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苏州园林审美意趣在苏博文创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

黄胜英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苏州园林是使人获得审美体验和艺术陶冶的理想之境。古典园林不但体现了古城审美情趣、生活习俗等面貌,也在国际化进程和 AI 科技的大环境下,成为苏州当代文创设计的灵感来源和文化导引。园林艺术及其美学内涵是苏州博物馆文创团队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的灵感之源。通过对苏博馆藏书画、园林古籍文献等资料的查考调研,寻找具有吴地特征和文化意象的元素,并使之与现代时尚和潮流文化相结合,创作出既符合现代审美观念又体现园林精构巧思、本真趣雅等造园精髓的当代文创设计佳作。在苏博文创作品中品赏园林审美意趣,对渴望精神栖息的现代人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园林之美的雅趣与审美陶冶

苏州园林在明清时期均为私家宅园,生活在园林中的古人,将他们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内化在日常生活的点滴雅趣中。从园中花木栽种到室内琴棋书画,无不体现出园林外在优美环境和内在高雅审美的一致。苏博文创团队一直以明代文震亨先生所著《长物志》为设计理念,尽可能将原作中反映的古代文人雅士之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和品格意志转化在现代文创设计中,使苏博文创作品成为苏式人文艺术的当代代言。

1、文人清供之雅

清供,即清雅的桌上摆设,是古代文人放置在书桌上欣赏、把玩的摆件。而水仙、晶石则是古典园林中不可缺的造园元素。去年新春来临之际,苏博文创团队创作了一款以仿珐琅水仙花片、影青釉海棠形花盆、天然晶石和花香精油构成的“水仙晶石香氛清供”作品。不同于普通文创商品的单一摆放观赏功能,这款设计将苏式文人雅趣的赏玩性承载于作品中。打开包装,将三片形态各异的仿珐琅水仙花片一一取出,搭配大小晶石,将其摆放在羊脂玉陶土花盆中,最后滴上花香调精油。整套文创作品的组装过程有如一场微型版造园之旅,从叠山垒石、花草放植到精心摆设,每个环节都能体会到苏州园林精巧雅致的美学风格,以及古人借物言志的精神追求。

该套作品的包装及周边也和主题相衬,以经折叠、尺素等古典形制为设计表达,并以《长物志》古籍中美学理念的解读和馆藏书画作品介绍为设计内容。花木水石本是自然之物,当苏博设计师以象征性的现代设计赋予文创作品深远的蕴意,就使传统和现代得到贯通,将古典园林之美承载其中。

2、文藤种子之蕴

苏州博物馆有一株从拙政园修剪并嫁接而来的紫藤是明代文徵明先生亲手栽植的,谓之文藤。这株承载江南文脉的文藤,延续着苏州文化的血脉。“弄花一岁,看花十日”,如何将一株花期短暂的紫藤保留并使之成为文创作品,苏博设计团队满怀情感和使命将创意定睛在文藤种子,并以其为载体,每年采集保存且予以发行,设计了与之相宜的文创作品。

文藤种子手工皂是一件艺术品般的佳作(图 1),四方形琥珀色精油皂体晶莹剔透,正面刻有文徵明先生之号“衡山”字样。在洒金般金箔质感皂体中心是颗形态优美的深色文藤种子,体现出设计师对其精心呵护的深意。在文藤种子包装内附有一本种植手账本。虽然在收到商品时,其主要功能是种植说明,但在一年后,苏博文创公布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藤种植手账记录。这些图文并茂的手写笔迹,使满载江南文脉的文藤种子发芽生长。小小的文藤种子将文徵明先生所代表的吴门雅趣借苏博文创传播到世界各地,并生根发芽,使苏州古典园林意趣有了更广泛的土壤。

图1 文藤种子手工皂

二、园林真趣的互动与情绪体验

古典私家园林是集居、游、观、思为一体的空间,而在现代作为苏州城市物质文化遗产的园林主要以观赏游览为主要功能。古典园林造园设计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思想。如苏州狮子林以假山石著名,站在园中远观山石和进入假山穿行嬉戏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前者以人为主体,假山是观赏客体。而后者在人参与到观赏客体的过程中,人与假山在互动中获得园林真趣之体验。

1、园林花馔意趣

花馔即以时令花卉制作的美食,在苏博文创的花馔作品中,园林意趣是不可缺的主题。春季“窗外青筠”慕斯蛋糕和秋季“秋菊花窗”青柠蛋糕是两款具有代表性的园林花馔佳作,其共性是园林花窗的运用。花窗具有“借景”“框景”功能,可使空间之间产生连接和丰富的层次。 “窗外青筠”慕斯蛋糕以抹茶为基调,一抹新绿透出春意。扇形蛋糕边缘精致的凹凸边缘将花窗的特征彰显,后层浅浅的巧克力抹茶慕斯质感竹林惟妙惟肖,静态蛋糕已充满园林美感。切开蛋糕还能发现茅根和雪莲果夹心暗藏其中,美食体验充满趣味。而“秋菊花窗”青柠蛋糕则以乳白色奶油为底座,其上两朵栩栩如生的豆沙裱花秋菊搭配三两片青柠淡奶油绿叶,充分体现苏式花馔之清雅精致和文创美食的园林意趣。古典园林是空间中的艺术,而文创花馔是餐盘中的设计。将一座园林浓缩在一块蛋糕上,是设计师对园林意境的提炼和转化。当游客切开园林花馔蛋糕时,所经历的视觉、味觉等美感体验有如游假山般既有探寻的乐趣,也有完成探寻后获得的情绪价值。

