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青少年碳酸饮料消费与峰值骨量发育的关联研究

作者

杨峻玮 杨圣辉 陶言奎 李思宇 徐永钊

牡丹江医科大学

1 青少年碳酸饮料消费与峰值骨量发育的关联机制解析

1.1 青少年碳酸饮料消费行为特征

青少年群体因生理、心理及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形成了独特的碳酸饮料消费行为模式。从生理需求来看,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对甜味饮品的感官偏好和即时能量补充需求较高,碳酸饮料的糖分含量与气泡刺激感恰好契合这一需求。在心理层面,青少年追求个性与潮流,部分碳酸饮料通过明星代言、时尚包装和网络营销塑造潮流文化形象,吸引青少年将消费行为作为自我表达与社交融入的方式。从社会环境角度,学校周边商铺、自动售货机的密集布局,以及家庭对饮品选择的监管缺位,均为碳酸饮料的便捷获取提供条件。网络社交平台的内容传播进一步强化了青少年对碳酸饮料的消费意愿,短视频、直播等场景中频繁出现的饮品推荐,使碳酸饮料逐渐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高频消费品。

1.2 峰值骨量发育的影响因素与关键时期

峰值骨量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遗传、营养、运动及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共同影响。遗传因素奠定了个体骨量的基础,研究表明,约70% 的骨密度差异可归因于遗传背景。营养摄入方面,钙、维生素 D 等关键营养素的充足供给是骨骼健康发育的物质保障,蛋白质、镁、钾等元素也通过协同作用参与骨代谢。运动因素则通过机械应力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量积累,尤其是负重运动对峰值骨量提升效果显著。吸烟、酗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干扰激素分泌与代谢平衡,间接抑制骨量增长。青少年时期是峰值骨量发育的关键阶段,此阶段骨骼生长迅速,骨矿化进程活跃,若能在该时期优化影响因素,将有效提升峰值骨量,为成年期骨骼健康奠定基础,反之则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等疾病风险。

1.3 碳酸饮料成分对骨量发育的作用机理

碳酸饮料中的多种成分可能对骨量发育产生潜在影响。首先,高糖含量是核心风险因素之一,过量糖分摄入会引发血糖波动,刺激胰岛素分泌,进而促进甲状旁腺激素释放,加速骨钙溶解;同时,糖代谢过程消耗大量维生素 B 族与矿物质,干扰骨基质合成所需的营养平衡。其次,碳酸饮料中的磷酸添加剂可与血液中的钙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钙,导致血钙浓度下降,机体为维持钙稳态会动员骨骼中的钙释放入血,长期作用可能导致骨量流失。此外,碳酸饮料常含有咖啡因成分,其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会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同时增加尿液中钙的排泄,双重机制削弱骨量积累。尽管碳酸饮料对骨量的直接危害存在争议,但多种成分的协同作用仍可能通过干扰钙代谢、营养失衡等途径,对青少年峰值骨量发育产生负面影响。

2 青少年碳酸饮料消费与峰值骨量发育的干预路径

2.1 基于消费行为的健康引导策略

针对青少年碳酸饮料消费行为,需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健康引导体系。在认知层面,学校与社区应联合开展科普教育,通过主题讲座、校园广播、宣传手册等形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碳酸饮料对骨骼健康的潜在危害,帮助青少年建立科学的饮食认知。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趣味科普短视频、互动 H5 等内容,以符合青少年信息接收习惯的方式提升教育效果。在行为干预层面,家庭需发挥首要监管作用,家长以身作则减少碳酸饮料消费,引导青少年选择健康饮品;学校可通过限制校园内碳酸饮料销售、增设纯净水和鲜榨果汁供应点,优化饮品消费环境。针对青少年追求潮流的心理特点,联合品牌商推出低糖、无糖或功能性替代饮品,以健康理念重塑消费选择,逐步降低碳酸饮料的消费频率。

2.2 促进峰值骨量发育的综合干预措施

促进青少年峰值骨量发育需从营养补充、运动强化和生活方式改善多维度协同发力。在营养干预方面,应强调膳食均衡,确保钙、维生素 D 等关键营养素的充足摄入。学校食堂可优化食谱设计,增加乳制品、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钙食物的供应;社区可开展营养指导课程,帮助家庭科学搭配饮食。在运动促进方面,学校需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增加跳绳、篮球、慢跑等负重运动项目,保证每天至少一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家庭参与亲子运动,培养青少年规律运动的习惯。针对影响骨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如熬夜、久坐等,应通过家校合作进行行为矫正,建立健康作息时间表,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时长,营造有利于骨骼发育的生活环境。

2.3 政策协同与长效监管机制构建

构建青少年碳酸饮料消费与骨健康管理的长效机制,需强化政策引导与多部门协同监管。政府部门应出台专项政策,对面向青少年的碳酸饮料广告投放进行限制,禁止在校园周边一定范围内设置自动售卖机,并对高糖饮料征收消费税,提高产品价格以抑制消费需求。同时,完善食品营养标签制度,强制要求碳酸饮料标注糖分、磷酸等关键成分及其对健康的潜在影响,增强消费者知情权。在监管层面,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需加强对饮料生产、流通环节的抽检力度,严厉打击违规添加行为;教育部门联合卫生部门建立青少年骨健康监测体系,定期开展骨密度筛查与饮食行为调查,为政策调整提供数据支持。此外,鼓励行业协会、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共治的长效监管格局,切实保障青少年骨骼健康。

结束语

青少年时期是峰值骨量积累的关键阶段,碳酸饮料消费与骨骼健康的关联不容忽视。研究揭示了消费行为、骨量发育及饮料成分间的内在联系,而科学引导消费习惯、强化营养运动干预、完善政策监管体系,是守护青少年骨骼健康的重要路径。唯有多方协同、多措并举,才能有效降低碳酸饮料对骨量发育的负面影响,为青少年筑牢一生的骨骼健康根基。

参考文献

[1]郑大军,王清,马力.生长期振动干预有助增加大鼠峰值骨量[J].基因组 学与应用生物学,2020,39(09):4249-4254.DOI:10.13417/j.gab.039.004249.

[2]赵笛辰,李梅.儿童及青少年骨骼发育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8,11(06):608-612.

[3]王路平,李金源.碳酸饮料对骨质疏松、颌骨骨折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3):162-164.DOI:10.14033/j.cnki.cfmr.2016.13.088.

第十五届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2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