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研究

作者

罗布日正

布拖县阿布泽鲁小学 616350

引言:

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认识客观现实的过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引导学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举一反三,打破传统教学束缚,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探究知识,在深度学习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必要性

首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构建深度学习课堂不仅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巩固知识,也可以让学生深度联系新旧知识,学会举一反三,灵活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积累更多解题方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发挥出深度学习价值。其次有助于发散学生数学思维,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如果教学方法不当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畏难情绪,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如传统的死记硬背数学公式只会让学生盲目的套入公式解题,并未做到真正理解与应用。通过构建深度学习课堂,有助于学生发散数学思维、创新思维,形成高阶学习能力,更好的实现减负增质。最后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会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在达成学习目标的同时,实现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拓展,助力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1]。

二、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策略

(一)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年龄小缺乏一定自主性,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以自己为主导,在课堂上一味的灌输知识,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一定学习压力,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验操作等方法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思考意识,实现数学知识的迁移与内化。例如:在学习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选取生活中超市买菜案例,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小数,并引导学生将其与元、角、分相关联,学会知识间的融合 . 其次组织教室空间测量活动,学生自主进行知识的深度拓展。最后引导学生表达,教师为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困难,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

(二)环环相扣,发展学生高阶学习能力

想要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就要从各个阶段入手环环相扣,提高教学的衔接性。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意义、识别与表示分数,可以从导入开始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分数实例,让学生思考这些分数怎么表示的,由此引出分数的初步认识。然后教师准备一张圆纸将其对折形成两部分,并涂上颜色,让学生观察两部分共同之处,由此揭示出每一部分都可以用分数表示。当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后再选择几个简单的分数让学生尝试比较大小并总结规律,揭示出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则分数越小的定理。最后要强化巩固练习与课堂总结,教师可以合理设计判断、填空等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与生活相联系,寻找生活中存在的分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2]。

(三)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教学想要构建深度学习课堂在做好课堂准备的基础上,也要创新教学模式,如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数形结合等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由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探究,以此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例如:在学习分数相关内容时,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落实深度学习,教师先画一条代表 6 的线段将其平均分成 3 份,让学生结合图形理解分数概念拓展学生思维。或者创设生活情境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趣味,更好的落实深度学习目标。例如:在学习三年级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时,让学生整理生活中常见的正方形物体、长方形物体,在课堂上分享,并说一说这些物体的形状特点、用途,并将其与几何图形进行对比,从生活元素入手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促进学生学以致用。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要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题海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素养发展。教师要合理利用情境创设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敏鹏.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的构建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5,(17):38-41.

[2] 陈鹤鹏 .“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高年级自主学习课堂的策略研究 [J]. 天天爱科学 ( 教学研究 ),2023,(1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