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药魂辉映英雄城
卜艳垚 曲丽红
沈阳药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辽宁省沈阳市 110016
引言
沈阳,一座铭刻“九·一八”国殇、挺立抗美援朝精神的英雄之城,从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到蓬勃发展的和平时期,沈阳见证了无数英雄事迹的诞生,承载着深厚的英雄文化底蕴,沈城不仅以工业脊梁撑起共和国的成长,更以丰厚的红色沃土滋养着高等学府的根基。诞生于 1931年瑞金红都、背负“马背上的药箱”长征的沈阳药科大学,在这片英雄土地上续写着红色药学传奇,而沈阳则以多元支撑,助力其赓续红色基因血脉,传承“坚忍不拔 药济天下”的校训精神,使其不断推动药学教育与科研创新,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药学英才,为民族健康事业贡献力量,彰显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
烽火同源:红都血脉与工业脊梁的共鸣
1931 年江西瑞金,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调剂班在战火中诞生。15 名学员背着药箱踏上长征路,在炮火间隙辨识草药,在枪林弹雨中救护伤员,“马背上的药箱”从此成为沈药的精神图腾。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沈药的师生们一边学习,一边为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他们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运用简陋的设备和有限的资源,研制药品,救治伤员。学校数迁其址,几易其名,历经红军时期的艰苦创业,延安时期的发展壮大,解放战争时期的辗转东北,当这所红色药府学历经烽火硝烟,1949 年最终扎根沈阳时,英雄城市与革命学府的血脉共振就此开启。
岁月荏苒,沈药的红色基因在沈阳这片英雄土地上薪火相传,继续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并迅速成为东北制药工业的人才摇篮。这种“因党而生、为国而兴”的红色基因,与沈阳“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工业精神高度契合,沈药与沈阳,犹如血脉相连,共同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使命,共同用行动诠释着沈城英雄品格的深沉内涵,工业文明的淬炼与红色基因在此交融。
沈阳以英雄城市的历史积淀,为沈药提供鲜活思政教材
遍布全市的红色教育基地——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新民市革命烈士陵园等——成为沈药开展现场教学的“第二课堂”。红色教育基地的实物史料和生动讲解,为沈药师生提供了可以身临其境感受革命精神的机会,沈药学子在此聆听英烈事迹,触摸抗战历史,尤其深化对“十四年抗战”中东北抗联精神的理解,在这些圣地感悟先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红色基因在历史与现实交汇中愈发鲜亮。以沈阳英雄城市的历史作为校地共建红色载体的奠基,2021年改建完成的沈阳药科大学校史馆,以 2000 平方米空间和鲜明的“沈药红”主色调,陈列从瑞金调剂班到随军长征的珍贵史料。一帧红军时期“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身体健康人才”的办学方针手稿,一件延安时期与八路军制药厂共同试制的药品容器,无声传递着战火中的药学初心。
依托沈阳深厚的红色底蕴,沈药构建起多层次教育平台。学校将红色基因融入课程体系,打造“红色药学”特色课堂,通过情景剧、微电影等形式,再现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2025 年,沈药师生创作的微电影《再见,再见!》荣获全国高校思政微电影二等奖。作品以红军卫生学校学员穿越至现代沈药为主线,串联长征精神与当代药学人的担当,影片中穿越时空的“红军药箱”成为沈阳“英雄城市”精神与沈药“坚忍不拔,药济天下”校训的双重象征, 该作品被沈阳地铁、公交移动电视滚动播放,让红色药学精神化作市民日常可见的文化符号。
