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艺术活动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研究
刘艳茹
内蒙古赤峰市直属第三幼儿园
随着国家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视,幼儿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课题。同时,家园共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以幼儿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课程与家园共育为切入点,探讨其实践方法和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艺术活动
利用多媒体资源开展艺术活动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教学手段,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向孩子们展示丰富多样的中华文化。例如,在艺术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大屏幕或投影仪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视频。视频中可以展示中国人民过年的喜庆场景,如舞龙舞狮、放烟花、贴春联等。教师可以解释春节的由来和重要意义,并与孩子们一起欣赏和学唱《恭喜恭喜》等传统春节歌曲。通过观看视频和参与歌唱活动,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中国春节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图片资料,向孩子们展示中国的壮丽山河和名胜古迹。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风光,如黄山、张家界等,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等,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认识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文化遗产,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通过利用多媒体资源,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
二、为幼儿创作民族艺术环境增加民族共同体意识
幼儿园的公共区域和班级是幼儿活动与学习生活的关键场所,可分别设置"民族文化墙"与"民族文化角",助力幼儿感受民族文化魅力。然后再特定的节日开展对应的民族艺术活动。比如,在公共区域设置的"民族文化墙",需注重色彩搭配和布局合理性,按不同民族分类展示服饰图片并配以文字介绍,如展示蒙古族传统服饰时,讲解长袍、腰带、靴子等服饰特点及在蒙古族生活中的作用;同时展示各民族节日图片,像春节舞龙舞狮、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等,让幼儿直观了解不同民族的节日习俗与庆祝方式,增强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在班级内设立的"民族文化角",可依不同民族文化主题布置,设置"少数民族乐器角",摆放二胡、马头琴、葫芦丝等乐器,让幼儿观察其形状、结构,感受声音,还可邀请专业音乐教师或会演奏的家长来演奏,加深幼儿对民族乐器魅力的了解;设置"民族手工艺品展示区",展示剪纸、刺绣、编织等手工艺品,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和文化意义,让幼儿了解不同民族艺术特色,并鼓励幼儿动手制作简单手工艺品,如剪纸、折纸,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使其在制作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魅力。
其次,老师可以开展民族歌曲和舞蹈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向孩子们介绍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文化。例如,教师首先可以选择一首简单易学的民族儿歌,如《小星星》,并带领孩子们一起唱歌。教师可以教授歌曲的歌词和动作,引导孩子们跟着节奏唱歌并做相应的手势动作。通过唱歌的方式,孩子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同时也可以学习中华民族的歌曲。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又富有特色的民族舞蹈,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舞、汉族的扇子舞等。教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舞蹈的背景和特点,并逐步教授舞蹈动作。通过跳舞的方式,孩子们可以感受到舞蹈的美妙和身体的灵活性,同时也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通过教授民族歌曲和舞蹈,幼儿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中国传统音乐和舞蹈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三、组织艺术文化体验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组织艺术文化体验活动是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文化展览,让他们近距离观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例如,带领孩子们参观一个关于中国古代生活的展览,展示古代家居、服饰、食品等,通过观察和解说,让孩子们了解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文化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和示范,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如,邀请书法家来给孩子们讲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知识,并教授他们如何正确握笔和书写汉字。通过亲自动手书写,孩子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书法的独特韵味,并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手工制作、传统游戏、茶道体验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学习制作中国结,让他们亲手打结并选择不同颜色的线,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传统游戏比赛,如踢毽子、跳绳等,让孩子们体验传统游戏的乐趣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积极履行职责,通过爱国教育、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加强家校合作等多种手段,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和集体观。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明白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着特殊的使命和责任。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爱国、团结、奋发向上的中华民族新一代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苏娇楠.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合思想"中探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实性和前瞻性[J].中国民族博览,2023(6):128-130.
[2]沈卫荣译,夸新木加译,更松巴毛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藏传佛教中国化[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藏文版),2023(1):1-15.
[3]王丽云.基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贵州苗族堆绣艺术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3(7):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