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师师德师风素养提升的“规则立德”模式构建与应用
杨超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职业教育中心713700
引言
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愈发重视,中职学校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愈加重大。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部分,其师德师风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职业技能以及今后的职业走向。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怎样根据中职学校实际状况,搭建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素养提升模式,就成了当前教育界必须破解的难题。
一、“规则立德”模式构建的背景与基础
(一)政策导向与中职教育发展需求分析
近些年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陆续出台,给中职学校师德师风创建赋予了重要指引。这些指导性文件既凸显出师德师风创建的关键地位,又全面规划了创建路径和评价体系,从而为优化中职教师职业伦理素养给予制度支撑。伴随中职教育事业迅猛前行,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这给中职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中职院校应当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安排,切实强化师德师风创建,促使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轨道。
(二)中职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现存问题分析
调研显示,一些中职学校师德规则“泛化”“碎片化”,一是规则多集中在课堂教学,对校企协同、实习指导等场景覆盖不足。二是奖惩失衡,重惩戒轻激励,教师参与师德提升主动性不高。三是规则执行缺少动态监督,多靠年终考核,难以及时规范日常行为,这些都影响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效。
二、“规则立德”模式的核心构建
(一)分层分类的规则体系设计
基础共性规则:根据国家政策制定《中职教师师德基本准则》,提出政治素养、职业操守底线,例如不能有偿补课、歧视学生等,覆盖全体教师通用场景。
岗位特色规则:对于“双师型”教师,制定了《实践教学师德规范》,规定教师在企业实践要遵守行业伦理。指导学生实习要保障安全、公平分配实践机会;对班主任出台了《班级管理师德细则》,提出要关爱学生、家校沟通的责任边界。
奖惩衔接规则:建立“师德积分制”,将遵守规则的情况与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挂钩。对于遵守规则的教师提供培训深造、校企项目优先参与等奖励;对于违规行为轻微的教师进行谈心谈话、师德再培训;对于严重违规者,依规处理,做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二)校企协同的规则实施维度
结合中职产教融合特点,联合合作企业共建“校企师德共督机制”:一是引入企业行业规范,把企业员工职业道德要求(工匠精神、安全生产意识)纳入教师规则体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传递企业质量标准;二是成立“校企师德评议小组”,企业导师与学校领导共同参与教师师德考核,侧重评价教师在实践教学、学生实习指导中的表现,保证规则契合岗位实际。
策略
三、中职学校教师师德师风素养提升的“规则立德”模式的应用
(一)强化规则意识,深化师德规范内化
中职学校要开展一系列培训、研讨会之类的活动,来加强教师对于“规则立德”模式里面各项规则的理解和认可。保证每一位教师清楚知道自己的师德行为有哪些底线和高标准,借助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之类的互动形式,让教师在模仿情形当中体会到规则的意义。促使规则意识得到深化,做到教师能够自主地把师德规范融入到平常的教育教学以及校企合作活动中,可以举办专题讲座,邀请行业专家,优秀校友来讲述自己有关师德方面的实际经历。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来提升规则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可以开展师德师风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之类的活动,促使教师把自己平时的教学,校企合作等方面的经历写成心得感想,表达自己对于师德规范的看法和感受,从而加深对规则的认识和认可。
(二)搭建规则实践平台,推动知行合一
搭建多样化的规则实践平台,如师德风采展示、校企合作项目及社会实践服务等,促使教师在现实环境中践行师德规范,将抽象的规则转化为具体行动。通过实践反馈与自我反思,教师能够不断改善师德行为,逐步提升师德素养。组织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更新、产品开发等项目,使其在解决企业实际难题中发挥专长,深入体会企业文化,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在校企合作项目中,教师作为指导者,需以身作则,成为诚实守信、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的典范,以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如社区支教、志愿服务等,教师在服务社会中践行师德规范,提升社会责任感。借助这些平台,教师在实践中深化对师德规范的理解,实现知行合一,全面提升师德素养。
(三)健全监督评价机制保障规则落实效果
建立完善的师德监督评价机制,从日常监督、定期考核、师生反馈等多个维度入手,确保规则执行无死角、全覆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师德管理系统、在线师德评价平台,实现师德监督评价的智能化与便捷化,从而提升监督的效率与准确性。对于师德表现卓越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树立正面典范,激励全体教师积极向善、力争上游。
结语
“规则立德”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为中职学校教师师德师风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通过分层分类的规则体系规划,明确了教师在不同岗位和不同场景下的师德行为准则,增强了规则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校企协同的规则执行维度有效推动了规则与企业实际的深度融合,确保了规则的有效执行。此外,强化规则意识、搭建规则实践平台、完善监督评价机制等应用策略,促使教师师德师风素养得以内化。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规则立德”模式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路径,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蔡亮 , 赵梦天 , 秦倩 .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三个协同”探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3,(11).
[2] 刘璇 , 吕立志 , 吴永祥 . 新时代增强高校师德建设有效性的路径论析 [J]. 江苏高教 ,2023,(10)
[3] 任慧婷 , 蒋东霞 . 新时代中等职业教育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与实现路径探析 [J]. 河南农业 ,2021,(27).
[4] 王 木 森 . 师 德 建 设 的 意 义 及 实 施 策 略 [J]. 教 师 博览 ,2021,(24).
[5] 阎玉梅 . 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现状及培养途径 [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07)
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县域中小学教师师德素养提升的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 :SGH24Y10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