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代“00后”大学生学风培养的多维度审视与优化探讨

作者

魏志明

天津理工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300384

作者简介:魏志明 (1994-),男(汉族),山东东营人,硕士,任职于天津理工大学,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学风建设凝聚着学校的办学精神、文化及理念,是高校取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00后”大学生作为目前在校生主力军,其鲜明的特点为学风建设带来新挑战和新课题。高校应深入结合“0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想动态,从多个维度出发,审视当前学风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出全新的学风建设策略及路径,以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学风建设;大学生;学风培养;自主学习;优化探讨

一、引言

作为国家的珍贵人才储备,大学生的发展对我国的前景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1]。学风是学校的灵魂,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既是师生在长时间教育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的稳定治学精神、态度、方法,同时也是师生心理与行为在治学方面的主要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明确强调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2]。新时代背景下,“00后”大学生作为目前在校生主力军,具有个性鲜明、思想开放等特点,但也存在独立性差、心理承受能力弱等问题[3],这些都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根据时代特性和学生特征,从多个维度出发,优化“00后”大学生的学风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00后”大学生学风培养现状分析

(一)学习动力不足

在“0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里,网络平台和新媒体成为他们主要的沟通和交流场所,导致他们现实场景中交流意愿降低,沟通能力减退,形成了“网上话痨、网下沉默”的现象。有许多“00后”大学生更愿意“独来独往”,不愿意参加班级、学院或者学校的活动,从不会表达发展成不想表达。这些心理问题、认知问题和差异性问题,使得“00后”大学生在学习上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动力,容易出现厌学情绪、畏学倾向[4]。

(二)学习功利性强

面对就业压力,“00后”大学生往往没有科学的规划职业生涯,只求结果不看过程,出现“一窝蜂”的考证、考研和出国等现象。一旦所学专业与找工作无关,学生对专业前景丧失信心,便显示出非常明显的消极情绪。这种学习功利性强的现象,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三)适应新环境和心理调适能力差

“0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拥有鲜明的个性特点,集疼爱于一身,在遇到挑战和抉择时,家人总会挡在前面为他们解决。然而,大学是一个“微型社会”,“00后”大学生需要独自面对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种种压力,心理脆弱、敏感焦虑,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等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课业压力和问题,有部分学生选择逃避,如睡觉、刷手机,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等,导致沉迷于网络游戏、心理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心理危机、身体疾病等问题。

三、多维度审视“00后”大学生学风培养

(一)学生维度

1.个性特点鲜明

“0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喜欢彰显自我,追求独特和新颖。这种个性特点使得他们在学习上更加注重自我感受和自我实现,但同时也可能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

2.思想更为开放

“00后”大学生成长于信息爆炸的时代,接触到的知识和信息更加广泛和多元。他们的思想更为开放,对新事物和新观念具有更强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但同时也可能受到不良信息和思潮的影响,导致价值观偏离和学习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3.独立性差

“00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家人的呵护和溺爱,导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这种依赖性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也限制了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二)教师维度

1.教学理念与方法滞后

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滞后,无法满足新时代背景下“00后”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他们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忽视学风建设

部分教师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引导和监督。他们往往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术成果,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这种忽视学风建设的态度和行为,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也损害了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三)家庭维度

1.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00后”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缺失,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或忙于工作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这种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孩子在学习上缺乏自律性和责任感,容易出现学习动力不足和学习态度不端正等问题。

2.家庭期望过高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心理负担。这种过高的期望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也限制了孩子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四)社会维度

1.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既提供了无限发展的空间,同时不可避免也会产生更多的诱惑和偏歧,包括但不限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风气与思想。这些不良社会风气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上来,不仅阻碍了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取向的形成,同时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行为信条。

2.就业压力的影响

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这种压力使得“00后”大学生在学习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功利性,而忽视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优化“00后”大学生学风培养的策略及路径

(一)加强思政引领,坚定学风理念

针对“00后”大学生学风问题集中表现在学习意愿、动力、目标和自我认可等方面,高校应加强思政引领,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置于重要位置。通过举办主题班会、讲座、演讲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树立以小见大的远大志向,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当下学习现状和个人发展紧密相连。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完善学风建设机制,强化监督管理

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学风建设机制,包括学风建设目标责任制、学风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学风建设奖惩机制等。通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将学风建设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同时,加强对学风建设的考核和评价,将考核结果与教师晋升、学生评优评先等挂钩。对于学风建设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学风建设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批评和处罚。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学生学习档案和学业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高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建立家校合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为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供依据。同时,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特色,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此外,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学风建设活动,共同监督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五)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应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社团组织。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社团组织的引导和管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五、结论

学风建设是高校取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针对新时代背景下“00后”大学生的特点,高校应从多个维度出发,审视当前学风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出全新的学风建设策略及路径。通过加强思政引领、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学风建设机制、加强家校合作以及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等措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张雯雯,郭锦亮,吴乙玉.“五育并举”背景下大学生优良学风路径与实践探究[J].公关世界,2025,(01):187-189.

[2]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J].中国高等教育,2017,(20):45-47.

[3]朱建芳,谢吉仁,张百乐.’00后理工科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5,11(01):67-71.DOI:10.16681/j.cnki.wcqe.202501017.

[4]朱建芳,谢吉仁,张百乐.’00后理工科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5,11(01):67-71.DOI:10.16681/j.cnki.wcqe.2025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