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人工智能的高中音乐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探究
江菲
陕西省丹凤中学726200
引言
伴随《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还有着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教育领域愈发深入地渗入,“ AI+ 高中音乐教学”的融合便成为了冲破传统教学限制,提高核心素养培养质量的方向。高中音乐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创意实践这四个部分,AI 技术在资源整合、个性指导、实践创新这三个方面都有优势,能给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开辟出一条新路子。
一、AI 与高中音乐教学融合的背景与意义
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着很多局限性:一是教学资源单一,大多数情况下是教材加老师个人的积累,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各种音乐风格的认识;二是评价方式固化,只重视演唱、演奏技能的结果性评价,忽略学生审美体验和创意表达的过程;三是个性化教学不足,教师很难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节奏感知、音准把握能力来制定不同的方案。但是 AI技术可以加入进来,它能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生产、交互模拟等功能,来弥补以上这些短板。如 AI 音乐资源平台可以整合世界各国、各种族的音乐素材,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智能评价系统可以实时获取学生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问题,给出精准指导,这都与核心素养里的“文化理解”“艺术表现”等培养目标相吻合。
二、AI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 AI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已经初具规模,但还存在着不平衡、不深入的问题。从应用场景来看,主要集中三种类型:在资源供给场景下,比如像“咪咕音乐 AI 课堂”、“库乐队”,会有一些类似的教学工具,它可以为学生带来生成乐谱的模拟乐器,帮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操作难度,第二,教学辅助方面,也有一些学校会引进 AI 音乐老师,它能够与学生通过语音交互解决一些诸如和弦构成,曲式分析等问题,辅助老师完成课上互动工作,第三,评价诊断方面,在部分地区有进行 AI 音乐测评试点,它借助音频分析技术,可以对学生的合唱或者独奏给出综合评判分数,从而在某些方面克服评价存在的人为主观偏见的问题。
三、AI 与高中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的融合路径
(一)靠AI 增加资源范围,改善审美感觉和文化认识。
审美感知为基本素养,要靠多样的音乐体验去引发。教师能够应用 AI 去搭建起“分层化的音乐资源库”,对于基础层来说,利用 AI 把教材当中的那些经典歌曲拆分成像旋律、节奏、和声这些部分,并且运用带有动态视觉效果的技术,比方说用那些音符像水流一样流淌的画面来辅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音乐中的各类要素;至于进阶层时,则可以靠 AI 所具备的推荐功能,它会按照每个学生自己的兴趣喜好去推送些诸如印度的拉格或者非洲那鼓乐之类的世界各地民音乐曲,并且伴随这些歌曲还会有相应 AI 自动生成出来的包含着各自文化历史背景方面的知识解读视频,在此当中既能让大家感受到音乐之美,又能懂得每一种不同文化里面是如何去表达自己独特的音乐逻辑的这样一种情况发生过程之中得以完成。
(二)依靠AI 做到个性化的指示,改良艺术表现能力。
艺术表现素养要学生有规范的音乐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AI 也能借助“精准诊断 + 制作训练”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学生在技能训练的时候用 AI 智能麦克风唱歌,它就能马上给那些音不准和节拍慢的地方做标记,还会自动产生专门的练习计划(像遇到“附点节奏”有问题,就给学生推送相关的节奏练习游戏),在体现感情方面 AI 比较会参照学生唱歌的声音和专业歌唱家唱歌版本中的变化,给学生提示该怎么做比如“在《黄河大合唱》高处的高潮段落要加重气息的支撑,让情感更加激昂”,从而让学生把唱歌技能和技术同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结合起来,在提升整体的艺术感染力方面起到一定作用。
(三)借助AI 创新实践的形式,激起创意实践的素质。
创意实践为最高层级的要求,人工智能可以打破传统的技术壁垒。在进行音乐创作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使用 AI 的作曲工具AmperMusic:学生只需要输入参数“欢快 +4/4+ 钢琴为主”,就能得到一个基本的旋律,然后再对这个基本旋律进行“加工”(比如更换和弦的走向,更换乐器为民族的乐器,给它填上民族乐器音色等等)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实现“跨学科”的创编活动,比如将语文诗歌的创编成为音乐中的歌词时,可以利用 AI 来推荐合适的歌词旋律,并且推荐匹配歌词的音乐风格,让同学们能够把“文学”和“音乐”结合起来。这样的实践模式,降低了创作难度,也鼓励学生主动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素养。
四、融合过程中的挑战与对策
AI 与高中音乐教学相融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技术伦理问题,学生过度依赖 AI 创作,原创能力减弱;第二,教师能力不足,无法完成“ AI+ 核心素养”教学;第三,AI 音乐资源质量良莠不齐,有的存在版权争议或者文化偏差。对此要做出相应的对策,首先要“建立 AI 使用规范”,要求学生创作时必须保留自己的创作部分(如 AI 生成旋律之后,需要自己创作歌词和编曲),不能过度依赖;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开设“AI 音乐教学工作坊”,使教师掌握 AI 工具与核心素养目标的对接方式(怎样用 AI 资源来设计“文化理解”的探究课等);最后还要搭建起“官方 AI 音乐资源平台”,挑选出优质的、符合要求的素材,并且要加大中国民族音乐、红色音乐的资源比例,保证资源的方向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是一致的。
结语
人工智能给高中音乐教学带来了新活力,它和核心素养培养结合的时候,就能冲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学生在多种音乐感受里改进审美感悟,在各自指导中加大艺术展现力度,还在改良实践里迸发创意。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更合理的运用 AI 技术,在使用 AI 技术时保持 AI 技术工具和教学本质之间平衡,使AI 成为高中音乐核心素养发展的好帮手,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有特色。
参考文献
[1] 牛雅莉 .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合唱教学策略分析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4(23):45- 47.
[2] 洪旖旎 .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探究 [J]. 教育界 ,2024(21):35-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