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

张弢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029

近年来,服装表演行业发展迅速,高校服装表演专业作为该行业的人才培养摇篮,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服装表演行业的发展需要依托具备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为此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应重视培养人才创新能力。但就现实情况来看,高校服装表演专业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面临诸多困境,难以满足行业需求,探析其中面临的困境、影响因素和解决策略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一、创新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局限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局限性是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服装表演作为行业的核心环节,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更可借此展示服装魅力、传递品牌文化。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在服装表演行业更是有着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而言,由于教学内容滞后,无法与行业发展需求紧密贴合,必然影响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层面,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工作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缺乏自主思考的机会,导致兴趣较低,久而久之便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

(二)人才培养方向的模糊

对高校服装表演专业而言,其专业发展与行业进步息息相关,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但现实情况中,人才培养方向相对模糊。例如,部分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在教学中过于关注外在形象,缺乏对学生内在素养的引领。面对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服装表演领域始终处于一个动态变化的状态,服装表演专业必须深入调研市场需求,科学把握人才培养方向,但由于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把握不足,难免导致教学工作存在同质化、片面化问题,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实践环节的不足

实践环节不足是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又一问题。服装表演专业本身便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对学生而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密切关联。但在教学中,由于实践机会少,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仅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实践检验;不仅如此,部分高校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合作不足,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服装表演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必须结合现实需求加强实践锻炼,否则必然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职业竞争中也会因缺乏应对复杂场景的经验和能力导致竞争力不足。

二、制约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分析

(一)教育理念的束缚

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问题的存在与诸多因素有关,首当其冲的便是教育理念的束缚。以往在服装表演专业中,精英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强调标准化、规范化,侧重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但在这一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鼓励与支持,加之教师往往表现出权威性,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创新思维培养;不仅如此,部分高校一味以提升就业率作为教育质量衡量指标,以至于形成了功利化的教育理念,必然因此影响最终的教育结果[2]。

(二)课程体系的不完善

在服装表演专业的教学中,健全、科学的课程体系至关重要,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息息相关。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往往存在课程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一方面,课程比例不科学,教学管理部门对课程比例的把握相对片面,以专业课程为主,跨学科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比例相对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知识结构将会比较单一;另一方面,课程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不足。以至于学生在学习时无法将所学知识有机结合,不仅会影响其专业能力,更对其创新能力及综合素养培养形成制约。

(三)师资队伍的短板

师资队伍短板对服装表演专业教育质量的影响较大,更是影响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目前,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短板。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参与者,应当深入了解行业前沿知识、创新理念,以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教学指导的资源。但部分教师自身观念相对滞后,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服装表演专业行业的工作经历,仅有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无法在教学中引入行业经验和案例,导致教学课堂比较单一,与行业实际脱节。

三、高校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革新

针对教学内容与方法,必须深度优化,使其能够真正贴合服装表演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教学内容,服装表演专业教学管理部门应紧跟时代潮流,实时关注行业趋势 [3]。如可在专业教师团队中组建调研小组,定期进行服装表演行业市场调研,了解表演形式、技术应用、时尚风格等,促进专业教学内容可动态更新;不仅如此,应尽快寻求与行业相关企业的合作,甚至是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入企业的实际项目作为教学案例,在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同时,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供应,进而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针对性。

在教学方法上,应注重灵活性、科学性,尽可能以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前文提到,以往教学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相对被动。为此可引入先进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教师可挑选契合当前服装表演行业现状的典型案例,以此为基础创设一个完整的服装表演项目,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工完成主题策划、服装选择、表演编排等任务,所有内容均由学生自主商讨、确定,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在该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及创造性。另外,也可选择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二)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

在人才培养中,创新能力培养至关重要,但应以明确的方向指引为前提。教学管理部门应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市场调研时,重点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明确对服装表演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通过总结、分析后明确培养方向。例如在某服装表演相关企业,针对新媒体服装表演领域,十分关注人才的专业素质和新媒体思维;再如,对于市场品牌推广岗位,要求人才不仅具备较强的服装表演专业素养,更应兼顾市场营销、品牌策划[4]。对此,高校可以通过对服装表演行业的市场需求合理规划人才培养方向,真正实现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与此同时,还应在教学中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情况与其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可从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如优化课程占比,适当增加选修课程比例,尤其需要引领学生根据兴趣、未来规划自行选择;也可建立导师制,负责结合学生未来的个人规划制订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再如,在学习期间,鼓励学生定期参与校内、外组织的创新实践相关的活动和竞赛,持续推进个性化

