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AI 赋能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教学探究

作者

张秀蓝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泰美镇秀岭小学

引言

近些年来,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不断推进,各级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诸多政策文件,目的是要推动教育领域创新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已引起重视,并呈现出广阔的前景,当前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教育公平保障、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课堂教学效率改进以及传统教学模式改良等诸多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正慢慢变成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推动要素,给提升教学质量赋予了关键支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古诗词教学环节当中,可以准确把握学生个体差异,攻克教学难点,而且还能有效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从而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探究意识。

1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特点

古诗词教育属于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构成要素,其核心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而且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还要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古诗学习主要针对语言文字展开系统训练,学生借助诵读,抄写等手段,去探究古汉语词汇的含义以及用法,赏析句式结构和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之处,以此来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鉴赏水平。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古诗词都经过精心挑选,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和思想价值十分厚重,经过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学生可以认识古诗创作的时代背景,进而提升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情感教育是小学古诗教学的关键部分,古诗词往往包含作者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哲理思考,凭借仔细分析文本内容,学生能体会作者的情感特点和价值观念,加深人文素养的培养,塑造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2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现状分析

古诗词教学要重视文化背景的系统性搭建,“歌诗合为事而作”道出了诗歌创作与时代语境、个人经历的密切联系,全面解读创作背景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他们对文本内涵的认识。有些教师由于应试压力等缘由,常常不重视对诗歌创作情景的深入剖析,造成学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文字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及传统节日“重阳”,不少教师对该节日的文化意义阐释不够充分,致使学生很难体会到作者在某个时节思念家乡的情感动因,无法达成情感上的共鸣。

3AI 赋能小学高年级古诗教学策略研究

3.1 深入呈现时代背景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深邃,其内在意蕴往往需要依托深厚的历史背景方能显现出来,要想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的内涵,唯有经过系统地阐释有关的历史背景才行。利用现代人工智能,老师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现某些历史时期的场景,人物等,让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直接并且引人入胜,在讲解杜甫所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规划成动态动画或者视频资料,把整个唐代的政治态势,社会状况以及文化特性之类的内容全面地梳理一遍,再配合地图,时间轴等可视性工具一起使用,进而帮助学生认识并掌握当时地理分布与历史演变脉络。把战争主题以及民间疾苦的古典诗词加入到教学设计当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军事活动的认识,这种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既有益于学生领悟诗词背后的背景,又能促使他们体会诗人所处时代的气质和处境,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课堂教学,不但能加强学生的史学修养,而且可以唤起他们阅读传统文学作品的兴趣,进而推动他们去领会文本内涵并仔细剖析。

3.2 运用多媒体技术构建多元情境优化教学呈现

意境是古诗词承载思想内涵、传递情感的关键要素,解读意境的水平决定着对作品主题意蕴、情感表达的把握程度。在古诗词教学中,深入分析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改善师生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推进古诗词教育向前发展的关键部分,借助数字化技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手段创建多种化教学情境,以此改良古诗词意境的可视化表现效果。“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绘农忙时节孩童学农的场景,“稚子弄冰”刻画儿童嬉戏玩水的画面,“村晚”则表现夕阳西下牧童归家的情景,这些作品共同勾勒出乡村生活的质朴图景,体现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纯真趣味。虽然这首诗描写的是乡村景色,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处在初级阶段,他们很难将文本信息转化为具体的感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营造视听结合的教学环境,采用更直观的表现形式,让诗歌的意境更加形象、生动、直观,从学习效果上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词中的情感意蕴和文化内涵。

结语

展望未来,教育领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里加入人工智能的应用是研究者们展开新尝试的重要时机,但也暴露出诸多亟待处理的关键问题。AI 绘画技术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把内心的想法呈现出来,但却无法传达学生的独特感官感受和感情内容,智能批改工具可以给教师拓宽一些教学思路,但是要想做到更好地推进学生个性化的成长以及情感方面的培养仍然离不开人老师细致入微的指导。

参考文献

[1] 黄新悦 , 徐婷 , 孙阳 . 人工智能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J]. 计算语言 ,2024(10):181-183.

[2] 杨钊 .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J].中小学电教 ,2024(4):84-86.

[3] 梁彩依 . 人工智能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分析 [J].课堂教学 ,2024(7):83-85.

[4]陈爱辉.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语文新读写,2024(14):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