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型冶金工程耐火材料在高温冶炼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赵建磊 张会新

敬业钢铁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400

摘要:随着冶金工业的快速发展,高温冶炼过程对耐火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冶金工程耐火材料凭借其优异的性能,在高温冶炼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本文详细阐述了新型耐火材料在耐火度、高温机械强度、抗热震性、抗渣性、体积稳定性和热导率等方面相较于普通耐火材料的性能提升,并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对比,深入探讨了新型耐火材料在高温冶炼中的应用现状、优势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推动新型耐火材料在冶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耐火材料;高温冶炼;性能对比;应用研究

在冶金工程的高温冶炼过程中,耐火材料作为关键的支撑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冶炼设备的使用寿命、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传统的普通耐火材料在面对日益苛刻的高温冶炼条件时,逐渐暴露出诸多性能上的局限性,因此新型冶金工程耐火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新型耐火材料通过采用新的原料、工艺和技术手段,在性能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在高温冶炼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1新型与普通耐火材料性能对比

1.1耐火度

耐火度是衡量耐火材料承受高温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普通耐火材料中,耐火粘土砖的耐火度为1610-1730°C,硅砖为1690-1700°C,而新型耐火材料表现更为出色,例如氧化锆制品工作温度高达2500℃以上,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使用温度也显著高于普通耐火材料。在实际的高温冶炼场景中,如某些特种钢的冶炼,温度常常超过1800°C,普通耐火材料难以满足如此高的温度要求,新型耐火材料则能够稳定服役,保障冶炼过程的顺利进行[1]。

1.2高温机械强度

高温机械强度决定了耐火材料在高温下抵抗外力的能力。在普通耐火材料中,耐火粘土砖在1250-1400°C时的强度表现一般,硅砖在1620-1650°C时强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为代表的新型耐火材料,在1400度下抗折强度可以达到50-55兆帕,展现出优异的高温机械性能。在高炉炉衬等高温、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下,新型耐火材料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摩擦力,有效延长炉衬的使用寿命,减少维修的次数和成本。

1.3抗热震性

在高温冶炼过程中,耐火材料经常会经历温度的急剧变化,所以抗热震性至关重要。在普通耐火材料中,硅砖、镁砖等热震稳定性很低,高铝砖、镁铝砖等热震稳定性一般。新型耐火材料如氧化物-非氧化物复合材料,其抗热震性普遍比普通的氧化物材料要好。在电炉炼钢过程中,频繁的加料、出钢等操作会导致炉衬温度快速变化,新型耐火材料凭借良好的抗热震性,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工况,减少因热震导致的材料剥落、开裂等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1.4抗渣性

抗渣性影响着耐火材料在高温冶炼中抵抗炉渣侵蚀的能力,普通耐火材料的抗渣性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例如粘土砖对酸性渣的抵抗性强,但对碱性渣的抵抗性低,镁砖则相反,对酸性渣抵抗性很低,对碱性渣抵抗性强。新型耐火材料如含游离CaO的碱性材料(主要是MgO-CaO系耐火材料)具有良好的抗侵蚀性和抗渗透性,能够同时适应多种炉渣环境。在有色金属冶炼中,炉渣成分复杂多样,新型耐火材料的这种特性使其能够在复杂的渣系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1.5体积稳定性

耐火材料在高温下的体积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冶炼设备的结构完整性,普通耐火材料中,高铝砖、刚玉砖等高温下收缩较大,硅砖膨胀很大。而新型耐火材料如纳米技术MgO-C砖等通过新技术手段,在高温下的体积稳定性往往更好。在大型冶炼炉的炉衬建设中,新型耐火材料的良好体积稳定性可以确保炉衬在长期高温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体积变化而出现裂缝、剥落等问题,保证了冶炼设备的安全运行[2]。

1.6热导率

热导率影响着耐火材料的隔热性能,普通耐火材料一般热导率相对较高,隔热性能有限,而部分新型隔热耐火材料,如一些高效不定型耐火材料和梯度浇注料的热导率较低,隔热性能更好。在高温炉窑的保温层应用中,新型隔热耐火材料能够有效减少热量散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新型耐火材料生产过程及在高温冶炼中的应用

2.1新型耐火材料生产过程

新型耐火材料的生产过程通常涉及先进的原料处理、成型工艺和烧成技术。以氮化硅结合碳化硅砖为例,首先选用高纯度的碳化硅粉末和硅粉作为主要原料,经过精确的配料计算后,将原料混合均匀,然后采用等静压成型或者半干压成型等先进成型工艺,使坯体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均匀性。在烧成阶段,通过控制高温氮化反应条件,使硅粉在高温下与氮气反应生成氮化硅,从而实现碳化硅颗粒之间的氮化硅结合。整个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温度、时间、气氛等参数,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2在高温冶炼中的应用实例

在钢铁冶炼领域,新型耐火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转炉炉衬中,采用镁碳砖等新型耐火材料替代部分传统的高铝砖。镁碳砖具有良好的抗渣性、高温强度和抗热震性,能够有效抵抗转炉炼钢过程中高温钢水和炉渣的侵蚀,延长炉衬的使用寿命。据统计,使用新型镁碳砖后,转炉炉衬的使用寿命提高了30%~50%,大大减少了转炉的维修次数和停炉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有色金属冶炼方面,如铝电解槽的内衬材料采用了新型的碳化硅质耐火材料,碳化硅质耐火材料具有良好的抗铝液侵蚀性和高温稳定性,能够有效减少铝液对槽衬的渗透和侵蚀,延长电解槽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其良好的导热性能,有助于维持电解槽内的温度均匀性,提高铝电解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3]。

3新型耐火材料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1面临的挑战

新型耐火材料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新型耐火材料的研发成本较高,导致其价格相对昂贵,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例如,一些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的新型耐火材料,由于原料成本高和制备工艺复杂,价格是普通耐火材料的数倍。另一方面,新型耐火材料的生产技术和质量控制还不够成熟,部分产品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有待提高。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同一批次产品性能差异较大的情况,影响其使用效果和推广。

3.2对策建议

针对成本问题,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大研发投入,不断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例如,通过改进原料合成方法、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等措施,降低新型耐火材料的制备成本。同时,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新型耐火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给予一定的补贴和支持,促进其市场推广。对于质量控制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企业应引进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严格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此外,加强行业内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新型耐火材料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完善。

结论

新型冶金工程耐火材料在高温冶炼中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在耐火度、高温机械强度、抗热震性、抗渣性、体积稳定性和热导率等方面均优于普通耐火材料。通过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实例可以看出,新型耐火材料能够有效提高冶炼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然而,新型耐火材料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成本较高和质量控制等挑战。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降低成本,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以推动新型耐火材料在高温冶炼领域的更广泛应用,促进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安,邓丽娜,王雅兰.水泥窑用耐火材料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水泥,2024,(S2):15-19.

[2]慕鑫,李广明,张呈呈,等.利用工业固废制备轻质耐火材料及其冶金应用现状[J].钢铁研究学报,2024,36(10):1267-1274.

[3]李凤,张利芳,魏恒勇,等.耐火材料生命周期评价及生命周期成本评价研究进展[J].耐火材料,2024,58(05):448-453+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