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深度融合模式研究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周超华
湖南省湘乡市东山学校 411400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属于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但是在当前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而忽略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学生无法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没有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与重要性。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企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所以教师要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自主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对所学知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与认知。
人工智能可以借助增强现实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把实际且具体的学习感受提供给学生。例如,学生能够借助虚拟实境体会实际场景内的学习分为,提高使用与把握知识的水平。学生借助增强现实技术能够在现实环境里引入各种各样的虚拟元素,使学习效果更佳,对自身的创新能力与思维展开有效的培养。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能够借助预测分析以及数据分析将准确教学指导提供给教师。借助对不同学生数据信息的解析与收集,如学习时间以及学习成绩等,人工智能能够找出学生在学习时面临的各种难题,把具体解决方案提供出来。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创新思维。
在教育领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既可以把充分的学习支持提供给学生,又能够使学生自身创新能力与思维得到发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学生能够提高实践以及探索的自由度,对自身创新能力与思维进行有效培育。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供各种资源和工具,帮助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和案例分析,并鼓励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开展创新性的思考。该学习途径深入实践,可以让学生自身创造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同时对其创新能力与思维进行有效培育。
1、在高中信息技术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特征,并且应用性、实践性也比其它学科更强,能够直面对接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等方面。信息技术能够把良好课堂教学情景提供给学生,把大量想象以及自由发挥空间提供给学生,使学生自身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培育,因此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创新观念的加强十分有利。与此同时,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促进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以及生活意义重大,但是,处于信息技术行业领域,公司对于各种创新型高质量人才有着更高需求,因此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观念进行培育十分关键,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客观来讲,信息技术集科学性以及艺术性于一身,比如,学生借助互联网应用程序能够对各种艺术作品加以创作,使学生获得想象和思考的大量空间,因此,教师应学会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凭借其强大的学科特性对学生创新观念展开培育。
2、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模式
当今社会,创新思维越来越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能力之一,但以往教育模式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效果十分有限。所以,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教育体系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第一,创新教育体系倡导调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按照个人需求以及兴趣开展个性化学习,以此来增强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比如,学生能够借助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种辅助学习工具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同时借助学习社区、在线资源等渠道和其它学生开展深入合作与沟通。该自主学习、个性化的途径可以让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培育。
第二,创新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团队精神以及合作精神的培育。学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环境中进行团队合作,共同解决复杂问题。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实际工作情境,进行团队项目和案例分析。该团队实践合作可以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加以培养。
第三,创新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育。学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锻炼创新设计、问题解决等方面。比如,借助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各种辅助工具,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求解,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辅助创新工具进行创意思维和创新设计的训练,对创造性能力与思维进行充分培育。发展创造性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可以进一步推动学生自身创新能力与思维发展。
3、创新思维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所有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这是个体差异所致。教师应对不同学生的差异保持足够的遵循,能够倡导学生发展的个性化,能够找出各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将学生自身优点合理放大。学生在具备独立人格的基础上,方可把各种创意性想法提出。比如,教师对“excel”应用程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习能力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其进行简单 excel 表格的制作,针对学习能力高的学生,教师应引导其进行公式的编辑,以此来实现全体学生在excel 应用程序方面的综合发展。
第二、创设优秀信息技术创造型教学环境
在高中阶段,外部环境能够给学生带来各种直接的影响,如微观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对此,教师应合理构建有利于学生创造力调动的教学氛围。比如,为使学生的资料查询更加便利、知识面更广,应将素材库提供给学生,或引导其把个人作品发表到 BBS 以及博客等各类网络平台中,以此来增强学生进行创造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性。
第三、注重信息技术实践教学
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实践性,教师应指引学生借助动手操作来进一步吸收学到的知识,使其创新观念逐步加强。实践既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与体力,又是知识以及能力的结合体,只有经过大量实践,学生方可形成各种新思考以及新作品。比如,对简单合成数字图象进行授课时,教学目标在于帮助学生掌握 photoshop 的使用方法,教师应把两张与“手”相关的模糊素材找出,要求学生按照不完整的手图片素材,结合个人想象力对作品进行创造,以此来帮助其学会合理、正确使用 photoshop,并加强个人创新观念。
第四、加强信息技术思维训练
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师应锻炼全体学生的信息技术思维,使学生能够通过联想和沟通而形成各种新观念、新设想。与此同时,教师应加强对高级语言教学以及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都离不开应用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这样方可帮助学生深入把握已学知识。
除此之外,要想让学生创新能力与思维得到培养,教师进行教学时需要明确个人定位。教师应将大量启发性教学素材提供给学生,对其探索与思考进行引导。教师应借助团队项目以及组内讨论等多种途径对其学生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展开培养。借助以上方式,教师能够调动学生的创新动力,使其创新能力与思维得到充分培养。
综上所述,在人工智能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深度融合的模式研究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和问题、提供实践机会等多种途径,能够让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培育,为其日后的生活与学习作出有效的铺垫。
参考文献:
[1] 左仁梅. 浅析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2009(10):87-89.
[2] 赵雪丽 . 把握新课程标准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造力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20):57-58.
[3] 何立新 . 信息技术教学与创新思维培养 [J] . 2012-08-01 / 北京大学出版社
[4] 小池淳义 . 人工智能超越人类 [J]. 201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