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甲状腺结节就要切除甲状腺?
张燕
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康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0120
近些年来,随着高分辨率超声的普及,体检报告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甲状腺结节,其检出率已经大大提高,经超声检查检出的甲状腺结节率高达 20%~76% 。看到体检报告,被甲状腺结节几个字吓坏了的人,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置之不理,一劳永逸地选择进行甲状腺切除,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关于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切除,需要认识清楚。
一、认识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位于颈前,呈蝴蝶形,是人体规模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其核心功能在于合成、储备及分泌甲状腺激素,这些激素对人体生长发育进程与新陈代谢活动发挥着关键调节效能。而甲状腺结节则是因甲状腺细胞出现局灶性异常增殖引发的散在性病理改变,于超声影像下具体表现为甲状腺组织内存在单个或多个结构异常的结节状病灶。
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是多种原因的混合结果,碘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可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可导致甲状腺上皮细胞的增多,导致结节;遗传因素同样存在,家族中甲状腺病患者多有家族遗传史,易出现甲状腺结节;自身免疫异常会导致机体的免疫反应对甲状腺产生攻击,对甲状腺细胞造成损害,形成结节,例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患者易患甲状腺结节;生活中的精神压力大、辐射暴露(经头颈部放射性治疗,长期生活在辐射环境下等)均容易诱发甲状腺结节。
在临床实践中,甲状腺结节存在多种分类方式。从性质角度来看,甲状腺结节可分为良性与恶性。常见的良性结节包含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恶性结节即甲状腺腺癌,其中乳头状癌最为常见,约占甲状腺癌病例的 85% ,该类型恶性程度相对较低,生长较为缓慢,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好。另外,依据结节是否具备自主分泌功能等特性,甲状腺结节还可划分为热结节、冷结节和温结节,通常热结节多为良性病变,而冷结节则存在一定的恶变风险。
二、甲状腺结节的诊断
发现结节后,如何准确鉴别出甲状腺结节性质是关键问题。第一步先进行病史采集,了解患者有无颈部不适、吞咽困难、音嘶哑、甲状腺癌家族史及既往头颈部放射史等病史询问;第二步进行体格检查,结节大小、质地、活动度等可通过临床触诊进行初步鉴别,但是由于该病结节较小,触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进行辅助检查。超声是最常用的甲状腺结节筛查方法,即医生“透视眼”,能观察甲状腺结节所在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例如点状、线样钙化以及囊性变等)、血流信号等,通过这些基本特征分析判断甲状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结节。例如良性结节一般具有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等基本特点;恶性结节往往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并且还存在微小钙化、纵横比>1、丰富血流信号等基本特点。第三步还应完善甲状腺功能等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仪器可检测血液中 T3、T4、FT3、FT4 等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促甲状腺素 TSH,可评估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并排除结节有无影响甲状腺正常分泌。对超声高度怀疑甲状腺结节为恶性,或无法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时,须行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活检。细针穿刺活检在结节鉴别诊断中属于创伤较小的检查,由医生用细针抽取结节部分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其诊断正确率约为 80% ,是目前公认的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性或恶性病变的“金标准”。
三、并非所有甲状腺结节都需切除甲状腺
明确甲状腺结节性质后,才可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切除甲状腺。事实上,绝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的,约占甲状腺结节总数的 90%~95%0. 。对于良性结节,没有症状,结节较小,不伴有甲状腺功能改变及甲状腺外形畸形,不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只需定期随访。常规每 6~12 个月作一次甲状腺超声、1 次甲状腺功能测定,观察结节有无变化。结节快速增大,短期内发生压迫症状(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或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时需要手术治疗。
即使是甲状腺癌,也不一定需要全切甲状腺,对于早期、小的无转移甲状腺癌如微小乳头状癌(大小 ≤1cm ),而无高危因素(如累及周围组织、颈部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可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即切除一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保留另一侧的甲状腺组织。此方式既能将病灶切除,又保留了一定的甲状腺功能,术后有可能不用终生口服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只有当甲状腺癌范围较广,侵犯范围甚大、双侧甲状腺有癌灶,或有颈部淋巴结广泛转移者才考虑全甲状腺切除,术后需根据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定期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以维持正常的甲状腺功能水平。
四、甲状腺切除手术的风险与术后影响
甲状腺手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手术中,可损伤喉返神经和喉上神经等周围结构,喉返神经损伤可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严重时甚至出现窒息;喉上神经损伤可出现声音嘶哑以及吞咽呛咳。此外,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后方,手术切除甲状腺时,可导致甲状旁腺损伤,可出现甲状腺腺体损伤,造成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低钙血症,可出现手足麻木、手足抽搐等症状。手术常见出血、感染等。
无论手术是否成功,切除了甲状腺的患者都会对身体带来一定的影响。在甲状腺被切除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甚至为 0,会让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状,比如怕冷、乏力、嗜睡、体重增加、皮肤干燥、便秘等。患者就需要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的替代药物(如左甲状腺素钠片)来使甲状腺激素维持在正常范围内,而且剂量的大小需要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来调整,剂量太大,可能出现心慌、手抖、出汗等甲亢症状;剂量太小,没有改善甲减症状,降低生活质量。
五、正确对待甲状腺结节
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并不必过度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前提。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进行自我管理,例如饮食上对于大多数患有甲状腺结节者,甲状腺功能正常者不必限制过多碘的摄入,坚持合理的饮食就可以了;如有合并甲亢者,则应严格限制碘的摄入,忌食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如有合并甲减的患者可适当多摄入含碘食物;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早睡,避免熬夜,坚持适当的有氧运动,散步、做瑜伽,使身体免疫力增加,内分泌稳定。另外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以及甲状腺结节的变化情况,及时和医生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六、小结
对于甲状腺结节,并不一定非要切除甲状腺,面对甲状腺结节,我们不能有病乱投医,要有医学认识,通过科学检查准确判断结节的性质,听从医生的指导合理治疗,早期发现,规范治疗,才能很好地控制病情,也才不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过多的影响,保护甲状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