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课后服务学生作业辅导的对策与辅导方法分析
姚江省
广南县曙光乡中心学校 663309
引言
文通过对当前课后服务作业辅导实际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基于学生差异的分层辅导、任务驱动的作业优化、情境互动的辅导形式以及习惯培养的教学策略,力求构建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作业辅导机制,切实解决学生“做不会、不会做、做不完”的现实困境,提升农村小学数学课后服务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一、农村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作业辅导面临的突出问题分析
当前,农村小学课后数学作业辅导存在着诸多现实难题。首先是辅导内容缺乏层次性。大多数课后辅导停留在“讲解题目—批改作业”的基本层面,缺乏对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分层指导。对于学困生而言,作业完成难度偏高,导致畏难情绪上升;而对于学优生而言,作业内容缺乏挑战性,难以激发学习潜力。其次,辅导方式单一,大多以教师一对多讲解为主,缺乏互动与参与,学生在听讲过程中缺乏思维训练,作业完成形式化、机械化现象严重。再次,教师作业设计与辅导能力有待提升。部分教师在课后服务中时间安排紧张、精力有限,往往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未能根据学生具体问题开展个别化辅导,导致辅导效果不佳。此外,作业反馈机制不完善,错题不能及时归纳与巩固,学生难以形成知识闭环,影响学习质量。这些问题既反映出农村教育资源供给的不平衡,也暴露出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脱节,迫切需要通过科学化策略进行优化与改进。
二、基于差异化指导的分层作业辅导策略
为切实提升作业辅导质量,应当从学生的差异化特点出发,科学开展分层次作业辅导。首先,教师需通过日常作业表现、小组活动和数学测试等方式精准诊断学生学习状况,将学生大致分为基础巩固型、能力提升型和思维拓展型三类。对于基础巩固型学生,辅导重点应放在基本概念理解与基础题型训练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增强其数学学习信心;对于能力提升型学生,应着眼于典型题型的规律总结与变式应用,帮助其构建解题方法体系;对于思维拓展型学生,可适度加入挑战题与数学趣味题,鼓励其通过探索与归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实际辅导中应动态调整分组与任务,关注学生阶段性进步,通过“问题归类 + 针对辅导”的方式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本、问题卡片、同伴互助等方式,促使学生在反思与交流中深化理解,从而逐步实现个别指导与自主提升的有效融合。
三、基于任务导向的作业设计优化方法
作业辅导的核心在于作业设计本身。传统作业往往形式单调、目标不明、难度雷同,缺乏思维层次与能力训练。针对这一问题,应坚持“少而精、有梯度、重思维”的原则进行作业内容优化。教师在课后服务前应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分层任务,将作业任务与学生能力发展有机匹配。例如对于“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基础学生可完成简单填空与口算题,进阶学生完成简便计算与规律发现,拓展学生则可尝试综合应用与探究性题目。作业形式也应灵活多样,可结合图形拼摆、数轴绘制、情境题编写、数学游戏等方式提升趣味性与参与度,增强学生动脑动手能力。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完成情况,针对问题任务组织小组讨论、逐步解析,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中主动发现问题、反思过程、归纳方法,从而真正将作业转化为深度学习的载体。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辅导方式创新
高效的作业辅导离不开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农村小学应在教师主导基础上注重学生主体性,采用多样化辅导方式提升参与度与实效性。可结合“个别指导 + 小组互助 + 全班讲评”的混合模式,个别指导主要面对学习困难学生,教师耐心讲解关键点;小组互助鼓励能力互补学生组成“帮扶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全班讲评则对共性问题统一答疑。此外,还可引入“学习小助手”“作业挑战榜”“错题擂台赛”等趣味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借助信息技术,利用教学平板、微课视频、线上答疑等工具,为学生提供便捷化、个性化的作业支持。特别对于留守儿童与缺乏家庭支持的学生,应设置“重点关注学生档案”,通过师生结对、亲情沟通等手段,确保他们在课后服务中得到持续有效的帮助,逐步弥补学习短板。通过辅导方式的多样化实践,不仅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也增强了课堂延伸的育人功能。
五、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与反馈机制建立
数学作业辅导不仅是知识巩固的过程,更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阶段。在课后服务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规范书写—及时订正”的学习流程,引导学生在每一次作业中形成科学的学习行为。如设定“安静思考五分钟”环节,鼓励学生独立解决一道难题;设置“作业展示墙”,评选“书写规范奖”“思维创新奖”,提升学生学习自觉性。同时,建立科学的作业反馈机制也尤为重要。教师应在批改作业后及时进行个别讲评,对典型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与方法讲解,并将学生作业表现记录在成长档案中,作为后续教学调整的依据。还可定期组织“家长—教师—学生”三方反馈交流会,形成良好的作业协同教育机制,使作业辅导从简单的“任务完成”转向“习惯养成、能力提升、情感联结”的综合育人过程,从而有效提升课后服务的整体质量与育人价值。
结论
农村小学数学课后服务中的作业辅导是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路径。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力度,丰富教学资源,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课后服务作业辅导的专业性与系统性,使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在“双减”政策引导下走向更高质量、更有温度的发展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刘美雨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现状研究 [D]. 天水师范学院 ,2024.DOI:10.27868/d.cnki.gtsxx.2024.000078.
[2] 邹磊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研究 [D]. 集美大学 ,2024.DOI:10.27720/d.cnki.gjmdx.2024.000343.
[3] 赵静 .“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当代家庭教育 ,2023,(20):246-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