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儒家“礼”文化对大学公文写作语言规范与情感表达的影响研究

作者

杨婧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 450008

引言

在高等教育日益重视文化传承与育人功能的今天,公文作为高校管理与沟通的重要手段,其语言使用不仅关系事务传达的效率,更体现出文化素养与价值观导向。当前,尽管高校在制度化管理与规范化文本表达方面已取得进展,但在语言风格、情感温度与文化底蕴方面仍有待提升。儒家“礼”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之一,在语言表达中强调得体、谦逊、和谐与秩序,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拟从儒家“礼”文化的内涵出发,分析其对高校公文语言规范与情感表达的影响,并提出适应新时代高校行政语言文化转型的可行路径,为提升高校公文写作水平、营造良好语言文化环境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一、儒家“礼”文化的语言内涵与情感特质

儒家“礼”文化起源于周礼制度,在孔子系统阐发下形成了完整的伦理规范体系。“礼”不仅是外在的行为仪式,更是内在的道德原则与人际交往的指导标准。其语言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用语得体,语言要符合身份、场合与语境,体现出尊重与分寸;二是注重语气的谦和与柔性,反对咄咄逼人与情绪化表达;三是重视言辞的约束性与秩序性,主张言必信、行必果。在情感表达方面,“礼”文化提倡“哀而不伤,乐而不淫”,推崇含蓄内敛、温婉有度的情感传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既避免了情感的泛滥,也保证了语言的庄重与权威。总之,儒家“礼”文化以其独特的语言伦理与情感规范,为公文写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支撑。

二、大学公文写作中语言规范的价值体现

大学公文是高校组织管理、沟通协作、政策宣传的重要工具,其语言规范性是确保信息准确、逻辑清晰、执行高效的关键。语言规范主要体现为用词准确、句式得体、格式统一与逻辑严密。在儒家“礼”文化影响下,公文语言规范还应体现出三层价值:其一是礼制之规范,即体现组织等级与制度秩序,用语上讲究尊卑有别、措辞得体;其二是礼义之分寸,即避免情绪化语言与非理性判断,使公文表达兼具理性与克制;其三是礼序之协调,即在内容安排、逻辑组织、语义衔接上体现整体的条理性和谐性。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高校公文仍存在语用模糊、格式不清、表达生硬等问题,缺乏对语言文化内涵的理解与应用。

三、公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及其文化内涵

公文虽以事务传达为主,但并不意味着完全剥离情感因素。尤其在高校这一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机构中,公文亦承担着引导舆情、凝聚人心、弘扬精神的重要功能。因此,合理的情感表达不仅不会削弱公文的权威性,反而能增强其亲和力与感染力。儒家“礼”文化中情感表达的方式强调“以情动人”,但须以“礼”制约。应用于大学公文写作,可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语言风格上体现温和理性,避免冷漠生硬与行政化腔调;第二,表达策略上注重情感认同与人文关怀,如慰问信、倡议书等类型公文应体现对受文者的理解与尊重。

四、儒家“礼”文化视域下大学公文语言使用的现实问题

尽管部分高校在公文写作中已逐步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但整体而言,其系统性与深入性仍不足。首先是语言风格趋于行政化与模式化,缺乏应有的文化温度和语言美感,部分文稿雷同严重,用语呆板刻板。其次是写作者对“礼”文化理解片面,往往将其简化为形式上的尊称与套话,而忽视了其内在的逻辑与精神实质。第三是情感表达存在两极化倾向,一方面在规章制度性公文中过于生硬,另一方面在宣传类文稿中过于煽情,未能把握情感与理性的平衡。此外,当前高校公文写作的培训机制普遍缺失,导致写作者缺乏基本的语言修养与文化素养,无法将传统文化精髓转化为现代语言实践。以上问题不仅削弱了公文的传播力与引导力,也制约了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五、融合“礼”文化提升大学公文写作质量的路径建议

要实现儒家“礼”文化与大学公文写作的深度融合,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增强文化意识,提升写作者的传统文化素养。高校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礼”文化纳入公文写作课程与培训中,使写作者理解其精神实质与语言逻辑,增强文化认同感。其二,建立语言风格指导体系,明确各类公文的表达规范与情感基调,实现文种分类与风格匹配,避免“千文一面”。其三,推进公文语言审校机制,设立专门语言审核岗,确保语言表达符合“礼”的精神,既规范又不失温度。其四,鼓励写作者在确保政治正确与制度规范的基础上,适度引入修辞、典故与文言元素,使公文语言更具文化底蕴与表现力。

结论

儒家“礼”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规范性与情感表达方式对高校公文写作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在高校治理现代化与文化育人双重目标引领下,融合“礼”文化的大学公文写作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得体性,还能够增强其文化内涵与情感感召力,推动高校管理语言向人文与智慧并重方向转型。本文通过对“礼”文化语言特征、公文语言规范与情感表达、现实问题分析及优化路径等方面的系统探讨,指出新时代高校应从理念更新、机制建设与实践训练等多层面推进“礼”文化在公文语言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振羽 . 儒家“礼”文化与现代公文写作融合路径探析 [J].公文写作与传播 , 2022(3): 45-49.

[2] 陈晨 . 高校行政公文语言规范性与情感表达的协同机制研究[J]. 教育管理与研究 , 2021(5): 61-67.

[3] 张玉洁 . 儒学视域下大学文化传播语言风格优化策略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 , 2023(2): 78-83.

作者简介:杨婧,女,1979 年2 月生,汉族,河南省济源市(籍贯),本科学历,职称:高校讲师   研究方向:汉语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