2、文创真趣体验

文创小铺是苏博艺术品商店单独设立的一个主题性小空间店铺。不同于顾客对商品进行挑选并购买的流程,文创小铺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沉浸式体验空间和充满仪式感的购物过程。如去年秋季的主题是“毛绒”,毛绒大闸蟹、毛绒定胜糕和毛绒粽子,都是典型苏式时令风味和点心。从摆放在竹篓里的毛绒大闸蟹即可看出整体设计的沉浸体验定位:当顾客挑选好心仪的毛绒大闸蟹并付款后,会领到一张专属“体验券”,交给店员后,可以亲眼见证毛绒大闸蟹从池中捞起,并摆放在台上称重,再用棉绳合拢蟹腿、收起蟹钳,最后把这只毛绒大闸蟹交给顾客的过程。如果想购买毛绒定胜糕或粽子,则会有专属的糕团打包流程。当店员将它们从特制蒸笼里取出,会吹一吹晾晾凉,贴上传统裹贴,再将这只具有江南风格的专属“糕团”交付到顾客手中。最有亮点的是包装袋,不同于常见的纸质拎袋,苏博设计师们为这些毛绒时令佳品定制了打包用的“保鲜”充气袋(图2),以强调吴地“食四时之鲜”的饮食文化特征。文创小铺将有趣的真实购买过程精心设计,重点不在文创商品而是参与商品购买打包的过程。这就如游园之旅,需要去观、去赏、去体验,才能获得园林真趣和审美陶冶。

图2 毛绒时令佳品“保鲜”充气袋

三、园林意境的跨越与文化交流

园林不只营造一个山水环境,更是造园主内在艺术修养的外在体现。苏州园林艺术离不开吴地文人山水书画的语境,而诗书画赋最大的特点就是意境。时代变迁,怎样将古典园林艺术中的意境美用文创设计语言表达是现代设计师正在思考的。苏博文创团队通过对馆藏书画作品进行探析和提炼,将书法、山水画等传统园林元素转化成现代设计语言,使古典和现代、东方和西方在文创作品中得到意境的交融和对话。

1、古今园林意境交融

园林艺术承载了古人对理想山水的情感并常以书法、山水画的形式表达。去年苏博文创在中秋推出的“明月逍遥 . 月饼礼盒”就以馆藏作品明代苏州才子王鏊手书《行书诗词卷》中诗句为主题,并配以馆藏画作“洞庭秋霭”中青松、小舟、山水等元素,用现代设计的材料和形式以月饼包装的形式精心呈现。该作品以礼盒、拎袋和周边文创摄影透卡组成,彼此既可独立呈现,又紧密关联,有如园林中的山水、建筑,互相交融并相得益彰。该包装礼盒较窄扁,好像一幅展开的画轴。背景是渐变青绿山水,前层是白色书法,主题文字“明月逍遥,白云自在”用烫黑工艺呈现凸起质感,表现出书法的墨迹美感。包装纸采用肌理感的仿书写特种纸,接近书画本身质感。拎袋采用磨砂 PVC 材质,袋身的小舟和青松,与包装盒上的山水与书法形成前后层次关系,彼此映衬,构筑出“明月逍遥“主题的旷远意境。

最有现代感的是礼盒内附赠的文创摄影透卡,以透明菲林材质呈现,表面印有王鏊《行书诗词卷》精选局部,搭配“洞庭秋霭”图中提炼的雪松和远山元素,好像一张园林版灵感取景框,而且小巧易携,兼有古典园林艺术之古雅和现代文创的方便实用,是园林审美意趣之古今交融的文创佳作。

2、东西园林境趣对话

“多方胜境,咫尺山林”,将园林艺术浓缩在一盏餐盘中,是近期苏博文创为主题展“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创作的文创花馔之境。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而法国莫奈花园因园主印象画派代表人物身份著名。因此该主题展本身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东西方园林对话。

园林景观的意境,经常借匾联的题词来破题。如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建筑就和苏东坡名句“明月、清风、我”成为文创美食慕斯蛋糕的创意和名称。具象的巧克力片“与谁同坐轩”出现在渐变色蛋糕底座上,前后散布三两朵意象粉花(图 3)。拙政园经典建筑和西式园林的意象画境融合在一款甜品中,这款文创慕斯蛋糕好像一个提问,答案可由品赏者得出。东西方艺术在此展开对话,既有互动又有深远意趣。

图3 “明月、清风、我”文创蛋糕

综上所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更需要精神的诗意栖息和内心的平静旷达。苏博文创团队在对园林艺术的深入探寻和巧妙转化中,不但将古典园林的美学意蕴透过文创作品承载和发扬,更将园林审美意趣蕴含在设计的各个环节。无论是园林之美的雅趣产生的审美陶冶,还是园林真趣互动让消费者感受到的情绪价值,或园林意境的古今交融和东西跨越对话,都是设计师的精巧创意和苏作匠艺的共同协作和呈现,在当代文创设计领域有着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文震亨 . 长物志图说 [M]. 海军 田君,注释 . 上海:山东画报出版社,2021:65

[2] 计成 . 园冶图说[M]. 赵农,注释.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205

[3] 彭一刚 .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