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信息技术赋能学校育人模式创新的实践路径研究
刘鹏飞
甘肃省清水县第八中学 741400
关键词: 五育融合;信息技术;赋能;学校;育人模式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教育领域正经历着从 “知识本位” 向 “素养导向” 的深刻转型,五育融合作为素养教育的核心框架,其落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撑。当前,部分学校在五育实施中面临资源分配不均、评价体系单一、协同机制不畅等困境,导致五育融合停留在表面层次。信息技术具有数据驱动、资源共享、精准服务等优势,能够为五育融合注入新动能:通过智慧平台整合五育资源,借助大数据优化评价体系,依托协同网络凝聚家校社合力。本文立足五育融合的时代要求,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赋能学校育人模式创新的实践路径,旨在破解传统育人模式的瓶颈,为学校构建更具针对性、实效性的育人体系提供思路,推动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实现协调发展。
一、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五育课程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的协同
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推动的线上线下融合课程体系,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度革新。线上平台借助大数据技术整合全球优质五育资源,构建动态更新的知识网络,学生可突破时空限制,利用碎片化时间接触德育的红色故事、智育的前沿学科知识、体育的科学训练方法、美育的经典艺术作品、劳育的现代工艺技术。线下课堂则基于建构主义理论,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方式,将线上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这种融合模式打破了五育之间的壁垒,德育可融入智育的探究过程,美育能渗透于劳育的创作环节,使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形成闭环,让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层面实现全面提升,真正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1]。
某学校的 “智慧五育课堂” 平台不断升级,线上板块新增互动问答、虚拟实验等功能,学生在学习德育中的社会责任主题时,可在线参与 “社区治理模拟”讨论;学习智育的物理原理时,能通过虚拟实验验证猜想。线下课堂更是精心设计跨学科融合活动,如在 “传统节日” 主题课程中,线上推送民俗文化知识(智育)和节日画作(美育),线下课堂上,学生分组制作传统美食(劳育),过程中讲解节日由来(德育),比拼制作技巧与创意摆盘(美育),餐后通过步数统计(体育)评选 “活力小组”。教师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学生线上学习进度和线下活动表现,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融合课程中收获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成长。
二、打造五育协同的家校社育人共同体,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家庭、社会构成了学生成长的 “三位一体” 育人空间,三者的协同程度直接影响五育融合的成效[2]。信息技术搭建的协同平台,重构了家校社的互动逻辑。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看,平台打破了信息孤岛,使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家庭的情感培育资源、社会的实践体验资源实现高效流动与整合。学校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将学生在校的五育表现转化为可视化报告推送至家庭;家庭能借助平台反馈学生在生活习惯、劳动实践等方面的真实状态;社会机构则可通过平台精准对接学校需求,提供场馆资源、志愿岗位等育人支持。这种资源互通机制,让德育的价值观引导、智育的知识传递、体育的健康促进、美育的审美熏陶、劳育的实践养成在协同中形成叠加效应,构建起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生态。
某区 “家校社五育协同云平台” 升级了智能匹配功能,平台根据学生年龄、兴趣标签,自动推送适配的家校社活动。学校每周通过平台发布 “五育任务包”,如 “家庭科学实验 + 社区科普宣讲”(智育 + 德育)“家庭厨艺展示 + 校园美食节”(劳育 + 美育)。家长端设有 “亲子任务打卡区”,上传孩子在家整理房间的视频(劳育)、亲子运动的轨迹(体育)可获得积分。社区模块细分出 “非遗工坊”“环保驿站” 等实践基地,学生通过平台预约参与扎染制作(美育 + 劳育)、垃圾分类督导(德育 + 劳育)。平台还增设 “五育成长树” 可视化系统,将三方数据转化为树叶生长状态,家长、教师、社区辅导员可实时点赞评论。在一次 “文化传承” 主题活动中,学生线上学习非遗知识(智育),家庭协助准备材料(劳育),社区工匠现场教学(美育),形成了闭环式育人链条。
结语
综上所述,五育融合视域下信息技术赋能学校育人模式的创新,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文中阐述的线上线下融合课程体系、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等实践路径,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与资源壁垒,实现了五育从割裂到融合、从粗放到精准的转变。这些路径通过技术赋能,让德育更具感染力、智育更具启发性、体育更具科学性、美育更具渗透性、劳育更具实践性,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了坚实平台。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还需持续探索育人模式的优化方向,进一步完善数据驱动的评价机制、深化跨领域的资源整合,让信息技术与五育融合的结合更加紧密,最终实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孙伟.“五育融合”视域下学生荣誉体系的价值意蕴与构建路径[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4,16(06):27-33+92-93.DOI:10.13585/j.cnki.gxfdyxk.2024.06.005.
[2] 云电军, 王欣艳. 七色文化:基于“五育并举”的地方高校育人模式创新[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38(03):1-7.DOI:10.13834/j.cnki.czsfxyxb.2022.0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