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党史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李国斌
中共磐石市委党校 132300
引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史的重要研究课题,二者在多个维度上保持着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组织革命、建设发展、深化改革的具体理论成果,对解决中国问题,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一。当今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迈出了重大一步,但也面临着更大挑战,需要从中国党史中汲取经验加强反思,助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行深致远。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党史的密切联系
(一)时间维度的联系
时间维度指的是社会历史现象在时间维度中所呈现的动态发展脉络,也是某一事件在时间维度中所处位置和具体特征的呈现。由此可见,时间维度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然与“史”的问题具有直接联系。时间维度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一方面需要结合当今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具体需求,围绕实际时代背景,另一方面也需要总结中国党史的发展经验,立足党史框架展开研究,将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践行推广的重要着手点 [1]。
(二)空间维度的联系
空间维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示为某个社会现象在具体场域中的发展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加以解释。从这一维度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明显的民族性、历史性特征,不仅能够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在世界范围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百年党史就是我们党的百年奋斗史,立足党史审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在空间维度上认识二者的紧密联系,直接体现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两次巨大飞跃。
(三)实践维度的联系
实践维度指的是社会现象形成发展期间的客观规律与事实产生联系,体现为社会实践的若干活动。从广义角度来看,社会现象具有多维度的表现方式,但在本质上仍存在基础性的表现内容。实践维度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表现为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社会改革取得的一系列伟大实践成果,这些成果以理论的形式凝聚成百年中国党史。实践维度上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需要聚焦于中国党史各类实践成果,明确二者联系,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并以此为研究重点。
二、中国党史视角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践行策略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坚持实事求是
中国党史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二者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党史记录着每一次党的重大决策和重要抉择,每一次选择都体现了实事求是基本原则,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要求,始终坚持理论指导实践的方针。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我们党一路走来所坚持的科学理论,为了更好地使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难题,就需要坚持不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实事求是基本原则,以实践为基石验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让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紧密交融。只有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人民群众实践要求、中国基本国情的深刻融合。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进程中,在原则性问题和具体要求的提炼中,都必须要紧密贴合实际情况,检验理论内容,找寻问题单
(二)始终坚持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
中国党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开展革命的核心支柱,中国共产党走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实践活动凝聚的新经验,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反哺元素。从中国党史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格外注重对人民群众基层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的一个着手点。如“小岗村”试行“大包干”的勇气和实践,就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吸收人民群众的创新经验,使得全中国涌现出了千千万万个“小岗村”。正确的理论需要从实践中提炼,在实际中应用,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新的积极的面貌 [2]。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革命的先行者、社会的建设者,在社会活动的不断发展下创造的新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多得的动力源泉。关注并肯定人民群众的生活经验,汲取人民群众提供的多种建议,始终坚持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刻践行、创新发展提供原生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政治实践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过程”,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理论体系的突出表现,并将其内化到中国共产党的整个思想理论中。
(三)矢志不渝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具体的理论化成果,是理论实践化的鲜明体现,在寻求融合路径的过程中必须要谨慎识别复杂条件,在中国化进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能动摇马克思主义原有含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物质和精神探索方面的基本取向,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本质体现。纵观中国党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明代表,虽然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理论特色,但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为解决中国问题,推进中国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大力量。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保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提出符合当前建设需求的“中国方案”。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多的伟大成就,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守,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的重要组成[3]。只有扎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创造出更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可行方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才能更加长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党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蕴含着中国党史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活动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的理论成就;另一方面,中国党史记录的内容,直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成果,并为后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践行与迈进提供了可行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要坚持实事求是、始终坚持及时总结人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矢志不渝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高度重视中国党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到的重要作用,提高理论建设成效。
参考文献:
[1] 赵国卿 . 从百年党史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逻辑和理论自觉——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几点思考 [J]. 沂蒙干部学院学报 ,2022,(01):27-36.
[2]吴明永,刘昕.十八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研究述要[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38(03):5-12+22.
[3] 齐峰 , 董文哲 .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动力 [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5,(02):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