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优化策略

作者

刘国强

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引言

在医疗技术快速迭代的当下,医疗设备已成为临床诊断、治疗与科研的重要支撑。从大型影像设备到精密手术器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需求评估、采购决策、日常运维、报废处理等多个环节,各环节紧密关联、相互影响。然而,传统管理模式常存在采购与临床需求脱节、维护缺乏系统性、报废处置不规范等问题,导致设备闲置浪费、故障率上升、资产流失等现象频发。优化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策略,是提升医院运营效率、保障医疗安全的必然选择。

一、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1.1 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的主要环节

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涵盖多个关键环节。在采购前期,需结合医院科室发展规划与临床实际需求,开展市场调研与设备选型,通过可行性分析确定设备采购清单。采购过程中,涉及招标谈判、合同签订、到货验收等流程,确保设备符合技术参数与质量标准。设备投入使用后,日常管理包括操作培训、使用登记、预防性维护及故障维修,以保障设备性能稳定。设备进入老化期后,需通过技术评估判断是否继续使用、降级使用或报废处理,最终完成资产核销与残值处理,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1.2 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核心问题

传统管理模式在多个环节存在明显不足。采购阶段,部分医院缺乏科学的需求评估机制,盲目追求设备先进性,导致设备功能过剩或与临床需求不匹配,造成资源闲置。使用与维护环节,依赖人工巡检与被动维修,缺乏预防性维护计划,设备突发故障频发,影响诊疗连续性;同时,维护记录分散,难以形成设备健康档案,不利于故障溯源与性能分析。报废处置阶段,设备淘汰标准模糊,部分设备超期服役存在安全隐患,而提前报废又造成资产浪费;此外,报废流程不规范,缺乏专业评估与残值回收管理,导致资产流失。

1.3 优化管理策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随着医疗行业竞争加剧与患者需求升级,优化管理策略迫在眉睫。一方面,医疗设备购置成本高昂,不合理的管理导致资源浪费与运营成本攀升,压缩医院利润空间。另一方面,设备故障可能延误诊疗时机,引发医疗纠纷,损害医院声誉。此外,医疗技术革新加速,设备更新换代频繁,传统管理模式无法适应设备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趋势。通过优化管理策略,可提升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保障医疗安全,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满足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

二、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优化策略

2.1 全流程规划与科学采购策略

全流程规划需从医院战略层面统筹设备管理。在采购前,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组织临床科室、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共同参与需求论证,结合诊疗量预测、学科发展规划制定设备采购三年滚动计划。引入大数据分析,参考同类医院设备使用数据,科学评估设备投资回报率与临床价值。采购过程中,推行标准化招标流程,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综合考量设备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采用集中采购、联合采购模式,降低采购成本。同时,加强合同管理,明确设备安装调试、培训服务、质保条款等细节,确保采购设备满足临床需求。

2.2 设备使用与维护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强调全周期动态监控与主动维护。建立设备使用准入制度,操作人员需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规范操作流程并定期开展复训。推行预防性维护计划,根据设备特性制定维护周期表,结合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参数,提前预警潜在故障;建立设备健康档案,记录维护保养、故障维修、性能检测等数据,为设备状态评估提供依据。引入智能化管理工具,如设备管理 APP,实现维护任务自动派发、进度跟踪与结果反馈;建立多渠道报修机制,缩短故障响应时间,提升设备可用率。

2.3 设备报废与处置的合理优化

设备报废需遵循科学评估与规范流程。制定设备报废技术标准,综合考虑设备使用年限、维修成本、性能衰减、技术更新等因素,建立量化评估模型。成立由医学工程、临床、财务专家组成的报废评审小组,对拟报废设备进行现场评估与论证。优化报废流程,明确报废申请、审核、审批、处置各环节职责与时限;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残值评估与回收,通过公开拍卖、拆解再利用等方式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同时,建立报废设备数据库,分析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与性能变化,为后续采购与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三、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优化的保障措施

3.1 管理制度与组织架构优化

完善的制度与架构是管理优化的基础。制定《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与协作流程,建立采购审批、维护保养、报废处置等标准化制度。细化制度内容,如在采购审批中增设临床需求调研、成本效益分析前置环节,在维护保养制度中规范备件管理与应急维修流程。设立独立的医学工程管理部门,统筹设备管理工作;在临床科室配备兼职设备管理员,形成院 - 科两级管理体系。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设备使用率、故障率、维护成本等指标纳入科室与个人考核,激发全员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定期开展制度执行检查与修订,结合行业政策变化与医院实际需求,确保管理规范与时俱进。

3.2 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

构建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集成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使用登记、维护保养、报废处置等功能模块,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与实时共享。运用物联网、RFID 等技术,为设备赋予唯一电子身份标识,实现从采购入库到报废全流程追踪。引入人工智能算法,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预测故障风险并自动生成维护建议。通过移动终端应用,实现设备报修、审批、验收等业务线上办理,提升管理效率;建立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保障设备管理数据的保密性与完整性。

3.3 专业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制定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计划,针对设备管理人员开展设备原理、维修技术、质量管理等专业培训;对临床操作人员进行设备规范操作、基础维护知识培训。鼓励员工参加行业学术交流与技能竞赛,提升专业水平。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设立设备管理创新奖、技术能手奖,将职称晋升、绩效奖励与管理成果挂钩。引进具备信息化管理、数据分析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优化人才队伍结构。通过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与协作能力,打造高素质设备管理团队。

四、结论

医疗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优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从问题诊断、策略制定到保障实施多维度协同推进。通过剖析传统管理模式弊端,提出全流程科学规划、精细化运维、合理化处置的优化策略,并构建制度、技术、人才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可有效提升设备管理效能,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在医疗行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医院应持续完善管理体系,推动设备管理向智能化、精益化方向迈进,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国栋 , 贺军 . 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下设备精细化管理的思考 [J]. 中国设备工程 ,2025,(10):44-46.

[2] 何 金 良 . 浅 谈 医 院 医 疗 设 备 全 生 命 周 期 管 理 [J]. 西 藏 医药 ,2025,46(02):182-183.

[3] 黄乌玉 . 基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医院医疗设备效益分析 [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4,(2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