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健康生活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
王明明 董珍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阳光幼儿园 264000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培育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共识。幼儿阶段是各种习惯养成、能力发展、价值观培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育活动,可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健康生活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身心健康与良好习惯养成的基石,对其未来融入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深入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健康生活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为幼儿的茁壮成长贡献力量。
一、幼儿健康生活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生活习惯培养
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形成自律能力、提升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在幼儿阶段,教师要引导其建立规律的作息,每天在规定时间入睡、起床和午休。[1] 同时,引导幼儿学会对个人物品进行有序管理,如玩完玩具后及时归纳整理,放回原处等。此外,在洗漱方面,还可指导幼儿学会正确的洗手、刷牙等方法,使幼儿在具体行为指导下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自我保护能力提升
幼儿年龄尚小,对危险的认识不足,应对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因此,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保障其健康生活的重要一环。教师可结合日常生活场景,通过情景模拟、讲述绘本等方式,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让幼儿认识到水、火、电、刀具等物品的危险性,不要随意触碰。在面对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时,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比如遇到地震要躲到坚固的桌子底下。同时,还要让幼儿清楚哪些地方存在危险,像河边、马路边等,不能随意靠近。通过这些安全知识教育,让幼儿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三)运动能力锻炼
运动能力是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正处于生长发展的关 键时期,适当运动可使身体更加强壮。幼儿园可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样的运动活动,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性和基础动作的规范性。[2] 具体而言,运动能力可从多维度展开,如走、跑、跳、钻、爬、投掷等基础动作练习,皮球、跳绳、呼啦圈、平衡木等器械活动,以及趣味运动游戏等。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幼儿健康生活能力培养的实践
(一)创设健康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幼儿园要着重做好空间布局的规划,为幼儿打造专属的健康活动空间,从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户外活动时,幼儿可以在低矮滑梯上练习攀爬和下滑,在平衡木上锻炼协调能力,这些设施能让幼儿在玩耍中自然地提升身体机能。室内则可以设置健康活动室,在里面摆放瑜伽垫和小型球类等器材,可开展室内操、感统训练等活动。
(二)完善健康课程,夯实教育基础
3—6 岁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育健康生活能力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但又缺乏自主判断能力,因此需通过系统的健康课程来开展科学引导,让幼儿不仅学习健康知识,更在实践中培育健康行为。[3] 健康课程的内容要从幼儿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出发,选择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知识。如在讲解“饮食健康”时,将常见食材带到课堂,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再用简单的语言告诉他们:“苹果红红的果皮里有维生素,吃了不容易生病;胡萝卜甜甜的,吃了能让我们的眼睛更亮。在课堂上,还要多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使健康知识更加生动有趣。可以引入儿歌,比如教幼儿“正确洗手”时,教他们唱改编的洗手儿歌,将洗手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动作,使学习过程更加具有趣味性。
(三)开展主题活动,深化健康认知
幼儿阶段是培育健康生活能力的黄金时期,而主题活动的开展可助力幼儿实现健康成长目标,使其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中,深入理解健康的内涵,逐步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教师要紧密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联系。例如考虑到幼儿喜欢户外活动,可围绕户外游戏安全知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同时,主题的难度也要适度,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幼儿觉得缺乏探索兴趣,也不能过于复杂,超出其理解范围。[4] 例如在认识常见疾病的主题活动中,涉及的疾病种类和症状应该是幼儿在生活中容易接触到且能够理解的,像感冒、咳嗽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活动中去了解健康知识,助力核心素养的培育。
(四)组织趣味游戏,激发参与兴趣
1. 角色扮演游戏 趣味游戏对提升幼儿健康生活能力、培育其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能够亲身体验各种生活场景与人物状态,多方面得到成长与锻炼。
2. 情境模拟游戏 情境模拟游戏通过设置和真实生活相似的场景,让幼儿在模拟环境下进行互动和操作,能够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实践,使幼儿在“玩中学”。情境模拟游戏的开展,可有效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对于提升幼儿的健康生活能力、培育核心素养有着重要作用。[5] 在游戏中,幼儿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模拟场景中的问题,这能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增强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五)加强家园协同,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作为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培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加强家园协同,能让幼儿园和家庭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达成共识,为幼儿健康成长营造一致且积极的环境,这对于提升幼儿健康生活能力、培育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幼儿园可组织“亲子健康运动会”,设置跳绳、亲子接力等项目,让家长和幼儿在运动中体验健康的重要性,助于增进亲子感情。
三、结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视域下,通过环境创设、课程完善、主题活动开展、趣味游戏以及家园合作等多方面的实践,致力于幼儿健康生活能力的培养,已取得显著成效。幼儿在规律作息、物品整理、健康饮食、自我保护及运动锻炼等方面,正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与意识。未来,幼儿园和家长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为幼儿构建更加全面、优质的成长环境,促使其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孙小英 . 授人以鱼 , 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策略 [J]. 求知导刊 ,2025(5):131-133.
[2] 李娟珍 . 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生活习惯养成策略研究 [J]. 天津教育 ,2025(13):30-32.
[3] 周文 .“五育融合”视野下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的策略探索 [J]. 求知导刊 ,2025(9):122-124.
[4] 刘 雅 楠 . 优 化 一 日 生 活 , 促 进 幼 儿 健 康 成 长 [J]. 留学 ,2025(1):62-63.
[5] 黄皎 . 幼儿园健康生活主题活动课程实施和评价策略 [J]. 亚太教育 ,2024(16):78-80.
本文系 2024 年度烟台市学前教育研究一般课题《核心素养理念下提高幼儿健康生活能力实施路径的研究》
( 课题编号 :2024XQJY56) 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