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和雅育人:校园文明礼仪的创新模式

作者

张强

无极县东中铺小学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文明礼仪教育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素养的提升,更是构建和谐校园、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越来越多学校探索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以文化引领文明礼仪教育的新模式。“和雅”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和谐、雅致与礼仪等价值观,与文明礼仪教育具有天然契合。本研究以“和雅”文化为引领,探讨其在校园文明礼仪教育中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提升学生文明素养、营造和谐校园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并总结实践经验,本研究可为深化校园文明礼仪教育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一、“和雅”文化:文明礼仪教育的价值源泉

“和雅”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核心涵义包括和谐、雅致与礼仪。“和”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在校园中,这种和谐体现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及家校互动的融洽上。依托“和雅”文化,学校可通过环保教育、生态课程等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与责任感,并通过关注社会问题、组织公益实践,引导学生形成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雅”则注重个人修养的优雅与行为的得体。学校可以通过礼仪课程与行为规范教育,既培养学生外在的举止礼仪,也强化其内在的道德修养与自律意识;通过阅读、书法与艺术等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从而实现内外兼修的文明素养培养。

将“和雅”文化融入文明礼仪教育,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也提升了教育的文化深度与吸引力。在“和雅”氛围的熏陶下,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明礼仪的价值,并自觉将之内化为行为准则;同时,强调和谐的理念为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提供了方向,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与同伴关系,推动校园整体文明水平的提升。

二、以“和雅”为引领的理念构建与育人目标

以“和雅”文化为引领,东中铺小学确立了“以‘和’立德、以‘雅治校”的办学理念。学校通过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构建融洽的人际关系、推进家校协作,既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也促进家庭与学校的和谐共处,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学校文化核心“和而不同,雅而有致”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在保持自我特色的同时,培养优雅得体的行为与气质。

在育人目标方面,学校提出“尊师孝亲、自强自立、诚信守礼、勤学创新、热心公益”的具体要求,涵盖个人修养、学习态度与社会责任,体现了“和雅”文化的全面育人理念。为实现这些目标,学校构建了以礼仪、阅读、书写和特色艺体为核心的多样化课程体系,把文明礼仪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各环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素养培养。

三、“和雅”文化的实践路径与课程机制

在“和雅”文化引领下,东中铺小学从校园细节入手,构建起可持续的文明礼仪教育生态。校园主干道、教学楼入口、食堂与操场等关键节点均设置了图文并茂的礼仪标语与指引,通过颜色分区与视觉线索帮助学生在日常流动中形成行为参照。绿化带、阅读长廊与静思角不仅美化环境,也成为庭院课堂和礼仪示范的实景空间,教师可在此开展示范教学,学生在安静处反思言行,做到教育与环境互促。

班级层面推行“一班一品一特色”制度,师生共同策划礼仪主题文化角,如“书香礼仪角”“公益服务角”“传统礼仪角”,每学期更换并由学生维护展示,既增强班级凝聚力,又激发学生的参与感与归属感。为使礼仪教育生活化、常态化,学校创编了文明礼仪操与《和雅之歌》,将问候、行礼等动作融于音乐与节奏,分低中高年级编排动作组合,常用于晨会、班会与节日活动,既便于记忆,也便于教师观察与纠正。

在课程建设上,学校建立了低—中—高三层次的校本礼仪课程:低年级侧重基础问候、排队与用餐礼仪;中年级加入家庭、社区礼仪及情绪管理;高年级则拓展到社会交往、公共责任与网络礼仪。教学方法多样,微班会、情景模拟、角色扮演与礼仪日记等使学生在实践与反思中内化规范。礼仪教育实现学科渗透:语文课解析含礼文本并开展交流写作,体育课强调竞技与合作规则,艺术课提升仪态与审美,信息技术课融入网络文明,做到教育无缝对接日常学习。

督导与评价机制覆盖教师、学生与家长三方。学校成立常态化礼仪督导组,制定检查清单并定期巡查,形成反馈报告;同时实施礼仪之星评选、礼仪积分制与学期表彰等激励措施。评价注重多元并用:教师评价、同伴互评、自评与家长反馈共同构建礼仪档案,结合迟到率、违纪事件数与志愿服务次数等量化指标与仪态语言等质性观察。礼仪主题活动与传统节日、校外实践、公益服务相结合,组织参观社区示范点与志愿服务,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与践行。

四、成效评估、问题剖析与改进方向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雅”文化引领下的文明礼仪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文明素养明显提升,校园里常见礼貌问候、互帮互助的温馨场景;早读、午读秩序井然,课间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放学路队呈现出“快、静、齐”的良好风貌。通过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学生逐步将文明礼仪内化为价值观、外化为日常行为,良好习惯正稳步形成。

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存在“踩点”进班、自主管理初期成效不佳、课间管理存在一定难度等。为此,学校采取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加强值班巡查与常态化督导、强化班干部培训与责任意识、优化课间活动安排与管理流程等,逐步缓解了上述问题。

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和雅”文化在礼仪教育中的引领作用。一方面,继续丰富教育内容,融入更多传统文化元素与实践形式;另一方面,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家校协同,关注学生个性化需求,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力求将文明礼仪教育打造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养的有力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