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杨阳
江苏省宿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厦门路实验学校 江苏省宿迁市 223800
前言: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所形成的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受到学科特性的影响,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等要素。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当追求地理核心素养和教材内容的紧密结合,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以此来强化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认知深度,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下面我将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分享自己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
现阶段的许多初中地理教师都会沿用传统“你说我听”的教学模式,尽管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大班授课,但是,如果教师一味地自顾自讲解,而忽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会逐渐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甚至还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发展,自然也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因此,我认为在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的方法,以提问的形式来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让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进而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例如,我在执教《中国的气候》一课时,本节内容涉及到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等内容,需要学生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所以,我就在正式授课之前向学生抛出相应的问题:“相同的时间为什么黑龙江省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而海南省是森林翠绿,鸟语花香。”从而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探究思维,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
二、理论结合实际,增强学生的人地观念
新课程改革一再倡导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并让学生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也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引用在生活实践中,这也意味着身为地理教师应当让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此来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懂得人地间如何相互影响。人地间如何协同发展,进而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环境观、发展观。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重课程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巧妙结合,尽可能地为学生引入一些他们所熟知的生活化教学素材,让学生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例如,我在执教《自然资源概况》一课时,如果直接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是很难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自然资源对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的。所以,我选择从学生所熟知的实际生活素材进行导入,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交流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地方用到了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是可再生的还是不可再生的,并让学生试着讨论如果不可再生资源用完之后该怎么办。从而能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树立正确的资源观,提升自身的环保节能意识。
三、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
近年来,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已经逐渐渗透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各个领域中,不仅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之处,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初中地理学科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地图、地形、国家面貌和相关气候水平等内容,有些重难点知识较为抽象复杂,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也较为困难。尤其是地理学科较为显著的一个特性就是区域的时空变化特征,所以很有必要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引领学生懂得地理事物之间的普遍差异存在,区域时间特点和区域发展变化趋势等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地理事物。例如,我在执教《中国的地形》一课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读图来了解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各级阶梯的分界线,还要让学生能够识别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情况。考虑到平面的地理图像较为抽象和复杂,学生无法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读图技巧,所以,我会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动态的地形变化模拟演示,或者是为学生展示三维立体的地形图像,从而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对于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区域认知有着显著效果。
四、拓展自主探究,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是一门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要想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将课堂上所获得的学科知识、逻辑思维、辨析能力和地理技能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并能够准确地解释各种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搭建实践探究的优质平台,积极拓展自主探究教学活动,让学生可以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体性,促使学生能够在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深化和提升自身的所学知识和地理素养。例如,我在执教《中国的水资源》一课时,在带领学生学习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于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我就依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要求各小组成员能够在课下共同探究社区居民一周用水的量以及主要用途。由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合作探究的具体方法和调查内容,最后要统计相关的调查数据做成表格来依次进行展示。在每个小组展示过调查结果之后,教师要让每个小组总结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不必要的浪费水资源的行为,以及该如何避免和改善。
综上所述,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师必须要落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并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效渗透核心素养实践教学。不过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初中地理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必须要明确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教学目标,进而能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将地理核心素养有效渗透在实践教学中。从而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理论结合实际,借助信息技术和拓展自主探究等教学举措,有效培育学生的综合思维,增强学生的人地观念,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广剑 . 试论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J]. 新课程 ( 中学 ),2017(12):258.
[2] 黄嫣娜 .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地理案例教学的新思考 [J]. 地理教学 ,2017(23):30-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