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内与语际翻译理论看旅游公示语翻译策略
武岚
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南怀化 418000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旅游交流愈发频繁。旅游公示语作为旅游目的地向游客传递关键信息的重要载体,其翻译质量不仅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还直接关乎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在此背景下,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理论为旅游公示语翻译提供了独特且实用的研究视角,有助于精准解决翻译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二、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理论阐释
2.1 语内翻译
语内翻译是指在同一语言系统内,通过更明晰、通俗的语言形式对复杂或晦涩的内容进行诠释。这一概念最早由翻译学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旨在解决语言内部的理解障碍。例如,将专业法律条文转化为大众易于理解的日常表述。其本质是同一语言内部意义与表达方式的转换,主要目的是消除语言理解障碍。这种翻译方式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面对不同背景的受众时,能够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2.2 语际翻译
语际翻译是指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例如将中文旅游指南翻译为英文。这一过程涉及不同语言在词汇、语法、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转换,因此要求译者具备深厚的双语能力和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知识。语际翻译不仅需要准确传递信息,还要考虑文化背景的差异,以确保译文对目标语言的受众来说是自然且易于理解的。根据翻译学家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é Lefevere)的研究,语际翻译中的文化适应性是确保翻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旅游公示语的特点
3.1 简洁性
旅游公示语需要在短时间内向游客传递关键信息,因此其用词简洁明了,句式结构简单。例如,“入口(Entrance)”“出口(Exit)”等标识,以最精炼的语言清晰指示方位。这种简洁性不仅节省了空间,还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使游客能够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又例如,某景区的路标上写有“This Way Up/Down”,这些标识简洁明了,易于理解。
3.2 规范性
许多旅游公示语已经形成了国际通用的固定译法,具有规范性和标准化的特点。遵循这些规范能够确保游客准确理解信息。例如,“停车场(Parking Lot)”的翻译在国际上基本保持一致。这种规范性有助于减少误解,提升旅游目的地的专业形象。又例如,某景区的售票处标识统一翻译为“Ticket Office”,游客中心统一翻译为“Visitor Center”,残疾人专用通道统一翻译为“Disabled Access”, 这种规范化的翻译有助于游客快速识别和理解。
3.3 文化性
旅游公示语承载着丰富的当地文化特色。例如,一些景区关于传统习俗、历史遗迹的介绍性公示语,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翻译时,需要妥善处理文化差异,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文化性不仅体现了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魅力,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某古镇的公示语“牌坊(Paifang)”可以翻译为“Paifang, a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way-like structure, often built to honor someone ormark a special place”,既保留了文化特色,又帮助外国游客理解。
四、语内翻译在旅游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
4.1 消除语言歧义
部分公示语在源语言中可能存在歧义,通过语内翻译可以明确其含义。例如,“小心碰头”若直译为“Be Careful of Meeting Heads”,容易产生误解。通过语内翻译理解其实际含义为“注意避免头部碰撞到物体”,再翻译为“Mind YourHead”,意义就变得清晰准确。这种处理方式能够有效避免因语言歧义导致的误解,提升翻译质量。
再比如,某景区的公示语“禁止攀爬”,如果直译为“Do Not Climb”,可能会让游客感到困惑,因为“climb”一词在英文中有多种含义。通过语内翻译,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禁止攀爬树木或建筑物”,再翻译为“No Climbing on Treesor Buildings”,这样就能更准确地传达信息。
4.2 适应受众理解水平
对于一些包含专业术语或地方特色表述的公示语,需要通过语内翻译进行简化。例如,某景区在介绍当地地质构造时提到“喀斯特地貌”,可以先通过语内翻译解释为“一种由石灰岩受水长期溶蚀形成的独特地貌,具有溶洞、石林等奇特景观”,然后再翻译为“Karst Landscape, a unique landform formed by the long-term dissolution of limestone by water, with strange landscapes such as karst caves andstone forests”,以便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
再比如,某景区的公示语“禁止采摘花朵”,如果直译为“Do Not PickFlowers”,可能会让外国游客感到困惑,因为不同文化对“花朵”的定义和价值观念可能不同。通过语内翻译,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请爱护花草,不要采摘”,再翻译为“Please Protect the Flowers and Do Not Pick Them”,这样就能更好地适应受众的理解水平。
五、语际翻译在旅游公示语翻译中的应用
5.1 词汇层面
5.1.1 文化负载词翻译
旅游公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是一个难点。例如,“风水”一词可以翻译为“Feng Shui, a traditional Chinese concept related to the harmony of people and theirenvironment”,这样既能保留文化特色,又能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帮助外国游客理解。“四合院”可以采用音译加解释的方式,译为“Siheyuan(CourtyardHouse)”, 既保留了文化专有名词的特色又清晰说明其四面建房,中间为院的建筑结构;“吊脚楼”翻译为“Diaojiaolou(Stilted House)”,“Diaojiaolou”的音译保留了这一中国特色建筑的文化专有名词,括号内的“Stilted House”是直观解释,点明其“以木柱子架空支撑”的核心建筑结构,能帮助外国游客快速理解该建筑的形态特点,符合旅游公示语对文化负载词兼顾文化属性与易懂性的翻译要求。