沈阳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与红色药学精神深度结合,为沈药提供实践报国的舞台。2024 年,学校获批 5 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包括现代药学产业学院、药品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等,均深度融入沈阳生物医药产业链。其中,辽宁省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成立,促成沈药与东北制药等企业合作研发抗肿瘤药物,将“制药报国”的红色基因注入科技创新。2025 年,在沈阳市承办的辽宁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沈药博士后张广帅聚焦抗感染药物研发项目登台路演。这一平台不仅推动成果转化,更彰显沈阳对医药人才的凝聚——近三年学校本科在辽就业率提升 3.17% ,研究生留辽人数持续增加。
沈阳以英雄血脉为墨,以产业创新为砚,助力沈阳药科大学书写出一部“红色基因赋能药学教育”的壮阔史诗。从校史馆中斑驳的红军药箱,到现代产业学院里智能化的药物合成仪;从“九·一八”博物馆前的宣誓,到博士后大赛中的路演——这座城市的英雄气魄与沈药的红色初心交织共振,为“健康中国”锻造着兼具家国情怀与科学锋芒的药学薪火。
沈药以赓续红色血脉,铸就沈城英雄精神的高地
沈阳药科大学不仅是高等学府,更是一股融入城市肌理、激活红色基因的澎湃力量。它以深厚的红色药学底蕴和硬核科技实力,为英雄沈城注入了独特的发展动能与文化自信。沈药严格贯彻落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要求,在校史馆陈列着红军时期的药品容器、延安八路军制药厂等事迹史料,馆内展出的红军长征自制药材标本,与“九·一八”博物馆的抗战文物形成历史对话,使沈阳的抗争精神谱系更加完整厚重,当市民与游客在此驻足,触摸到的不仅是校史,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医药救国史,成为沈阳“英雄城市”品牌的活态印证。
“沈药智慧”守护着英雄城市的市民健康。学校附属医院与社区联动,打造“红色药学家公益行”品牌。2024 年启动的“沈阳慢性病精准用药计划”,组织师生深入铁西工人村等老社区,为 2000 余名老年患者提供个体化用药指导,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家门口的健康红利”。
沈药教授团队研发的“智能药盒”,通过沈阳社区网格系统免费发放给独居老人。该设备可自动提醒服药、监测生理指标,已成功预警30 余次突发健康风险,被市民誉为“救命药箱”。同时,在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沈药始终是沈阳的“科技盾牌”。2023 年甲流高发期,学校紧急联合沈阳疾控中心开发快速检测试剂盒,3 天内覆盖全市发热门诊;2024 年洪灾后,沈药志愿者团队携自主研发的中药消毒制剂深入灾区,防止疫情暴发,践行“人民至上”的红色初心。沈药师生以红色精神为指引,投身医药创新,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民生福祉,彰显药学教育的时代担当。沈城因沈药的融入,愈发彰显英雄底蕴与科技活力,共筑“健康中国”的坚实基石。
沈药持续优化“本土化”人才培养体系。2022—2024 年,本科毕业生在辽就业率从 38.7% 升至 41.9% ,药学类研究生留辽比例超 65% 。这些兼具红色基因与顶尖技能的药学人才,成为支撑沈阳生物医药产业的“黄金资源”。 在沈药学子心中,沈药传承的“制药报国”精神与沈阳的产业平台,是实现价值的理想土壤。沈药校友遍布全国医药领域,形成强大“沈药圈”,反哺母校,助力沈阳医药产业升级;沈药与地方政府共建产学研平台,加速创新药物研发,推动沈阳成为生物医药新高地;沈药精神如灯塔,照亮学子前行路,激励他们以药济世,续写英雄城市新篇章。
从红军卫校的“马背药箱”到智能研发实验室的纳米机器人,沈阳药科大学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服务英雄城市的硬核力量。它用科技之光点亮产业振兴之路,以人才活水浇灌创新沃土,更把健康温度注入城市肌理。在这片英雄热血浸润的土地上,沈药正以“制药报国”的如磐初心,书写着新时代“红色药魂”支撑城市重振的壮丽篇章——这既是大学与城市的共生共荣,更是红色精神在辽沈大地的磅礴回响。历久弥新,在各个发展阶段都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刘永霞, 刘嘉梦. 药都亳州城市形象传播的理念变革与实践创新探究 [J]. 新闻研究导刊 , 2024, 15 (12): 76- 78.
[2] 岳朋. “ 药都亳州” 城市形象的多维塑造与传播策略 [J]. 城市学刊 , 2023, 44 (02): 88- 93.
作者信息 : 卜艳垚,女 (1994.12),汉族硕士研究生,助教,宣传文化思想研究领域
作者信息: 曲丽红,女(1979.11),汉族硕士学历,副研究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