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导向下幼儿足球活动的分层开发与实践
钱琼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凤凰中心幼儿园 215614
2021 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其中,“身心准备”强调幼儿需具备健康的体魄、基本的运动能力与积极的情绪状态,这与幼儿足球活动的育人价值高度契合。我园自 2022 年起,聚焦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特点与幼小衔接核心需求,探索“分层递进”的幼儿足球活动体系。本文结合园本实践经验,从各年龄段活动设计与实施角度,阐述幼儿足球活动如何为幼小衔接赋能,为幼儿园开展同类活动提供参考。
一、锚定双核心:足球活动的开发依据
幼儿足球活动的分层开发需紧扣“两个核心”:一是 3-6 岁幼儿各年龄段的发展规律,二是幼小衔接的四大准备目标。依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与幼小衔接要求,各年龄段幼儿的足球活动开发需遵循以下依据:
(一)小班:以“身体感知 + 安全感建立”为核心
小班幼儿刚进入集体生活,身体协调性较弱(如手脚配合、平衡能力),对陌生环境与规则存在焦虑,且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约5-8分钟)。此阶段足球活动需避免复杂规则与竞技性,重点衔接“生活准备”中的“适应集体活动”与“身心准备”中的“基本动作发展”,通过趣味化活动帮助幼儿感知身体、建立对足球的兴趣与安全感。
(二)中班:以“规则认知 + 同伴互动”为核心
中班幼儿身体控制能力显著提升(能自主跑跳、抛接),开始产生同伴交往需求,且能理解简单规则(如“轮流”“等待”)。此阶段足球活动需衔接“社会准备”中的“遵守基本规则”与“学习准备”中的“注意力集中”,通过小组式活动引导幼儿认知足球基本规则,学会与同伴简单配合,为小学的集体体育活动打基础。
(三)大班:以“任务意识 + 抗挫折能力”为核心
大班幼儿即将进入小学,需具备一定的任务执行能力(如完成指定运动目标)、抗挫折能力(如面对“失败”不气馁)与团队协作能力。此阶段足球活动需衔接“学习准备”中的“任务意识”与“身心准备”中的“情绪调节”,通过轻度竞技性活动(如小型比赛),让幼儿在实践中提升运动技能,同时培养应对挑战的心理韧性,适应小学体育中的“目标式学习”模式。
二、分龄践路径:足球活动的实践探索
(一)小班幼儿足球活动:趣味感知中筑牢衔接基础
小班幼儿足球活动以“游戏化”为核心原则,完全摒弃复杂技能训练,从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与兴趣点出发设计活动,降低参与门槛的同时,潜移默化衔接幼小衔接基础能力。活动选取“小刺猬运果子”“足球找朋友”“彩虹跑道滚球”等形式,将足球转化为“果子”“朋友”等幼儿易理解的意象,让幼儿在玩中学。比如“小刺猬运果子”中,幼儿双手抱球或用肚子顶球从起点走到终点,过程中既要保证“果子”不掉落,又要适应集体活动节奏,在锻炼平衡能力的同时,初步建立任务意识;“足球找朋友”则结合颜色、形状认知,让幼儿带着足球寻找对应特征的同伴,在互动中学会融入集体,减少对陌生环境的焦虑。
(二)中班幼儿足球活动:规则渗透中培养协作能力
中班幼儿足球活动在趣味基础上增加“规则性”与“小组互动”,通过活动设计自然渗透足球基本规则,提前衔接小学体育的集体规则意识。活动以“小小快递员”“足球大门保卫战”“足球障碍赛”为主要形式,让幼儿在实践中理解规则、学会协作。“小小快递员”中,幼儿分为4 组,每组3-4 人,用脚内侧运球至“快递站”并传递给下一位同伴,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运球技巧,还要明白“团队速度取决于每个人的配合”;“足球大门保卫战”设置进攻与保卫角色,幼儿在攻防中理解“不可用手挡球”“不可推挤同伴”等规则,教师还会引导讨论“怎样守住大门”“怎样踢进大门”,培养策略思考能力;“足球障碍赛”则要求幼儿运球依次通过“绕标志桶”“跨小垫子”“钻拱门”等障碍,最后将球传给同伴,综合提升运球控制能力与协作意识。
(三)大班幼儿足球活动:任务驱动中衔接小学要求
大班幼儿足球活动以“轻度竞技”与“任务驱动”为核心,模拟小学体育“小组比赛”模式,强化幼小衔接所需的任务意识与抗挫折能力。“班级足球联赛”将1个年级组进行积分循环赛,每场10分钟分上下半场,赛后组织“复盘会”,引导幼儿讨论“配合好的地方”“下次改进方向”,在竞技中培养反思能力;“足球任务挑战”要求3 人一组完成“绕标志桶-传球- 射门”任务,活动前教师引导小组讨论“谁负责第一个运球”“怎样传球最快”,让幼儿自主制定计划,提升任务规划能力;“足球小裁判”活动让幼儿轮流担任裁判,提前学习“用手碰球犯规”“足球完全进呼啦圈算进球”等规则,在实践中理解规则公平性,同时培养责任感,这与小学“值日生”“小组长”的职责要求相契合。
三、构建评价链:足球活动的评价与成效
为确保足球活动的衔接实效,我园建立“分层评价 + 多元主体”的评价体系,从“身体发展”“心理适应”“社会交往”三个维度,对各年龄段幼儿的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同时收集反馈优化活动设计。
(一)评价维度与标准

(二)实践成效
经过活动开发与实践,我园各年龄段幼儿在“身心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方面均取得显著提升,幼小衔接实效明显:
1. 身体发展:大班幼儿的动作精准度提升了,小班幼儿的平衡能力提升了,幼儿的运动兴趣显著增强—— 90% 的幼儿表示“最喜欢的活动是足球”;
2. 社会适应:中班幼儿的规则遵守意识提升了,大班幼儿的抗挫折能力提升了,能主动与同伴协作的幼儿比例从 50% 提升至 85% ;
3. 小学衔接:跟踪调查显示,参与足球活动的大班幼儿进入小学后,适应小学体育活动的时间平均缩短1 周,在“队列遵守”“小组配合”“任务执行”方面的表现优于未参与足球活动的幼儿。
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各年龄段幼儿足球活动的开发与实践,需紧扣“幼儿发展规律”与“小学衔接需求”,避免“一刀切”的活动设计。通过“小班趣味感知、中班规则渗透、大班任务驱动”的分层体系,既能让幼儿在足球活动中提升身体素质、培养运动兴趣,又能循序渐进培养规则意识、协作能力与任务意识,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搭建“运动桥梁”。未来,我园将继续优化活动细节,强化家园与幼小协同,让足球活动成为幼小衔接的特色载体,助力幼儿实现身心和谐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