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应用

作者

席辉

甘肃省陇南市两当县城关幼儿园742400

引言

幼儿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很难使幼儿产生积极的主动参与意识。而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将习惯养成的目标融入游戏的趣味场景中,让幼儿在“玩”中“学”,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现状与游戏化教学的适配性

现在有些幼儿有不爱洗手、玩具乱堆、争抢玩具、不愿分享、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等不良习惯。以往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命令式提醒”、“反复说教”等方式来引导幼儿,这样的方式很容易使幼儿产生抵触心理,而且也很难让习惯变成幼儿的自觉行为。

游戏化教学则顺应了幼儿“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发展需要:一方面游戏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欲望,比如“洗手闯关”游戏中,孩子们就会为了得到“小卫士勋章”而主动学习正确的洗手步骤;另一方面游戏的规则性也可以帮助幼儿树立秩序感,“玩具整理竞赛”中,孩子们会为了遵守“分类归位”规则而养成整理习惯。再者游戏的互动性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习惯养成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着。

二、游戏化教学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生活习惯养成:情景模拟游戏助力日常行为强化

生活习惯是幼儿独立生活的基础,可以开展情景模拟游戏,把穿衣、吃饭、收拾等日常生活动作变成有趣的游戏。如“自主穿衣”习惯,设计“穿衣小达人”游戏,教师准备不同款式带按扣、拉链的外套、松紧裤等,把幼儿分成小组,创设“帮小熊穿衣服”的情景,要求幼儿在 5分钟内完成穿衣,完成后教师带领幼儿选出“最佳穿衣小达人”,发放贴纸奖励,幼儿反复练习,很快就能学会穿衣,慢慢不再依赖成人。对于“卫生习惯”,开展“洗手闯关大冒险”游戏:洗手池旁边摆放“闯关地图”,第一关“打败细菌怪”(看细菌传播动画),第二关“学习魔法步骤”(跟着儿歌学七步洗手法),第三关“实操大检验”(老师观察幼儿洗手,纠正错误动作)。每过一关可以得到一枚“健康印章”,集齐 3 枚印章可以获得“卫生小标兵”奖状,这样有趣的洗手游戏,让原本枯燥的洗手环节变得有趣起来,幼儿主动洗手的欲望也大大提高。

(二)社交习惯养成:角色扮演与合作游戏对互动能力的培养

幼儿社交习惯的养成需要在实践中积累,角色扮演和合作游戏可以给幼儿提供真实社交的场景。比如“幼儿园小超市”的角色扮演,幼儿分别扮演“收银员”、“顾客”、“导购员”,“顾客”要礼貌的询问商品价格(“请问这个娃娃多少钱呀?”),“导购员”要耐心的向顾客介绍商品,“收银员”要说“谢谢光临”。游戏中教师及时提醒幼儿使用文明用语,纠正争抢商品的行为,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对于“合作意识”,开展“搭建童话城堡”合作游戏,把幼儿分成4-5 人一组,每组发一些积木、贴纸等材料,要求小组一起设计并搭建一个“城堡”。游戏前,教师提问“谁来搭城墙”“谁来装饰城门”;游戏中,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帮助“积木不够向别人借”“搭不好一起想办法”;游戏结束,每组派一名幼儿介绍自己组的合作情况,教师表扬分工明确、互相合作的小组,让幼儿体会“团结力量大”,养成主动合作、互帮互助的好习惯。

(三)学习习惯养成:益智与任务游戏:提升专注力与秩序感

学习习惯的养成(如专注力、有序性)要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从益智游戏、任务游戏等循序渐进地培养。比如专注力可以开展“绘本寻宝”游戏,教师选择画面丰富的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提前在绘本中“藏好”“宝藏”(毛毛虫吃的苹果、蝴蝶),幼儿在阅读时寻找目标,找到一个目标,教师说“你真厉害,找到毛毛虫的食物啦!”,然后逐渐增加寻找时间,提高幼儿专注力的时间。针对“有序整理学习用品”,开展“文具回家记”任务游戏:在美工区放置“文具之家”(贴有标签的笔筒、彩笔盒、剪刀架),给幼儿分发“整理任务卡”,要求幼儿在游戏结束后,把散落在地上的彩笔、剪刀、纸张分类放回相应的文具家中。教师对完成任务的幼儿贴上“整理小能手”贴纸,并在班级“习惯之星”墙中展示。长此以往,幼儿会养成“用完东西放回去”的好习惯,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三、游戏化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与优化对策

(一)常见问题

一些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出现“重趣味轻目标”的情况,游戏只是让幼儿“玩得开心”,没有围绕习惯养成的目标去设计;家园协作不够,幼儿园开展的游戏化教学活动不能延伸到家庭,幼儿在园养成的习惯在家就“失灵”了。

(二)优化对策

精准定位游戏目标:设计游戏前,先明确习惯养成的目标,比如“整理玩具”的游戏要以“物归原处”为目标,游戏规则、游戏奖励都要围绕目标来,不能形式化。游戏结束后,用“小结分享”(“今天我们把玩具送回家了,下次玩完也要记得送回去哦”)让幼儿加深对习惯的认识。

构建家园协同机制:幼儿园利用“家长课堂”宣讲游戏化教学理念,发放“家庭游戏指南”,向家长推荐适宜家庭开展的习惯养成游戏,如“家庭洗手打卡”“亲子整理比赛”等;定期搜集家庭游戏反馈,班级群分享幼儿在家习惯表现,形成“幼儿园引领 + 家庭巩固”闭环。

结语

游戏化教学给幼儿行为习惯养成带来高效途径,把“被动接受”变成“主动探索”,幼儿在趣味体验中慢慢养成好习惯。实际运用时要结合幼儿发展特点,精确规划游戏,加强家园合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作用,帮幼儿养成受益终生的习惯。

参考文献

[1]朱小勤 .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扬州:扬州大学,2023.[2]李瑛彤. 游戏在小学低段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21.[3]罗婷 . 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教学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D]. 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1.[4]黄雅茹 . 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中游戏化教学实施的个案研究[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