发展。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服装表演专业有较强的专业性、实践性特点,以往教学中实践环节相对较少,必然因此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对此可从以下两方面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搭建实践平台。学校应对实践教学提高重视度,在校内建设实践平台,并且可积极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加强合作,共同为学生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例如,与企业合作可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与行业协会合作能够带领学生参与一系列服装表演的赛事和活动,进而可为学生提供比较丰富的实践机会[5]。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参与实践项目更能够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应鼓励、支持,并组织学生参与全国大学生服装表演大赛、国际时装周等相关活动,相比实践学习,此类活动更具综合性,学生可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其中的氛围、压力,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这对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有重要意义。而且学校也需根据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建立评价体系,用于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后续实践教学工作的调整与优化提供支持。

(四)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与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联系密切。前文提到,服装表演专业的部分教师存在理念、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其创新能力。教学管理部门可对服装表演专业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其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经验,以此为基础推进师资力量建设。每年均应组织教师参与学术交流、各类培训、行业实践活动。例如通过行业协会组织的多样化活动,带领教师参与学习,扩宽其视野,并从中学习行业经验,促进转变教学理念;再如,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鼓励教师参与活动策划,或者在企业内挂职,深入体会服装表演行业企业的日常,持续积累经验,便于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够真正融入实践经验。此外,每年应在校内组织教师参与专家讲座,可邀请行业设计师、模特经纪人、专家等深耕服装表演行业的专家举办讲座,使教师从中汲取先进经验、了解先进理念。

(五)推动跨学科融合教育

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应从综合方向展开,单纯以服装表演专业教学必然存在滞后性。目前,服装表演行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较多,尤其是复合型人才。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应推动跨学科融合教学,在服装表演专业课程中增设传播学、市场营销、数字媒体技术等相关学科内容,合理规划跨学科课程占比,构建完整的跨学科课程模块。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全面,在未来工作中能够从多视角思考服装表演的创新表达;也可推动开展跨学科合作项目,带动跨学科教学。例如可在校内组织“主题时装系列展演”,邀请设计专业、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参与,使其在合作中进行专业知识和思维碰撞,各自发挥优势,解决项目进行中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此类跨学科活动不仅可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协作和跨领域沟通能力。

(六)融入数字技术与新媒体应用当前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推动了社会各行业领域变革,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在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中,可探索融入数字技术,增设数字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以适应服装表演专业的发展趋势。需要服装表演专业教学管理部门从现实出发,了解服装表演行业中的新技术,包括元宇宙秀场、虚拟时装等,结合服装表演专业的新业态特点开设虚拟人表演、3D 建模、AR 服装展示技术等新课程,带领学生逐步掌握数字技术在服装表演行业的应用技巧;同时,也应培养学生的新媒体运营能力。现阶段,服装表演与社交媒体的融合趋势愈加明显,为此可在教学中增设新媒体应用的内容,带领学生探究对新媒体的应用,从中创新新媒体的应用技能,尝试通过互动直播、剧情化叙事等形式开展服装表演。其中不仅可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创新内容呈现方式,进一步增强作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七)建立创新激励与孵化机制

应在高校内建立创新激励与孵化机制,为持续推动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6]。第一,应设立创新基金。高校应适当增加资金投入,结合服装表演专业的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工作设立创新基金,用于支持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如跨界艺术表演、个人风格时装秀策划等,不仅如此,可每年在校内评选最佳创意表现奖、跨界融合奖等,激发创新热情,营造创新氛围。第二,搭建创新成果孵化平台。学校可与行业协会、企业等深度合作,每年在校内评选优秀创新实践项目,从中择优选取,吸引行业协会、企业等参与投资,为学生的优秀创新实践项目提供实质性支持,可借此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支持,也可为企业、行业协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是一种双赢策略。并且随着孵化机制的持续实施,可逐步为学生建立一个直接与市场需求对接的平台,对其积累经验,提高创新能力有重要意义。

结束语

伴随着服装表演专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是服装表演专业的重要素养,高校服装表演专业应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加强服装表演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该进程中,应明确各种困境和影响因素,从教学内容、实践平台、师资建设、跨学科融合等多维度进行革新,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未来为服装表演行业持续输送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樊文华. 创新创业教育对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及实施策略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 2024, 7 (20): 110- 112.

[2] 樊文华. 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音乐教育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 2024, 7 (18): 111- 113.

[3] 孙玥 , 顾冰菲 , 邹奉元 , 等 .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四型” 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 ), 2023, 50 (05): 618- 623.

[4] 李倩文. 新时代背景下服装表演复合式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研究 [J]. 服装设计师 , 2023, (08): 130- 134.

[5] 杨华 .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 [J]. 西部皮革 , 2023, 45(03): 72- 74.

[6] 王艺璇.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方法探究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 2022, 3 (16): 24- 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