的理解,避免将“逛店”的沟通方式泛化到其他文化情境中。

三、依据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的文化实践深化策略

交际型语言教学理论以语言使用为出发点,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倡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对对话教学中的文化运用提供了指导。该理论认为,文化能力需在实际交际中运用、反思,才能内化为稳定素养。

在节日祝福谈话教学中,可以结合中西节假日进行节日任务设置。在教材的圣诞祝福谈话的基础上扩展到其他场景。如“跨国的最好的好朋友节日祝福谈话”,要求通过对话完成节日祝福,学生可以任选春节或感谢节,对话中可以进行节日表达春节“Wish you Prospered”感谢节“Thank you for your company”,同时交际对象国别的差异性体现不同的对话语式,如对最好的好朋友的节日谈话“Would you come up for ourNew Year’s family meal?”对西方的好朋友的节日表达“Would you liketo come up for our thank you for your family meal?”,可以细化到对话中的文化点,让学生注意到祝福中的文化禁忌和喜好。比如春节祝福,千万别提 Happy luck, 英语里一般表示打牌之类的祝好运,要提 may fortunesmile on you 表达祝你好运;又如感谢节的祝福,不要只提礼物,可加上 granted for the time we spent 表达感谢陪伴,这是表达西方观念的感谢陪伴(gratitude 陪伴);还可加上了解春节误会的“中国学生给西方好同学发‘春节开心,恭喜发财’,他误以为‘发财’是物质祝福”,可加上It means hopeful 希望你有幸一年好运、一帆风顺,解释误会。之后,经过对话、班级互评,探讨不同节日祝福的文化内涵以及得体性,在对话中践行文化,跨文化节日交际实践体验如何真诚得体。

结论

总之,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不复杂,但需要教师加强关注,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引导和练习,才能使得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有效性的锻炼与提升。在具体的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不同角度加以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英语表达的情景及其内涵,再加上频繁的运用和练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必然能够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翔 . 初中英语对话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J]. 教育视界 ,2021,(27):27-30.

[2] 房靓 , 王肖雨 .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J]. 中学生英语 ,2025,(30):3-4.

[3] 李玉花 .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实践 [J].中学生英语 ,2025,(2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