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兴趣激发的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实践

作者

王立霞

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中堡小学730209

引言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做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班主任老师就要积极适应课程改革发展形势,借由班级管理工作的更新来增强自身的管理和引导能力。在教育的过程中,缺少兴趣导向是严重的问题,老师们往往忽略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不同的兴趣,因此学生在参加班级活动的时候没有内在的驱动力。另外评价的方式太单一僵化,仅仅依靠量化考核指标而忽视了像兴趣潜能这类软性的发展因素,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创新思维的塑造被限制住了。于是,关于以兴趣引发为基础的班级管理的更新探究就特别必要,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学生的内部动力被调动起来、发展性的评价和个性的成长都有重要的意义。

1 创设“兴趣导向”的班级环境,夯实管理之基。

班级环境就是无声的“管理老师”,班主任通过环境可以调动学生归属感和参与欲望。一方面建设“个性角区”: 把教室划分成“阅读魔法屋”,“创意手工坊”、“科学探索站”等角区,并且让同学们来投票,决定各个角区的名称和主题,像“阅读魔法屋”墙上贴着许多同学自己画的童话里的角色,书架上放着大家捐助来的绘本,学生可以申请当角区的管理员,管理这些物品,举办小一点的交流会。另一方面搭建“动态文化墙”:创设“我的小成就”板块,学生可以把自己的书法作业、航模照、运动会获奖照片贴在上面;设置“班级心愿树”,学生写下自己想“办零食分享会”“学学做折纸”之类的愿望,班主任再依照心愿清单搞活动,把教室变成学生展现和达成兴趣的地方。

2 构建兴趣驱动的双向互动管理机制

建设兴趣驱动的双向互动管理模式,成为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的实践路径。其中设置“兴趣岗位轮换制”为主要措施。赋予学生一定的管理权,可以提高他们参与到班级事务当中去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兴趣岗位可以是科普讲解员,艺术策划师,体育协调员等等。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岗位,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轮换。它冲破了以前班主任一人包办班级事务的形式,给学生供应了锤炼管理才能的机会,由原来的跟着别人干变成了班级事务的小主人。兴趣岗位轮换制实施以后,学生的主体性就充分地发挥出来了。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任务。像科普讲解员就负责组织并传播科学知识,艺术策划师呢,则专门负责组织并开展班级文艺活动。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学生们得自己去思考,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还得跟同学们一起协作。它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也教给他们自我管理。通过不同的岗位去接触不同的工作,学生们的眼界就更开阔了,也会发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师生共议班会”属于双向互动管理机制里边的一部分。班会的主题围绕着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而定,像“太空探索周”,“非遗文化月”等,真正地去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准备班会时,学生与班主任一起商量活动的安排,每个人都可以提建议。班主任只是个引导者,提供资源、给予方向,而不是发号施令的人。这样学生有参与感,师生之间可以平等交流,班级氛围更民主和谐。兴趣驱动的双向互动管理机制用各种各样的活动使班级管理更灵动、更有吸引力。比如在“太空探索周”时,同学们能够成为宇航员,科学家等去了解一些有关于太空的知识。我们也可以举办“非遗文化月”,学生自己动手去做非遗文化。也可以做手工艺品、做一些民俗文化体验中华文化的魅力。让班级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有了自己的表演舞台,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去学、去实践。

3 开发差异化兴趣赋能任务系统研究

要更进一步地开展兴趣驱动的班级管理,那么开发出差异化的兴趣赋能任务系统就成为重要的一环。它是为了依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点与能力水平来设计出层层递进,富有挑战的任务,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班主任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兴趣小组交流等方式,全方位的掌握学生兴趣爱好与特长,做到任务设计有的放矢。接着,按照学生兴趣点,设计出研究性学习、创意制作、社会实践之类的工作。像对待对科学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布置“小小科学家”的研究项目,激发他们去探究自然现象,记录下实验的过程,最后写出一份报告;对待喜欢艺术的学生就可以来个“创意无限”的艺术创作挑战,让他们用废旧的东西创作艺术品,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在任务执行阶段班主任要承担起指导者及支持者的角色,给学生给予必要的帮助,给予指导并给出回馈,促使他们冲破麻烦,一步步提高。

4 创建“兴趣激励”评价机制,稳固管理效果​。

传统的班级评价往往是以“成绩排名”、“纪律表现”为主,难以激起学生持久的动力。班主任可以创建“多元兴趣评价体系”,第一种“过程性积分制”,学生参加兴趣小组活动,完成实践任务,帮助他人等行为都会获得“兴趣积分”,用积分可以兑换“班级活动策划权”,“一天小组长”,“一次值日免去”的奖励,做到努力有即时的反馈;第二种“个性化评语”,不再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还关注学生兴趣特长,“你在航模小组的创意设计让人眼前一亮,希望你保持对科学的喜爱,将来成为优秀的工程师”。第三种“学生互评 + 家长评价”,每个月举行一次“班级兴趣分享会”,学生互相评价自己在活动里的表现,家长在班级群里给自家孩子兴趣实践状况打分,形成“学校- 家庭”的评价合力。

结语

以上是基于兴趣驱动的班级管理,很好地促使了学生主体性的建构和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发展,极大的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参与的积极性。未来教师要继续深化兴趣激发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去探索各种不同的兴趣岗位、活动设计,去充分挖掘学生们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刘静 . 我用兴趣打理班级 [J]. 新班主任 ,2023(6):35-36.

[2]钟成珍.教师有效管理班级的策略探究[J].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2024(2):56-56.

[3] 杨 国 红 . 小 学 班 主 任 班 级 管 理 创 新 策 略 [J]. 亚 太 教育 ,2025(2):46-48.

[4] 孙喜基 . 小学班级管理中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构建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4(10):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