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互动模式的优化研究

作者

顾华丽

盐城市大冈初级中学 江苏 盐城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了知识的获取方式,也深刻影响了课堂互动模式,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已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对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多媒体、网络平台及智慧课堂工具的引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趋多样化,因此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初中历史课堂的互动模式,以此提升课堂实效、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一、初中历史课堂互动模式的概述

初中历史课堂互动模式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的信息传递,其核心在于促进知识理解、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统一,传统的历史课堂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互动有限,容易导致学习兴趣不足,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互动模式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如师生问答、情境模拟、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借助信息化工具的在线互动等,这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同时课堂互动还能营造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初中历史课堂互动模式正从单一走向综合,从被动走向主动,成为实现教学目标与培养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1]。

二、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互动模式的特点

(一)互动形式多样化,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

在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的互动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传递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虚拟现实(VR),为学生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历史影像展示战争进程,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去理解历史事件,这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同时学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辩论以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表达观点,实现知识的内化,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有效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从而使课堂更加生动、灵活、富有实效[2]。

(二)信息资源共享化,增强课堂开放性与时效性

在信息化条件下,历史课堂互动模式的重要特点在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借助网络平台,教师能够将大量优质的数字化历史资源推送给学生,使学生能够随时获取并应用这些信息,同时学生也能通过移动终端将自己的思考成果、学习笔记实时分享给同学,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与传统课堂相比,这种资源共享化的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开放性,课堂不再局限于四面墙内,而是延伸至网络空间,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的互动,学生可以针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线上线下的持续探究,并及时获得反馈与指导,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分析信息的能力,还能促进他们将所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相结合,提升学习的深度[3]。

三、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互动模式的优化对策

(一)创设情境化课堂

在信息化背景下,创设情境化课堂是优化初中历史课堂互动模式的重要途径,历史学科本身具有时间跨度大、事件复杂多样的特点,学生往往对抽象的历史概念理解困难,而信息技术为情境化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动画模拟等工具,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情境,再现历史事件的过程,营造沉浸式的课堂氛围,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主动参与思考,实现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同时情境化课堂强调“学用结合”,帮助学生培养历史解释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课堂互动的质量。以鸦片战争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创设情境化课堂,例如在课堂中播放当时广州十三行、虎门销烟的图片,并利用数字地图展示英国舰队入侵的航线,帮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背景,教师可以通过虚拟角色扮演的方式,让部分学生扮演林则徐、清廷官员或英国商人,围绕战争原因与立场展开辩论,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中英之间的矛盾冲突,还能培养他们从多角度思考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史料数据库中的条约原文,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使学生加深对鸦片战争的全面认识,这展示了信息化条件下创设情境化课堂对提升互动效果的价值。

(二)强化学生主体性

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究的机会,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借助网络资源、智慧课堂系统、在线讨论区、学习管理平台,学生能够自主搜集史料、整理观点,参与深度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学习的积极建构者,他们能够自主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升其历史解释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创新思维,强化主体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动性,最终实现知识理解与能力发展的双重目标。在辛亥革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学生主体性,例如教师先提供多样化的历史资源,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电子文本等,让学生分组自主选择研究内容。某一组学生可以探究革命思想的传播路径,另一组则分析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还有小组研究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学生通过查阅电子史料、制作思维导图分享研究成果,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课堂上各小组再通过展示与辩论进行互动,形成观点的碰撞与思维的拓展。

四、结语

在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互动模式的优化不仅是教学方式的革新,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创设情境化课堂、强化学生主体性、推动多元互动与资源共享,历史课堂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与“思维发展”的转变,学生提升了探究能力,教师也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拓展,互动模式的优化既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也为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钱佳棋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J]. 课堂内外 ( 初中教研 ), 2023(9):122-124.

[2] 钱佳棋 .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J].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3(34).

[3] 刘树梁 . 信息化环境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新思考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1(7):2.

作者简介:

顾华丽(1994 年 7 月—),女,汉族,东台人,湖南文理学院本科,历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