5.1.2 固定搭配与习惯用语
在翻译时需要遵循目的语的固定搭配和习惯用语。例如,“请勿吸烟”不能直译为“Do Not Smoke Please”,而应按照英语习惯表达为“No Smoking”。这种遵循习惯用语的翻译方式能够使译文更加自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再比如,“禁止拍照”可以翻译为“No Photography”,而不是“Forbid TakingPhotos”;“ 禁 止 入 内” 地 道 的 表 达 应 该 是“Staff Only”, 而 非“Idlers are notallowed to enter”, 这些遵循固定搭配的翻译方式能够使译文更加自然,避免因直译导致的误解。
5.2 句法层面
中英文句法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翻译时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中文公示语多为祈使句,例如“爱护花草,请勿践踏”,在翻译为英文时,可以调整为“Keep offthe Grass. Protect the Flowers”,这样不仅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还能突出信息的重点。
再比如,“请保持安静”可以翻译为“Keep Quiet”,而不是“Please KeepSilent”。这种调整不仅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还能使信息更加简洁明了。
5.3 语篇层面
在翻译旅游公示语时,需要考虑语篇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在景区导览标识的翻译中,各公示语之间应形成一个连贯的指引体系。例如,从景区大门到主要景点的一系列指示牌的翻译,需要按照合理的空间顺序和逻辑关系进行,以确保游客能够顺利游览。语篇层面的连贯性能够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公示语,提升旅游体验。
例如,某景区的导览标识可以按照以下顺序翻译:景区大门(Welcome to [ 景区名称 ])、停车场(Parking Lot)、售票处(Ticket Office)、主要景点(MainAttractions)、出口(Exit)。这种按照空间顺序和逻辑关系进行的翻译能够使游客在景区内顺利导航,提升旅游体验。
六、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结合的旅游公示语翻译实践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常常需要将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相结合。例如,某古镇的公示语“古镇依河而建,古桥横跨其上,尽显水乡韵味”。首先通过语内翻译梳理句子的逻辑关系,明确各部分的语义重点,然后再进行语际翻译:“Theancient town is built along the river, with ancient bridges spanning over it, fully displayingthe charm of the water-town”。这种翻译过程不仅能够准确传达原文信息,还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从而实现跨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
再比如,某古镇的公示语“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可以先通过语内翻译理解为“这座古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再翻译为“Thisancient tow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al heritage”。这种结合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翻译质量,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七、结论
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理论为旅游公示语翻译提供了系统且有效的方法。语内翻译解决了源语言内部的理解问题,语际翻译则实现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准确转换。将二者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应对旅游公示语翻译中的各类挑战,提高翻译质量,促进跨文化旅游交流。随着未来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基于这两大理论的旅游公示语翻译研究将不断深入,为旅游国际化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在未来的翻译实践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结合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以应对更加复杂的翻译场景。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我们也可以探索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提升翻译效率和质量。总之,旅游公示语翻译不仅是一个语言问题,更是一个跨文化交流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提升翻译水平,促进旅游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Williams J.&Andrew C. T he Map- A Beginner’ s Guide to Doing R esearch in T ranslation Studies [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4.
[2] 陈刚. 旅游英语导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3] 陈刚. 旅游英汉互译教程[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 郭建中. 文化与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5] 金惠康. 跨文化旅游翻译[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6] 江杨 .《论语》语内语际翻译研究 [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22- 124.
[7] 刘艳艳 .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J]. 校园英语 ,2016(28):238- 239.
[8] 杨艳 .《道德经》从语内接受到语际翻译的经典之合 [J]. 江苏社会科学,2017(3):207- 213.
基金项目:怀化学院科研资助项目HHUY 2022- 23
作者信息:武岚,女(1982.9- ),汉族,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