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的艺术:中西方审美差异探析
王东敏
吉林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一、中西方对云的不同审美
云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虽然在两类绘画中云大多作为陪衬元素,但在画面构成和情感表达上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中西方文化背景、哲学思想以及艺术传统的差异,使得同一时期的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云的表现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中国山水画讲究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山水画家将对大自然的感受酝酿为胸中意象,抒发为画面情景;西方油画风景则是通过创造如实的、完美的风景,使观者在一种如临其境的审美体验中,获得对某种精神内容或情感世界的体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文化背景、意识领域不同。[1]
(一)典型作品中云的表现对比
以米氏云山的《潇湘奇观图》与十七世纪荷兰风景画大师霍贝玛的作品《林间道》为例,二者对云的处理方法有着显著区别。《潇湘奇观图》是宋代画家米友仁的代表作,米氏父子开创的“米点山水”独具特色。[2]受道家思想影响,米友仁在这幅作品中追求苍茫云雾中的特殊韵致,以水墨点染的方式描绘云雾缭绕的山水景色。画中的云并非具体的形态刻画,而是通过大面积的留白与墨色晕染,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以云为虚,山为实,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虚实结合”的审美理念。观者在欣赏画作时,仿佛置身于云雾弥漫的山水之间,感受到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美。
霍贝玛的《林间道》则是西方风景画的经典之作。画中的云是气象学术语中的浓积云,霍贝玛注重云的体块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明暗对比,真实地再现了云在自然界中的形态。即使在不特别强调体块的西方风景画中,体块的塑造依然十分重要,因为它能够很好地表现云与阳光、天空之间的关系。《林间道》中的云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通过其立体感和光影变化,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和真实感,让观者仿佛能够触摸到云的质感,感受到阳光透过云层洒下的温暖。
(二)西方绘画中云的审美与表现特征
西方艺术的发展与宗教神话紧密相连,这深刻影响了其绘画的表现手法。西方绘画常常采用深度布局,即焦点透视和明暗规则的绘制方法。这种方法不仅符合人们的几何认知规律,还赋予作品一种神秘的宗教感。在西方风景画中,云的表现也遵循着这种艺术理念,强调秩序与规则。云的形式完整、厚重、立体,在画面中起到补充内容、平衡结构的重要作用。
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开始,西方艺术家就注重对自然的观察与描绘,追求艺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中世纪,宗教绘画占据主导地位,云常常被赋予神圣的象征意义,作为神灵降临或升天的媒介,其表现形式庄重而神秘。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透视学、解剖学等科学知识的发展,画家们更加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真实再现,云的描绘也更加细腻、立体。在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云的表现更加富有动感和戏剧性,常常通过强烈的光影对比和夸张的形态,营造出宏大的场面和华丽的氛围。例如,鲁本斯的作品中,云常常以汹涌澎湃的姿态出现,增强了画面的动感和气势。
(三)中国绘画中云的审美与表现特征
中国画家追求“天人合一”的人生态度,并将其融入绘画创作中,表达对人生的体悟与追求。在山水画中,老庄哲学的“空”与画面的留白紧密相连,画家以简括的笔墨营造出意境幽深、意味无穷的诗境。云在中国画中不仅仅是自然景物的描绘,更是画家情感与精神的寄托。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写意”,强调通过笔墨传达神韵,而不是对物象的逼真摹写。在表现云时,画家常常运用“烘云托月”“勾云法”“染云法”等技法。“烘云托月”是通过渲染天空或周围景物来衬托云的形态;“勾云法”用线条勾勒出云的轮廓,线条流畅飘逸,富有节奏感;“染云法”则通过水墨的晕染表现云的轻盈和朦胧。例如,元代画家高克恭的《春山欲雨图》,以淡墨渲染云层,留白表现云的光亮部分,生动地展现出春雨来临前云雾弥漫的景象,给人以含蓄、空灵的美感。
中国山水画中的云还常常与山水、树木、亭台楼阁等元素相互呼应,构成和谐统一的画面。云的形态变化丰富,或舒展飘逸,或浓密厚重,画家根据画面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使云成为画面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二、总结
中国的水墨山水更注重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因此,在创作中国水墨画时,山水画家要“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将对大自然的观赏、认识和感受与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相融合,这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中国山水画更强调创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与画面形象的交融,体现了一种人文理想。而西方油画风景的创作原则是通过创造如实的、逼真的风景,使观者在一种如临其境的审美经验中,获得对某种精神内容或情感理想的体验。他们多以写实手法为创作的基本手段,这完全符合视觉真实的审美概念。所以,西方油画风景更重视对自然景观的形象再现;中国人的艺术是为人的艺术,天空中飘荡的云抑或是挺拔的松柏竹林都有着人的意志。
通过对中西方绘画中云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化背景对艺术创作的深刻影响。西方绘画中云的表现体现出对秩序、规则的追求以及对自然真实的再现,承载着宗教文化的内涵;中国绘画中云的描绘则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蕴含着道家、儒家等传统文化思想。这些差异不仅丰富了云在绘画艺术中的表现形式,也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考。深入研究云在中西方绘画中的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艺术的独特魅力,为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与更深刻的感悟。
参考文献
[1]赵媛媛.中国水墨山水与西方油画风景比较[J].美术教育研究,2013,(24):10-11.
[2]季澔然.宋代山水画的笔墨演变[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21,36(04):87 -92.DOI:10.15924/j.cnki.1009-5128.2021.04.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