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音乐文化内涵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传递与学生素养培养研究

作者

王彧 许文超 何恒达 程方方

哈尔滨体育学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引言

在高校教育体系中,体育舞蹈作为兼具体育属性与艺术特质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音乐作为体育舞蹈的“语言”,其蕴含的民族特色、时代精神与艺术风格,直接决定舞蹈的风格基调与情感表达。但当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多聚焦舞蹈动作技巧训练,对音乐文化内涵的解读与传递不够深入,导致学生难以真正领悟舞蹈艺术精髓。探索音乐文化内涵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传递路径与素养培养方法,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课题。

一、音乐文化内涵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传递的价值

1.1 深化对体育舞蹈艺术的理解与表现力

体育舞蹈中,音乐的节奏、旋律与和声为舞蹈动作赋予灵魂。当学生深入理解音乐文化内涵,便能精准把握舞蹈的风格特点与情感基调。例如,伦巴音乐缠绵抒情,其切分节奏与舒缓旋律决定了伦巴舞蹈动作柔美、缠绵且富有张力;恰恰音乐热情奔放,强烈的节奏推动着舞者以快速、利落的动作展现活力。通过解读音乐背后的文化背景,如拉丁音乐融合了欧洲、非洲与美洲音乐元素,学生能更深刻理解舞蹈风格形成的根源,在表演中不仅展现标准动作,更能通过肢体语言诠释音乐内涵,使舞蹈表演富有感染力与艺术表现力,实现从“形似”到“神似”的跨越。

1.2 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

音乐文化内涵丰富多元,从古典音乐的典雅庄重到现代音乐的创新多元,不同风格的音乐为学生打开多元审美视角。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传递音乐文化,学生通过聆听、分析音乐,感受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变化、和声的和谐,培养对美的感知与辨别能力。例如,在学习华尔兹时,接触维也纳古典音乐的优雅旋律与严谨曲式结构,学生能体会到对称、和谐之美;学习爵士舞时,感受爵士乐自由即兴的风格,理解创新与个性表达的美学价值。这种审美体验迁移到舞蹈学习中,促使学生注重动作编排的韵律感、造型设计的美感,从而提升整体审美素养,使其在欣赏艺术作品和日常生活中,都能以更敏锐的审美眼光发现美、鉴赏美。

1.3 助力学生文化与情感素养的发展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承载着特定时代、地域的文化信息。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融入音乐文化内涵教学,学生能接触到不同国家、民族的音乐文化,拓宽文化视野,增强文化包容与理解能力。如学习探戈时,了解阿根廷探戈音乐中融合的意大利、西班牙音乐元素,以及其反映的移民文化与社会生活;学习中国民族体育舞蹈时,感受传统音乐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文化底蕴。

二、音乐文化内涵在体育舞蹈教学传递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音乐文化内涵重视不足,教学理念滞后

部分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过于注重舞蹈动作规范、技巧训练和竞技成绩,将音乐仅视为舞蹈的伴奏,忽视音乐文化内涵对舞蹈艺术理解与学生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教学目标设定单一,缺乏对音乐文化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规划,导致课堂上音乐分析讲解时间少,学生难以深入了解音乐与舞蹈的内在联系。

2.2 音乐文化与舞蹈教学融合方式单一

当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文化与舞蹈教学的融合往往停留在表面。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播放音乐-学生跟练舞蹈”的模式,仅利用音乐为舞蹈动作提供节奏参考,缺乏对音乐背景知识、风格特点、情感表达等文化内涵的深入解读与引导。例如,在教授新舞蹈套路时,教师未向学生介绍音乐创作背景、所属音乐流派及其与舞蹈风格的关系,学生只能机械模仿动作,无法理解舞蹈动作设计与音乐之间的逻辑关联。

2.3 学生主动探究音乐文化内涵的积极性欠缺

受教学模式和学习习惯影响,学生在体育舞蹈学习中形成重技能轻文化的倾向,主动探究音乐文化内涵的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学生更关注舞蹈动作的完成度和比赛成绩,认为掌握舞蹈技巧才是学习重点,对音乐文化知识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教师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引导与激发,未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导致学生对音乐文化内涵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和被动心理。

三、音乐文化内涵在体育舞蹈教学中传递与学生素养培养策略

3.1 更新教学理念,强化音乐文化教学意识

高校体育舞蹈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深刻认识音乐文化内涵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将音乐文化教学纳入教学目标与计划。学校可组织教师参加音乐文化与体育舞蹈融合教学的培训与研讨活动,邀请音乐学、舞蹈学专家开展讲座,提升教师对音乐文化的理解与教学能力。同时,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增加音乐文化知识考核、音乐与舞蹈融合表现力评价等内容,引导师生重视音乐文化内涵教学。通过理念更新与制度完善,推动体育舞蹈教学从单一技能训练向知识传授、素养培育并重转变,实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与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3.2 创新教学方法,优化音乐文化与舞蹈教学融合模式

教师应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音乐文化与舞蹈教学深度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经典体育舞蹈作品,详细讲解音乐与舞蹈在节奏、风格、情感上的契合点;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音乐创作背景视频、舞蹈表演赏析片段,增强教学直观性与趣味性。开展情景教学,创设与音乐文化相关的情境,如模拟不同国家的舞蹈文化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文化氛围,理解舞蹈风格形成原因。此外,鼓励学生参与音乐选择与编排,根据舞蹈主题和风格特点,自主挑选或改编音乐,在实践中深化对音乐文化与舞蹈关系的理解,提高创新能力与艺术表现力。

四、结论

音乐文化内涵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传递,对学生艺术理解、审美塑造、文化传承与情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尽管当前教学存在理念滞后、融合不足等问题,但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音乐文化内涵传递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未来,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应持续深化音乐文化与舞蹈教学融合,探索更多元、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艺术修养、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推动体育舞蹈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杨惠.核心素养视域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实施的内在价值、现实困 境与纾解路径[J].当代体育科技,2025,15(15):67-71.

[2]周晨.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5,(06):173-176.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一般项目: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 B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