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以“情”,家校共绘“同心圆”
刘雁
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第三小学 516083
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小学生面临着来自学业、社交、家庭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凸显。教育者需要采取细致化和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应对这些挑战。第一,教师需要提供一个“开放的”沟通平台,让学生抒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同时教师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同理心,及时察觉学生的心理变化。第二,教育者应与家长保持统一战线,经常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形成教育合力。另外,学校应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应对机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为小学生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 以生为轴,摒弃“卷定输赢”教育理念
(一) 摒弃固化教育思想,强调人本的教育模式
在应试教育的教育背景下下,家长时常会产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焦虑,“卷定输赢”、“满堂灌”“填鸭式”“注入式”等教育模式也无形中在传达着高权威性、高强度性、高压迫感的学习氛围,心理健康往往会被忽视了。然而这种“唯分数论”的弊端也逐渐显示出来,这使得小学生在遭遇挫折和难题时,心理承受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和逃避行为,限制了学生们的发散思维以及“头脑风暴”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必然会导致并没有体现学生的思考能力对学生方面来说,这种一度的“机械”的吸收以及作为常年的“倾听者”,难免消磨了他对该知识的学习兴趣,长此下去,只会成为“应试教育”的“畸形品”。教育者如何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树立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将人本管理为核心,加强对这些孩子的关注和引导,为学生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
( 二)聚焦多元化模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将采取学生为心里建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的学习模式,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针对性的辅导。在教育过程的实例中,也取得了不少成效。例如曾有名学生在与同学相处时,可能因性格内向、缺乏沟通技巧或情绪管理能力不足,导致与同伴之间经常产生冲突或被孤立。我运用了鼓励式教育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时间久了,也让我塑造了一名褪去羞涩模样,勇敢自信的学生,使他改变了说话不流利的陋习;换位思考式教育方法,让我改造了一个说话不诚实的学生,使他改变爱撒谎的坏毛病;赏识式教育方法教育学生,让我成就了一个学习自律的好学生,摒弃掉以前爱讲话、爱打架的错误行为。教师的多元化教育机智这门课程艺术课程也让我更加地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要关注学校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责任和作用,以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追求育人本真的思想
(一)“镜”观其变,构建心理支持系统
倘若教师能学着用“放大镜”去观察每一位的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近期表现,用“显微镜”去看到学生的优点为切入点,用“望远镜”着眼学生的生长点,在遇到困惑时间就能化“难”为“易”,教育学生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调节和自我激励,使他们有勇气去面临生活的挑战。家长和教师都应当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提供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健康、快乐地发展。具体来说,我们重视家长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家访以及线上互动平台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同时,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家长激励措施,如表彰优秀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等,以激发家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此外,我们还注重培养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通过举办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心理辅导技巧。
(二)传授以“渔”,家校沟通贯穿主线
家校携手的心理健康促进模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正面影响。借助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父母教育活动、合作的心理辅导以及共同的教育活动,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这一体系有效地解决了小学生在学业、社交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心理困扰,并且增强了家长对子女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改善了家校之间的关系。通过定期的家校合作的家长会,或者家访和线上平台的交流模式,共同探讨孩子如何健康、快乐地发展。同时,还应该设计一些家长激励措施,如表扬优秀家长代表,定期给与家长指导意见,从而家长科学地掌握心理辅导技能。
三、洞察个性化学生, 践行多元化支持模式
如何能够把将家校沟通的支持模式的教育目的达到最大化的成效,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门特别的艺术课程。教师可构建以学生为主的心理模式,实行多元化的交流学习,营造更好的心理健康。
关注学生动态,制定个性化心理辅导档案面向学生的全体教育,应该视“学生”为轴心,教师是围绕着学生这个轴心而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式的,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问题背后隐秘的答案,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以及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运用专业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等心理健康测评工具,在实验前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估。同时,搜集教师和家长的主观评价信息,涵盖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和情绪状态的观察记录,以及家长对孩子在家行为和情绪变化的反馈。此外,通过组织学生座谈会,深入了解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支持活动的个人感受和体验。
实施支持模式,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成长
我一直致力于深思教育方法,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特点和家庭环境,有针对性地预设应指导的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面对个性化的学生,我努力探讨多元化辅助性的教育模式,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调控自己的教育方式:
1. 基层性阶段,建立于教师能够与学生建构沟通的桥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2. 调试阶段,增强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培养亲子之间的默契和信任。在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挑战、分享快乐,有助于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促进孩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发展。亲子活动可每学期安排 2 - 3 次。
3 发展性阶段,孩子们可以分享读书心得,培养阅读兴趣和表达能力,同时家长之间也可以交流教育经验。
为了进一步提升家校合作的多维度和多层次性,我们致力于优化现有的支持模式,积极探索和实施更有效的家长激励机制以及沟通策略,拓展家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优化支持模式,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障,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 冷海英.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预防对策分析 [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3, 37 (04): 112-115.
[2] 帅世春 , 叶芷甄 , 袁嘉嘉 . “家校社”协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 [J]. 中国社会工作 , 2023, (21):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