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最佳体重值”出炉!学会体重管理,让你比同龄人更健康

作者

赵丹妮

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康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240

目前,“国家喊你减肥”这一话题在网络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促使“体重管理”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体重管理具体是什么?如何健康的开展体重管理?本文科普如下。

1、体重管理的必要性

大多数人认为身体胖点儿没什么问题,是因为其对肥胖、超重带来的问题了解较少,不仅影响个人健康状态,也会增加社会的负担。目前,肥胖和超重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和超重会增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也是部分恶性肿瘤疾病的危险因素,增加多种慢性病死亡风险。研究显示,有地区统计 2021 年高BMI 人群死亡人数超出四万人,在危险因素中上升到前十。且相关疾病有胆道疾病、胆囊疾病、乳腺癌、肝癌、直肠癌、结肠癌、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肾疾病、糖尿病、脑卒中、高血压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等。在整体统计中,18 岁及以上人群肥胖率、超重情况、BMI 数值上升明显,且超重率由 31.0% 升至 39.2% ,升高 26.5% ;肥胖率由 13.7% 升至 25.2% ,升高83.9% :BMI 均值由 24.1kg/m2 升至 25.6kg/m2 ,升高 6.2%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呈现高流行状态,需要结合“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采取科学有效措施,遏制超重肥胖上升趋势。

2、自我评估是否超重

研究显示,居民维持适当的体重有利于更长久地保持健康。那么,具体多少数值的 BMI 合适?一定要记住这个公式: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18-64 岁:BMI 的正常范围是 18.5~23.9;65 岁以上:理想体重指数为 20~26.9,80 岁以上:理想体重指数为 22~26.9 。其次,人们可通过对腰围测量评估是否超重和肥胖,腰围是显示腹部脂肪堆积情况的重要内容,一旦出现慢性疾病会出现腹部脂肪过多的情况。如有些人肚子大的跟游泳圈一样,即便体重指数正常,但存在腰围指数异常情况,需警惕观察,此种情况多见于中心性肥胖,该类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较高。我国对腰围数值评估如下:女性腰围在 85cm 以上属于中小型肥胖,男性腰围在 90cm 以上属于中小型肥胖。最后,也可以使用带体脂率检测的体重秤对自身健康状态评估,体脂率是指人类身体脂肪含量在总重量中的占比,可以直接呈现人类的脂肪水平,女性正常体脂率需保持在 20%-30% ,男性正常体脂率需保持在 15%-25%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评估显示体重超重的人群需及时注意体重管理。

3、体重管理具体方式

在任何阶段出现的体重超重均会对个人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人体超重的原因是?大部分是由于能量超标影响。能量,来源于每日进食的食物转化,便于日常活动支撑,一旦摄入过多的能量无法完成彻底消耗,会在身体内变成脂肪堆积,增加肥胖风险。日常通过运动锻炼可消耗掉多余的脂肪,维持身体能量平衡,保持正常健康的状态,在管理体重期间坚持“迈开腿”、“管住嘴”的原则。现阶段,也有群体属于继发性肥胖人群,或是身体内分泌代谢异常造成的肥胖,该类群体需到达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大多数人是受到饮食、运动的影响出现肥胖,在日常需及时转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体重超重问题。首先,需对摄入总能量控制,确保良好的膳食习惯,且长期坚持下去。日常饮食以谷类食物为主,坚持豆类、禽畜、鱼蛋奶、水果、蔬菜、谷薯类食物综合搭配,每周需保证摄入 25 种以上的食物,每日摄入食物不低于 12 种;确保每日摄入谷类食物200-300 克,需含有杂豆类、全谷物类 50-150 克。肥胖和超重人群需对每日摄入能量控制,避免进食高能量食物,如肥肉、糖果、烘焙糕点、油炸食物等,以膳食纤维食物为主,多进食水果、蔬菜、谷物食物,日常对进食速度进行控制、规律饮食,预防暴饮暴食。

其次,体重管理期间需坚持长期科学的运动锻炼,有利于标准体重的保持,每周需坚持 5 天的中强度运动锻炼,如爬山、骑自行车、打乒乓球、打太极拳、快步走,坚持 150 分钟总时间以上的锻炼,每日行走步数至少6000 步。且鼓励超重人群开展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平板支撑、跑步、跳绳等,可开展相应的抗阻运动锻炼,如仰卧起坐、俯卧撑、引体向上、哑铃,每周锻炼 2-3 日。超重和肥胖人群抗阻运动每次坚持一刻钟即可,中强度有氧锻炼每日坚持一小时。

我国近期提出“体重管理年”活动,力求在 3 年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普及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全国居民体重管理意识,形成人人受益、全民参与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此外,当下环境处于“致胖环境”中,日常外卖食品高热量、高盐、高油问题严重,政府需督促商家提供低盐、低油食物,创建“健康外卖”平台,便于居民选择适合自身身体健康状态的食物。

4、建立长期斗争的准备

体重管理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很少有超重和肥胖人群,为什么现在这么多?是目前环境影响下,物质水平上升,人们获取食物更加便利。且生活设施也出现较大变化,可以乘坐电梯下楼、乘坐汽车出门,使用手机和电脑,在社会的如此变化下导致人们的运动量大大减少。故此,体重管理是一个漫长且艰难的过程。此外,体重管理无法再短时间内达到目标,比如 20 公斤的体重不能在一周内减下去,一旦过快的减重会出现明显的烦她情况,增加其他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超重和肥胖人群需建立长期的减肥计划,如一个月减掉 2 斤,或一个月减掉 4斤,联合饮食与运动多方面减重,确保体重管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有些群体在运动后出现明显的饥饿感,在饥饿情况下进食量会增加,无法保证减重的效果。在体重管理期间需注意对饮食的控制,特别是在运动之后,需要对饮食情况调整,尽可能避免进食高热量食物,以低脂、低盐的减脂餐为主。同时,在体重长期管理期间需坚持“一秤一尺一日历”,选择一个腰围尺、一个体重秤、一个日历本,对体重管理情况记录,包括运动和饮食,坚持记录后对生活习惯进行调整,达到长期管理的目标。如记录减重人群每日摄入食物的数量和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便于反复评估减重效果。研究显示,充足的睡眠也会帮助超重群体减重。超重和肥胖群体需在每晚 11 点前入睡,维持 7 小时睡眠,可在睡前泡脚、饮用牛奶,改善睡眠质量,保证减重效果。

5、体重管理注意事项

如果没有主动采取减重措施,体重 30 天内降低 5% 以上,或 6 个月内降低 10% 以上,应引起高度重视,需要到医院进行必要检查,排除疾病可能。长期高压力状态易导致情绪性暴饮暴食或激素失衡,进而影响体重。可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