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短视频大学生使用行为现状及干预措施

作者

叶彤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20

1、引言

短视频通过重塑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以碎片化、可视化的内容传递信息、赋予用户创造价值的能力,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从微观个体延伸至宏观社会,持续推动社会结构的变革。但当前短视频大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呈现显著碎片化特征,兼具观看、创作、分享等多重参与模式。短视频内容的泛娱乐化倾向与算法推荐机制可能引发价值观偏移与认知资源耗竭,待系统性研究。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期,其媒介使用行为对意识形态形成具有深远影响。大学生不仅是内容的消费者,更积极参与创作,通过短视频表达个人观点、记录生活,形成独特的青年亚文化。

目前多数研究仅聚焦于大学生用户在短视频使用中所受到的负面影响,但少有研究给出系统的干预措施,在此背景下,本文从个人情感需求、舒缓压力需求方面探究短视频对大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现状,为建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2、现代环境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

作为传播学里最流行的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的心理动机和心理需求角度出发,结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解释了人们使用媒介以得到满足的行为,提出了受众接受媒介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动机。在本研究中我们具体的将使用短视频的需求原因归纳为了认知需求、情感需求、个人整合需求、社会整合需要、疏解压力需要。

3、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问卷分析的方式收集数据。问卷设计基于 E·卡兹的使用与需求理论,共发放256 份问卷,实际有效份数为256 份。数据分析使用SPSS 软件。

( 一) 情感需求驱动兼顾社交辅助

从数据分析中情感需求是大学生使用短视频的核心驱动力。短视频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情感媒介,成为众多大学生情感寄托的重要载体。情感需求不仅停留在个体层面,还通过社交互动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正处于校园与社会衔接的过渡阶段,有着强烈的情感起伏,他们对自我肯定、群体归属以及情感支持的需求十分突出。短视频平台凭借其即时交互与反馈的特点,恰好契合了大部分大学生用户在情感沟通与社会认同方面的内在渴望。

大多数大学生会通过发布短视频来分享生活、传达自身状态、情绪或感受。这种表达行为不仅是个体情绪的外向化释放,更形成了展示自我的数字窗口,以此与同龄群体建立联系并引发共鸣,实现情感层面的充实与满足,这已然成为大多数短视频大学生用户的使用动机。

然而这样的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大学生构建与维护自身的社交网络、提高认同感,但同时会造成对网络评价的过度依赖,甚至形成精神依附状态。问卷调查反馈,仅有 14.84% 的大学生用户不会因为短视频内容来给自己贴标签,同时也仅有 9.38% 的大学生用户认为短视频的内容不会影响其对事务的判断。可见这样的高度粘连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大学生用户的生活节奏和心理健康状态。

( 二) 压力应对行为:逃避与放松并存

恩格斯曾言,时代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由青年的性格所勾勒。当下的中国大学生成长于经济飞速驰骋、社会深刻嬗变的时代浪潮中,同时也是互联网蓬勃兴起、科技日新月异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他们自带开放、独特、多元且包容的时代烙印。然而,如今“内卷”“躺平”“摆烂”等 “丧” 文化如暗流涌动,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叠加生活压力,使其身心健康面临挑战。《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 - 2020)》数据揭示,18 - 25 岁年龄区间的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指数低于其他年龄组,且约七成受访者表现出对心理健康自我调节的强烈需求。

在此条件下,短视频在压力缓解中扮演 “压力调节器”的 角色,从问卷调查中发现“刷视频放松心情”普遍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放松方式。 62.5% 的学生在感到压力时会观看搞笑娱乐类内容, 37.8% 的学生会选择治愈系视频寻求心理慰藉。这种主动利用短视频调节压力的行为,体现了其作为现代生活解压工具的积极意义。

然而这样的压力调节路径可能会形成被动依赖的潜在风险。调研发现,短视频大学生用户“沉浸短视频逃避现实压力”的行为占比达 35.2% ,通常表现为因刷视频拖延任务、回避现实问题等。这种被动依赖可能形成 “压力累积—短视频逃避—效率下降” 的负向循环、此外调研反馈 29.4% 的短视频大学生用户承认因过度使用短视频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反映出压力应对机制的异化。

4、分析成果

通过文献阅读汇总,笔者将短视频造成消极影响的原因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短视频平台的监管不完善,高校教育引导不足以及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足。

( 一) 短视频平台的监管不完善

短视频平台是管理短视频的主要负责人,是完善平台内容治理的重要主题,在负责肃清不良内容短视频的方面须要浮起主要责任。同时社会层面也应当有相关的法律与规定去规范短视频的发展与传播。而随着短视频的高速发展,现今的相关管理措施与办法未能及时的制定并起到足够的约束作用。短视频用户数量大且其素质也参差不齐,平台管理难度大,而不良的短视频内容将会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消极影响。

