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初中英语阅读策略培养与阅读能力提升研究
胡译木
重庆市云阳县第二初级中学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读的技能要求学生能从书面语篇中获取和处理信息,并强调了对学习策略的培养,引导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水平和未来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然而,现实的初中英语阅读课堂常常陷入一种模式:教师逐句翻译、讲解生词和语法点,学生被动听记,随后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并对答案。这种“ 字斟句酌” 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虽有助于语言知识的积累,却忽视了阅读本身作为一种思维活动的本质,剥夺了学生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使其难以应对课堂外的真实语篇。许多学生遇到生词就恐慌,看到长句就犯难,阅读速度慢,理解深度不够。
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转变:从“ 教阅读” 转向“ 教如何阅读” ,即从关注阅读的“ 结果” 转向关注阅读的“ 过程” ,将阅读策略的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 授之以渔” ,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阅读策略清晰地教授给学生,并通过反复训练内化为其自觉的阅读习惯,最终赋能学生,使其成为独立、高效的阅读者。
一、 洞悉障碍:初中生英语阅读困难溯源要有效开展策略教学,首先需深入理解学生面临的困难:
1. 语言基础障碍:词汇量不足是首要障碍。学生对核心词汇掌握不牢,对构词法(如派生、合成)了解不多,遇到生词极易产生挫败感。同时,对英语句法结构不熟悉,难以快速解析长难句。
2. 阅读习惯与心理障碍:不良阅读习惯如“ 指读” 、“ 声读” 、“ 回读” 等,严重影响阅读速度和整体理解。普遍存在的“ 翻译式阅读” 思维(即在脑中先将英文转化为中文再理解),割裂了语意群,效率低下。此外,对英语阅读的畏难情绪和缺乏自信也是重要心理障碍。
3. 策略与思维障碍: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基本的阅读策略意识。他们不知道如何快速捕捉主旨,如何有目的地寻找信息,如何利用上下文线索,如何进行推理判断。阅读过程盲目、被动,缺乏元认知监控(即对自己阅读过程的计划、监控和调整)。
4. 文化背景障碍:英语语篇中蕴含的西方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较为陌生,文化知识的缺失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或困难。
二、 策略工具箱:核心英语阅读策略的内涵与教学实践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以下策略分阶段、分层次地融入教学:
(一) 预测策略
• 内涵:引导学生在阅读前根据标题、插图、图表、关键词等线索,对文章内容、体裁、结构进行猜测。
• 教学实践:Pre-reading 环节,教师可提出问题:“ From the title ‘ The Unexpected Gift’ , what do you think the story is about?” 或让学生浏览图片 后猜测情节。预测能激发阅读兴趣,激活相关背景知识,使阅读成为验证 猜想的过程。
(二) 略读策略
• 内涵:快速阅读以抓住文章主旨大意和基本结构。关注标题、首尾段、段落主题句(通常是首句或尾句)。
• 教学实践:设置限时任务(如 1 分钟),要求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并回答“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 或“ Match the paragraphs with
their headings.” 反复训练学生忽略细节、捕捉主干的能力。
(三) 寻读策略
• 内涵:带有明确目的地扫描文本,寻找特定信息,如日期、人名、地点、数字等,无需通读全文。• 教学实践:设计任务型活动,如“ Scan the text to find out when the storyhappened.” 或“ Find all the names of the animals mentioned.” 让学生体会如何快速定位关键信息。
(四) 猜测词义策略
• 内涵:利用上下文线索(定义、举例、同反义词、因果关系等)和构词法知识(前缀、后缀、词根)来推断生词含义,而非依赖词典。
• 教学实践:遇到生词时,教师不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分析 上下文:“ Look at the words around it. Does the next sentence explain it?” 或 “ This word has the prefix ‘ un-’ , which means ‘ not’ . So what might unhappy’ mean?”
(五) 推理判断策略
• 内涵:理解字面意义之外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以及文中隐含的逻辑关系。
• 教学实践:提出深层思考问题,如“ Why do you think the character did that?” “ What can you infer about the author’ s opinion on this issue?” “ Read between the lines.” 鼓励学生基于文本证据进行合理推测。
(六) 元认知策略
• 内涵:这是关于“ 策略的策略” ,指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程的计划、监控、评估和调整。
• 教学实践:教师可示范自己的阅读思维过程,如“ 当我读到这个地方我不太明白,我会回头再读一下这个句子。” 阅读后引导学生反思:“ Which strategy did you use today? Was it helpful? What will you dodifferently next time?”
三、 模式构建:融入策略训练的阅读教学流程一个典型的策略融入式阅读课堂可包含以下环节:
1. 阅读前:激活背景知识,进行预测,明确阅读目的和需要运用的策略。
2. 阅读中:
o 第一遍(略读):快速阅读,验证预测,把握主旨。
o 第二遍(寻读/细读):带着具体任务进行深度阅读,练习猜测词义、推理判断等策略。教师在此环节提供“ 支架式” 指导。
3. 阅读后:讨论、评价阅读内容,完成语言输出活动(如复述、讨论、写作)。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反思本次阅读中所使用的策略及其有效性,进行策略总结和强化。
结论
提升初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单纯依靠题海战术所能达成。它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角色,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策略的培训者、一个阅读过程的引导者。通过系统、显性、持续地将阅读策略训练融入日常教学,我们才能真正教会学生“ 如何钓鱼” ,而非仅仅给予他们“ 鱼” 。当学生手中掌握了预测、略读、寻读、推理等强大的策略工具,并能对自己的阅读过程进行有效监控时,他们面对英语语篇时将更加自信、从容,阅读的效率与深度将得以质的飞跃,最终为其终身英语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