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绿色施工技术应用

作者

陈琨

身份证 420922199102051412

引言

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支撑要素,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好坏直接决定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往传统基础设施的开发过程中经常会伴随着各种资源过度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诸多问题,从而对生态平衡产生极大危害。在这样的情形之下,绿色施工技术便应运而生成为引领建筑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该项技术主要将实现整个施工流程中节能减排作为自己的核心目标,并且还积极借助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先进装备来提升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同时也致力于改善作业环境,加强环保性能等方面展开研究工作。

1、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分析

1.1 资源浪费与能源消耗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在资源利用效率上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常常会引发资源浪费以及能源过度消耗之类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建筑材料大多通过高能耗工艺来生产(如水泥、钢铁等),在加工、运输以及施工过程中消耗大量的能源。施工现场设备和机械的频繁运转也使得能耗水平上升,资源浪费现象更为严重,传统施工模式缺少系统的资源管理体系,在材料调配,存储以及使用环节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损耗情况。建筑施工期间,因测量误差、设计变更等造成的材料损耗情况较为普遍,其占总损耗量的比例往往很大,极大限制了资源利用效率,此现象既增大了工程成本,又加重了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形成恶性循环。

1.2 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它最大的危害在于施工期间,机械运作时发出的噪音、排出的尾气、还有尘土污染这些环境要素,给周围的生态空间带来很大的破坏。在人口众多的城市地区,施工噪音和空气污染直接干扰到居民的生活质量,要是建筑垃圾和有害化学品处理得不好,随便乱倒就会造成土壤退化、水体被污染,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并且存在健康方面的隐患。

1.3 社会经济成本上升

传统基础设施建设遭遇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经济成本压力,资源过度开采、环境污染不但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而且促使政府和企业大幅加大环境治理,废弃物处理投入、污染防控、固废处理费用的不断增长明显提升了项目总体投资额度。施工期间因为交通拥堵,生态破坏等引发的民众抗议事件频发,致使工程延期,建设成本上涨。从长远角度讲,基础设施开发大概会给周边社区带来负面效应,居住环境恶化之类的衍生社会问题往往须要政府出面化解,这又加重了财政负担,随着环保法规持续收紧,民众环保意识提升,传统基建领域的合规性需求逐渐加强,其环境责任成本也逐步上升。

2、绿色施工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2.1 绿色建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研究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造方面,绿色建材的合理挑选被当作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要素。此类材料具备低环境影响、高效率利用资源、优良性能等特点,可以明显削减施工过程中的能源耗费,减轻对生态环境的潜在损害。再生混凝土属于典型代表,它是把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筛选,再加工处理之后,重新投入新混凝土制造中,这有益于缩减建筑垃圾的产生,而且可以大量削减原材料的开采需求,研究显示,在满足 28 天抗压强度大于等于 25MPa 并且耐久性良好这一前提之下,用 30% 再生骨料配制而成的混凝土比传统方法大约能少 50% 的碳排放量。在实际工程应用之中,施工单位要切实执行材料检测及性能评定流程,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要保证再生混凝土的质量符合工程要求,可以参考 ASTMC33 等国际标准,开展系统的检测评价流程。施工过程中,选择低VOCs 含量的环保涂料,这类涂料在施工时能明显降低有害物质的释放量,从而改善工作环境,提升空气质量,使用低VOCs 涂料之后,室内的颗粒物浓度大概会下降 50% ,这对于保护人员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项目实施期间,建设单位要制订绿色建材的采购规范以及评估体系,从源头上保证建筑材料符合绿色施工的标准,尽可能地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 施工过程中的节能与智能化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创建期间,施工阶段的节能管控是绿色施工技术体系的关键要素,采用高效设备并搭配智能管理系统,可以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并削减能源耗费。比如电动混凝土搅拌设备取代传统燃油设备,估计能耗会缩减大概 30% ,借助 BIM 技术,做到现场能耗数据的即时获取并实行动态调节,进而改良施工组织并削减无谓的能量损耗,通过 BIM 平台对工程进度,物资调配以及能耗情况展开全面分析之后,在实际工程项目中,施工团队可以准确找出高能耗环节,并据此制订相应的改进方案。根据统计数据,某工程项目基础浇筑阶段的能耗占到整个项目总能耗的 40%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项目团队采取了诸多改进措施,预拌混凝土技术取代传统的现场搅拌方式,从而把该环节能耗降低了大约 25% ,在施工现场布置节能监测设备,随时掌握电能和水资源的消耗状况,进而优化资源配置,并保证其得到合理的利用。此类举措既有益于达成城市基础设施创建方面的节能减排目的,又能有效地削减运维开支,对推动绿色建筑理念的落实起到积极的作用。

2.3 施工废弃物管理与资源回收利用

施工废弃物管理以及资源化利用是绿色施工技术体系中的关键部分,在建筑工程领域,建筑垃圾的产生数量常常较多,尤其是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当中,建筑垃圾占工程总量的比例可能达到15%-20% ,要想做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这种综合管理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它依靠科学规划和系统管控,既可以缩减建筑垃圾的生成量,又可以提高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率,从实际操作来看。施工单位应该在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分类收集设施,把各种废弃物细致地分拣出来,然后结合相应的技术手段加以处理,比如把混凝土块、砖瓦碎片以及木屑等分开存放,混凝土废料经过破碎之后能够用来制造再生骨料,木屑经过深加工之后就能变成环保建材产品。科学实施的分类管理机制能够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处于 60%-90% 之间,这明显缩减了填埋量并且减轻了环境负担。施工单位可以部署智能化管理系统来随时观察建筑垃圾产生的状况以及处理情形,再配合数据分析手段去改良废弃物管理流程,促使施工现场朝着绿色化方向迈进,这些举措既改善了资源利用效率又给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结语

总之,在城市基础设施创建期间,绿色施工技术的采用既是践行生态文明观念的关键表现,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择环保建材、执行节能减耗举措、推广智能化运作手段,而且完善施工废弃物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机制,施工企业就能切实削减项目碳排放量和资源耗费,进而改进运营效能并改善经济效益。未来城市基础设施创建会愈加重视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渐渐形成起绿色化、智能化、高效化的新型创建模式,从而为达成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形成稳固根基。

参考文献:

[1] 谢海雄 . 绿色理念下的市政基础设施施工技术研究 [J].科技资讯 ,2024,22(24):130-132.

[2] 孔令文 . 绿色理念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施工技术分析 [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22,(26):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