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民宿的安全管理与法规合规研究
严睿涵 何文馨 孙荣幸
武汉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一、城市民宿行业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近年来,我国城市民宿市场呈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以木鸟民宿平台数据为例,2020-2024 年期间,城市民宿的房源数量从 80 万套激增至 175万套,年均增长率高达 21.88‰ 。订单量方面,2024 年全年累计订单是 2020年的 3.5 倍,年增速达 36.8‰ 。从地域分布剖析,一线城市和热门旅游城市构成了城市民宿的核心市场。像北京、上海,凭借丰富的都市旅游资源和商务出行需求,城市民宿房源数量均超 15 万套,年订单量突破 500 万单;成都、杭州等热门旅游城市,依托独特的城市魅力,民宿房源量分别达到12 万套与 10 万套,年订单量也在 400 万单以上,市场规模庞大且扩张迅速。同时,随着二三线城市旅游资源开发及经济发展,其城市民宿市场崭露头角,成为行业新增长点。例如,洛阳、威海等城市,2024 年民宿订单量同比增长超 70% ,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二)经营模式与特点
城市民宿经营模式丰富多样,主要涵盖个体自营、平台合作和专业运营模式。个体自营模式下,个人业主凭借对房屋的自主掌控,能够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依据住客需求提供极具个性化的服务,如定制特色早餐、分享本地小众游玩攻略等。不过,受限于个人精力与能力,在管理专业性上有所欠缺,难以高效整合资源,实现规模化发展。平台合作模式借助在线旅游平台强大的流量优势与技术支持,轻松实现房源展示与预订功能,极大地拓宽了客源渠道。但这种模式下,民宿对平台的依赖程度较高,需向平台支付一定比例的佣金,且在平台规则变动时,可能面临经营策略调整的压力。专业运营模式由专业的民宿运营公司主导,运用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与科学管理体系,从客房布置、人员培训到市场营销,都进行统一规划,有助于打造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城市民宿整体以独特居住体验吸引消费者,与传统酒店相比,其装修风格更具个性,融入当地文化元素,让住客深入感受城市风情;价格区间更为灵活,在同等住宿条件下,往往具备更高性价比;还能提供本地化特色服务,像安排当地居民带领住客体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充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住宿需求。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城市民宿行业机遇众多。旅游市场持续升温,特别是自由行、深度游兴起,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千篇一律的酒店住宿,对能融入当地生活、提供独特体验的城市民宿需求激增,为行业发展开拓了广阔市场空间。2024 年国庆假期,以体验当地生活为目的的民宿订单占比超 40% ,同比增长 15% 。互联网技术与在线旅游平台普及,大幅降低民宿营销成本,提高房源曝光率与预订效率。通过大数据精准推送,民宿能够快速触达目标客户群体。然而,行业也面临严峻挑战。安全管理问题频发,从消防安全隐患到治安、卫生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住客生命财产安全,影响行业口碑。法规体系不完善,全国性法规缺失,各地政策标准不一,让民宿经营者与监管部门无所适从。市场竞争激烈,大量资本涌入,同质化现象严重,部分民宿为争夺客源,大打价格战,压缩利润空间。行业监管难度大,城市民宿分布零散、经营主体多元,给监管部门在信息收集、日常巡查等方面带来重重困难,导致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
二、城市民宿安全管理分析
(一)消防安全
消防安全是城市民宿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部分城市民宿存在建筑消防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如未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通道被占用或堵塞,灭火器配备数量不足或失效等。此外,民宿经营者和住客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消防安全知识和应急逃生技能培训,在遇到火灾等紧急情况时,难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容易导致严
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治安安全
城市民宿的治安安全也不容忽视。由于民宿大多位于居民小区或分散的民居中,人员流动性大,身份复杂,容易引发盗窃、抢劫等治安案件。部分民宿在入住登记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未严格执行实名制登记制度,无法准确掌握住客信息,给治安管理带来隐患。同时,民宿的安全防范设施不足,如监控设备覆盖不全、门禁系统不完善等,也增加了治安风险。
(三)卫生安全
卫生安全直接关系到住客的身体健康。一些城市民宿在卫生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客房清洁不彻底,床上用品、毛巾等布草更换不及时,卫生死角清理不到位;卫生间、厨房等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不规范,容易滋生细菌和病毒。此外,部分民宿在食品卫生方面也存在隐患,如食材采购渠道不正规、食品储存和加工不符合卫生标准等[1]。
(四)其他安全问题
除了上述安全问题外,城市民宿还可能面临设施设备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设施设备老化、损坏未及时维修,容易引发意外事故;民宿的网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可能导致住客个人信息泄露,给住客带来经济损失和隐私侵犯风险。
三、城市民宿法规合规现状分析
(一)国内法规体系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城市民宿的全国性法律法规,相关规定散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各地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陆续出台了一些地方性的城市民宿管理办法或指导意见,如《北京市旅游条例》《成都市旅游民宿管理办法》等,对城市民宿的经营条件、安全管理、审批流程等方面做出了规定。但这些地方性法规在内容和执行力度上存在差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例如,在消防验收标准上,部分城市要求民宿必须安装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而有些城市仅需配备灭火器;在经营资质审批方面,不同地区对房屋产权性质、经营面积的要求各不相同。这种差异导致民宿经营者在跨区域拓展业务时面临合规困境,也给监管部门的协同执法带来阻碍,难以形成全国性的有效监管合力,制约了城市民宿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结论
城市民宿作为旅游住宿市场的新兴业态,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住宿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城市民宿在安全管理与法规合规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对城市民宿安全管理与法规合规的深入研究,未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法规建设、强化监管执法、推动行业自律以及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管理与法规合规体系,才能保障城市民宿行业的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未来,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城市民宿的安全管理与法规合规体系将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强磊.城市民宿安全治理体系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24.
[2]谢宝华.当前城市民宿治安管理问题与法律治理探讨[J].法制博览,2025,(06):154-156.
课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课题《乐兮城市民宿——聚焦年轻人本地生活圈》(项目编号:20231165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