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人工智能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融合路径

作者

熊君玲

福建省福州市温泉小学 福建省福州市 354300

引言

在国家全民阅读战略深入推进与语文核心素养持续强化的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传统阅读指导模式普遍存在趣味性缺乏、差异化不足及反馈机制滞后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在个性化学习支持、沉浸式环境构建及即时交互等方面的优势,为突破上述困境提供了新的路径。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AI 技术与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融合机制,以拓展教育信息化的应用边界,并为阅读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参照。

一、创设智能化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知识是在特定情境中建构并深化的,真实而具吸引力的环境能显著促进学习动机与认知投入。人工智能技术为阅读情境的智能化重构提供了可能,通过构建融合虚拟与现实的多维阅读场域,有效提升文本的交互性与沉浸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阅读兴趣[1]。

在具体实践中,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三类核心应用形态。其一,运用增强现实(AR)技术将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场景与角色进行数字化建模和实时渲染,例如在学习《西游记》时,学生可通过 AR 设备观察孙悟空形象的立体呈现,并与之进行互动,从而增强对叙事内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共情。其二,开发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智能叙事系统,允许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关键节点进行选择与干预,例如在阅读《草房子》这类儿童小说时,系统可生成不同分支情节,并由学生自主决定叙事走向,从而提升其阅读参与度和文本再创造能力。其三,构建具身化的虚拟阅读环境,借助虚拟现实(VR)或混合现实(MR)设备创设与文本内容相匹配的时空语境,例如在《海底两万里》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可“潜入”虚拟深海场景,伴随剧情发展探索奇幻海洋生物,极大增强了阅读过程的趣味性和体验性。这些技术路径共同体现了人工智能在拓展阅读边界、实现具身认知方面的显著优势,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

二、构建个性化推荐系统,适配学生阅读需求

个性化学习理论认为,教育干预需与学习者的认知基础、兴趣倾向与发展阶段相匹配,方能实现最优投入产出。人工智能通过数据驱动的方式,实现对个体阅读特征的精准刻画与动态追踪,为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适应性推荐系统提供了技术基础,从而有效破解传统推荐中主观性强、适配度低的普遍困境[2]。

在系统构建与实施层面,首先需通过多维度数据采集建立学生阅读画像,这包括持续记录其阅读文本类型、单次阅读时长、互动操作频率及在线测评反馈等行为与认知数据。在此基础上,推荐机制融合协同过滤与内容语义分析两大核心算法:协同过滤通过发掘群体阅读偏好相似性,推荐同类读者感兴趣的作品,例如向喜爱《神笔马良》的学生推荐《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同样充满想象力的经典作品;内容过滤则依据文本深层语义特征及难度分级模型,推送主题相关、复杂度适中的读物,如为对《小英雄雨来》表现出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推荐《小兵张嘎》等革命题材英雄故事,在保持主题连贯性的同时稳步提升文本难度。该系统藉由持续迭代的机器学习机制,使书单能够伴随用户认知发展与兴趣迁移进行动态更新,真正实现从“人找书”到“书找人”的范式转变,显著提升阅读材料的适配性与学生的阅读黏性。

三、设计人机协同反馈机制,深化学生阅读体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及时、有效的反馈是促成认知发展的关键中介因素。人工智能通过构建持续互动、动态调整的响应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高适配性的认知支架与情感支持,从而在人机协同的反馈循环中不断深化其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 [3]。

在机制构建层面,该系统首先依托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开发智能阅读助手,该助手能够识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实时解答。例如,在阅读《稻草人》时,若学生对故事中角色的动机产生疑问,助手可基于文本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或启发式提问,引导其深入思考。其次,通过学习分析技术持续追踪阅读行为,自动生成具有游戏化特征的挑战任务。例如,在完成《没头脑和不高兴》的阅读后,系统可推送包含排序题与角色分析的选择性挑战,成功完成即可获得相应积分与叙事型勋章,从而维持阅读动机。最后,系统整合多源数据形成结构化阅读评估报告,不仅以可视化形式呈现阅读量、文本复杂度及关键词汇掌握程度等指标,还能识别潜在风险模式——如对《中国古代寓言》中特定类型寓言理解持续薄弱——并向教师推送针对性干预建议,实现从诊断到支持的闭环反馈机制,显著提升课外阅读指导的系统性与有效性。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智能化、个性化的阅读学习环境,促进了阅读兴趣的有效提升。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系统,该融合不仅能够满足个体差异化的学习需求,同时也推动了教育模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其核心在于利用先进技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及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预示着未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展现了技术赋能教育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 邢宇. 浅谈培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A]2025 年第一届教育创新与经验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 北京国际交流协会, 北京国际交流协会 , 2025: 4.

[2] 熊建新 . 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路径 [J]. 学园 ,2024,17(34):46- 48.

[3] 侯丽娟 .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智能技术赋能路径研究 [J]. 小学生( 中旬刊 ),2024,(06):91-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