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探析
徐博溢
北京体育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海淀 100084
体育院校思政课作为培养体育专业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课程,肩负着立 < 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以下简称“全会”)精神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也为体育院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价值引领。因此,将全会精神有效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对于培养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意志品质的体育人才,并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为何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的深层缘由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目标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 全会精神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与体育院校思政课的目标任务高度契合。将全会精神有效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有助于体育事业与教育事业的双重发展,对于加强体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推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助推教育强国及体育强国战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加强体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需要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2] 体育院校作为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阵地,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尤为重要。首先,全会强调坚持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将全会精神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能够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党的领导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明确体育工作必须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从而在体育院校中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其次,全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3] 将全会精神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可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增强学生对体育领域意识形态问题的敏锐性和鉴别力,为其今后从事体育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引。最后,全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改革创新、团结奋斗等,将其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和认同这些价值观念,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从而在体育领域营造积极健康的价值导向和文化氛围,这对于加强体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积极作用。
1.2 推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全会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样,体育院校思政课也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将全会精神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能够深化体育院校改革创新意识教育。全会体现的改革创新精神,呈现出当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观背景,这不仅明确了体育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使命,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方向,推动思政课与时俱进,而且也能够使学生明白体育事业发展是在国家整体改革发展大局下进行的,让学生了解体育领域改革的必要性与方向,培养其创新能力。其次,能够有效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全会中包含了大量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如高质量发展、教育科技人才支撑等。将这些内容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之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加深入人心。最后,能够强化奋斗精神与担当意识教育。全会为国家发展描绘了蓝图,其目标的实现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奋斗故事,激励学生在体育训练、比赛中勇于拼搏、挑战自我,培养奋斗精神与担当意识。
1.3 助推教育强国及体育强国战略需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多方面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4] 将全会精神有效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助推教育强国及体育强国战略需要的关键举措。首先,这一举措能够体现教育改革精神,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全会对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并强调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5] 将这一精神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意味着要在课程教学中体现改革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要求,从而推动教育强国事业的发展。其次,能够有效助力体育强国战略,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体育强国战略是指一个国家为提高本国体育整体水平,以实现全民健身、国家形象推广、产业发展等多重目的而采取一系列行动和政策的长期性计划。”[6] 将全会精神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可以推动思政教育与体育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两者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二、融什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的内容向度
全会精神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也为体育院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价值引领。全会精神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要聚焦全会理论、改革思维、全会目标,并分别融入课程属性、课程主线、课程体系,从而培育具有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体育人才,为体育强国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2.1 聚焦全会理论融入课程属性
体育院校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政治性和教育性,与全会理论紧密相连。在教学中,教师要将全会所体现的理论成果,如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等内容,与体育院校思政课的学科理论相结合,让学生理解这些理论在体育领域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如“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的重要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应在结合这种课程属性和体育院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着重讲解全会精神体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核心要义,如全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等,让学生能从专业知识的视角认识到体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帮助其理解这些理论与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党的理论的认同,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自觉以党的理论为指导,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2.2 聚焦改革思维融入课程主线
体育院校思政课的主线是培养学生在体育领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体育事业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会的改革思维与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相结合,结合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分析体育改革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性以及介绍我国体育事业在改革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主线是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不懈奋斗历程,改革贯穿了中国近现代史。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改革实践相呼应,并结合体育领域的改革发展向学生们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以及把体育事业与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向前推进的信心,说明改革在推动体育事业进步、增强国家体育实力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推进改革的决心和智慧,激励学生积极投身于体育改革实践,为推动体育事业的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3 聚焦全会目标融入课程体系
体育院校思政课旨在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体育人才。全会锚定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目标,这与体育院校思政课的育人目标以及建成体育强国的目标相契合。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目标提出的重要性以及体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时代使命,鼓励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体育事业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学生的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提升国家体育竞争力贡献力量。此外,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自觉性,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既能实事求是,又能开拓创新,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要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职业观。
三、怎样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的对策
全会精神为体育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和内容素材,是提高课程实效性、丰富课程内容的重要途径。为此,可以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以及学生认知三个维度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推动体育院校思政课创新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3.1 内容重塑:多元融合策略赋能思政课程提质
首先,在教材内容方面,教师可以将全会精神中的核心观点和重要内容纳入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学大纲,并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进行讲解。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思政课程本身所涉及的知识点时也可以结合体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深入分析全会精神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例如,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当课程内容涉及到全面深化改革时,教师可以以中国体育健儿在奥运会上的拼搏精神为例,通过播放精彩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顽强拼搏精神的内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挖掘体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并强调这些品质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体育领域中贯彻落实改革要求,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体育 + 思政专题课程。教师可以依据全会精神,结合体育院校特点,确定如“体育精神与全面深化改革”、“体育强国建设与时代使命”等课程主题,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明确体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
3.2 师资精育:分层进阶规划促进思政教学发展
将全会精神有效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师资精育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分层进阶规划可以作为一种系统性的教师培养策略,更好地促进思政教学。首先,体育院校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划分为基础层、进阶层、高级层三大层面。基础层,主要指新入职教师的教学培训及实践锻炼。培训内容除了传统的教学设计等基本功的培训外,还应包含全会精神的解读培训以及实践锻炼,可以采用集中培训、线上学习、导师制等方式,确保新入职教师能够快速适应思政教学岗位。在完成培训后,学校可以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到体育企业、体育社会组织等进行调研和实践锻炼,使其了解体育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更好地将全会精神与体育实践相结合。进阶层,指骨干教师的教学培训。主要包括深化对全会精神的理解,探讨思政教学与体育专业的融合路径,提升教学设计和评估能力。可以采取组织专题研讨会、教学比赛等活动形式,促进骨干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高级层,指教学名师培养。内容主要包括聚焦思政教学的前沿理念、创新方法,以及全会精神在体育院校思政课中的深度融入。可以邀请知名专家进行讲座,参与国内外思政教育研讨会,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不断推动其教学经验的传承与创新。
3.3 认知适配:分层培优规划引领全会精神深植
将全会精神有效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学生的认知适配同样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分层培优规划作为一种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旨在引领全会精神在体育院校学生心中深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水平将其分为基础层、提升层、精英层三个层次。基础层,指思政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需在增强其思想政治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建立对党的二十届全会精神的基本认识。为此,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案例、故事等方式,帮助其初步理解党的二十届全会精神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如在“形势与政策课”中涉及“教育、科技、人才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讲解完国家相关政策以及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后,可以举例讲解一些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成功经验,将榜样具象化,以此激励他们刻苦学习、锤炼本领,为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提升层,指已经具备一定思政基础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全会精神的深层次含义,分析体育领域的改革实践与此次全会的内在联系,并探讨如何在体育教育、训练、竞赛等学习和生活方面贯彻落实此次全会要求,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第三,精英层。指思想政治素养较高、对全会有浓厚兴趣且能够准确阐述此次全会在体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和指导意义的学生。教师可以运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其深入研究体育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全会精神的关系,鼓励他们参与科研项目、学术竞赛,并通过撰写论文、调研报告等形式,形成运用全会精神分析和解决体育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投身体育强国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结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体育院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价值引领。将全会精神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通过以上三种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助力全会精神融入体育院校思政课教学。在实践探索中,体育院校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为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和体育强国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党建,2022,(11):4-28.
[2] 杨若辰 , 杨茹 . 大数据视域下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风险防控与安全建设研究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1-5.
[3] 习近平.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说明 [N]. 人民日报 ,2024-07-22(001).
[4] 张秋艳 . 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当代大学生成才的价值引领 [J]. 学校建与思想教育 ,2012,(21):13-14+33.
[5] 赵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