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作者

冯云锋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山河小学 745300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来说,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地培养小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要从教、学、评三者结合的角度出发 , 帮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 , 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因此 , 教师要设计教学重难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要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且要设计教学重难点。

一、有效的师生互动, 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当中 , 教师要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 , 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设计课堂互动环节的时候 , 讲授需要合理的选择教材内容 , 因为对于小学生而言 , 数学教学内容的难度会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进行提问时 ,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问题来提问 , 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回答的出来 , 活跃课堂氛围。比如 , 在教授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教师可以先在课前说明互动的奖励机制,包括主动回答问题加 2 分 , 连续两次回答加 3 分,然后让学生在 10 分钟之内自由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在多媒体PPT 上展示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练习题,比如“ 23+34=? 35+64=? ”,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之后,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进行加分,同时奖励本次课堂得分最高的同学一个作业本和一张“学习小达人”奖状。在进行互动的时候,教师也要对回答错误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并且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口算,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熟练地掌握计算方法。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巩固,给予学生试错的机会,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除此之外 , 在教学中 , 老师要运用鼓励的语言 , 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并且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从而喜欢学习数学知识。老师们以友好的态度、热情的话语、细心的解答,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数学知识 , 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不断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小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好奇,才会投入到课堂中来,积极地思考问题,用灵活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新知识。例如,在教授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与米》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社设置问题情境。教师让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 PPT 中展示出来的物体,其中包括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作业本、考试专用 2B 铅笔,然后让每个小组花3 分钟讨论这些物体的长度,并且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来表示出物体的长度,最后每组派一个代表来进行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之后,点评每个小组的回答,然后引入本次课堂的知识点,用更加精确的数学单位来表示长度。学生在有趣的课前互动和小组讨论中,能够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且会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充满好奇。教师在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的状态下展示出厘米与米的知识点,鼓励学生提问,然后让学生自己在课本中找到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学生理解了厘米与米的关系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完成适量的随堂练习。

三、注重因材施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要对小学数学课程进行改革,实施单元教学。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整体性的学习,由简单的知识点相互关联在一起所组成的,所以要更好地进行学习,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能够帮助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的。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渡过程。在“新工科”背景下,要实施课程体系改革,让教学教材遵循从低级到高级的原则,将学生所需要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进行分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一个课本中分好类的单元来进行授课,在各个单元中设定不同的教育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四、布置数学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既要对数学教学目标设计,还要对数学习题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各个层次的小学生就能更好地掌握老师传授的数学内容,并能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例如,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中,老师们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掌握小数的大小知识。老师可以把这个问题写在黑板上:“2.39 和 2.90 比较,哪个更大?”在此基础上,老师让学生对小数的加法进行练习。在小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运算后,老师就会让小学生进行小数减法的练习。在各个参差的学生都掌握了数学运算的基本知识之后,老师就可以布置练习题。如,有这样一道练习题:“有一位卖水果的大叔,卖苹果共收入 34.65 元,卖菠萝共收入 26.7 元,卖香蕉共收入 20.56 元。”老师可以让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完成:“这位大叔总共挣了几块钱?一个苹果能赚多少钱?”的练习题。同时,让普通数学成绩一般的小学生来完成“这三个水果总共赚了几块钱?”、“这里面,香蕉的利润,要比苹果低多少?”的简单数学练习题。然后,教师可以让数学比较差的学生直接完成“那个卖水果的阿姨,一共赚多少钱?”的练习题。在学生明确地计算出答案之后,老师就可以进行深入的引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数学知识 [5]。

结束语

总之,为了有效创建小学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师要采取有趣的教学环节来引入新的数学知识,同时要提高数学课堂的有趣性,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还可以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布置不同内容的实践活动,让小学生能够自己去动手操作,通过实践去巩固所学习到的数学新知识。只有不断地改善数学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翟治元 . 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究 [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20):86-89.

[2] 周训康.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19):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