( 二) 高校引导教育不足

短视频的迅速发展使得大学生用户可以快速且方便地接触到更多的互联网信息,而大学生的网络素质教育若无法及时跟上就会使其易受短视频诱惑。短视频因其高刺激性内容而受到大学生用户的追捧。高校的媒介素质教育不完善会使得短视频对于大学生群体的消极影响更甚。

( 三) 高校的媒介素质教育不完善

短视频因其上传门槛低,且信息充满主观性,传播速度快,用户在观看短视频时需格外注意短视频内容的真实性以及时效性。大学生用户除了需要正确理解短视频信息之外,还需要具备多种搜索、比较、分辨的方法。在 AI 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不少 AI 合成的短视频内容夹带着虚假的信息进入短视频市场,这也要求短视频用户需要更高的媒介素质。而高校作为大学生的第一课堂,应当承担对于大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任务。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拥有较高的媒介素养应该成为每一位大学生的必备技能。此外大学生尚未拥有自主的批判意识,对于短视频信息内容无法准确进行科学的认识以及评判,难以分辨短视频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正确性,受到不良文化的入侵。例如内卷”“躺平”“摆烂”等“丧”等视频内容文化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会对其造成消极影响。

( 四) 对于短视频媒介的消极影响重视不足

在短视频大量普及的今天,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幽静无法离开短视频的身影。在高校学习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运用短视频内容进行学习。一些高校教师也会利用短视频作为教学媒介。

部分高校教师未注意到短视频内容将对大学生认识和使用短视频带来的负面影响。例如,在课堂上播放影视作品的高度概括解说,或将对于大学生用户能否正确认识短视频的内容及其影响带来消极影响。短视频的碎片化信息会对于其用户的整体阅读习惯带来冲击。高校教师需要正确的认识短视频媒介会对大学生用户带来的消极影响并持以重视态度

( 五) 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不足

大学生缺少社会经验,部分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前对于互联网的使用也比较少。大学生用户容易缺少辨别短视频泛娱乐化的能力,并对自我以及外部世界的认识较为浅薄,无法正确客观的认识自身以及社会。对于大学生用户,往往会有对于短视频内容的认识较为片面的问题存在。一味的单方面接受短视频的内容并未对其进行判断和思考也是大学生用户会遇到的情况之一。同时大学生从管理较为严格的高中生活步入到强调自主管理的高校校园,部分大学生尚未能够建立起足够的自律意识。单纯的依靠高校进行思想教育或者管理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一松一紧的环境变化下,自律能力不足的大学生用户容易出现过度放纵的情况。

5、干预措施与结论

短视频平台层面,作为短视频内容的直接管理者,平台方的责任不可忽视。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加大对不良信息的打击力度;同时,推出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和正能量内容,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短视频行业的良性发展。

高校面对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需转型升级。一方面,应当充分利用短视频这一新型载体,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正能量内容;另一方面,则要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生个人层面,需要坚定理想信念,以保持人生的重要方向指引。大学生用户容易受到短视频中的“躺平”、“摆烂”思想的影响,动摇其理想信念。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大学生个人不断加强思想新年教育,神话党的影响,是大学生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生同时需要提高文化审美,不可受到低级趣味的影响,应当培养较高的文化需求。文化生活同时需要有历史和科学的厚重感,而非仅仅是浅薄的娱乐。

参考文献

[1] 代宝 , 郑怡晴 , 杨利英 . 大学生短视频成瘾影响因素及其健康损害研究进展 [J]. 中国学校卫生 ,2025,46(02):290- 294.

[2] 石幸田. 大学生群体算法意识与使用行为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24.

[3] 邓晓楠 . 短视频社交媒体用户非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D].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24.

[4] 王琼 . 抖音 APP 大学生使用群体自我呈现与社交焦虑关联研究 [D]. 浙江传媒学院 ,2024.

[5] 夏莎云 . 大学生问题性短视频使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D]. 云南大学 ,2023.

[6] 郑安园 . 短视频平台中大学生用户批判性媒介素养提升研究 [D]. 南京林业大学 ,2023.

[7] 采国润 , 平燕 . 高校学生短视频使用对其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23,21(02):39- 43.

[8] 贾萱婷 , 李亚青 . 高校大学生短视频热的消极影响、成因及对策研究 [J].新闻研究导刊 ,2023,14(03):42- 45.

[9] 杨猛 . 抖音 APP 大学生用户过度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D]. 西南大学 ,2022.

[10] 许安心 , 孙丽丽 , 郑秋琴 , 等 . 大学生短视频使用行为及其引导策略 [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24(03):106- 112.

叶彤,2005 年12 月出生,女,汉族,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大学生健康行为。手机号 19821362589

基金项目:2024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短视频大学生使用行为现状及干预措施” (项目编号: cx2503001 );2025 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r20250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