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在农村的重要性分析

作者

王玲玲

宿松县人民政府松玆街道办事处;安徽宿松246500

引言:

随着“规模化、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与升级,宿松县畜牧生产面临着“规模发展与降低生产成本的两难选择”,从宿松县统计局 2024 年发布的数据来看,当年全县畜牧业占全县农产品产量的比重达 28.7% ,但是小农户饲喂成本是规模化养殖饲料成本的 22% ,发病死亡率为 1.8倍,技术的推广、应用是缓解这一矛盾的关键。

一、畜牧养殖技术推广在农村的重要性

(一)提升养殖效率,破解成本困局

开展标准化操作,减少资源浪费。例如,宿松县融媒体中心 2024年农业致富案例报道标明,宿松县金正勇家庭农场使用“全价饲料 + 自动饮水”技术后猪肉产量较以前有所提升,每头盈利大约提升 180 元。根据宿松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生产数据通报可知,2024年底,宿松县“批次化生产”技术全覆盖,母猪平均年留产次数由2.2 增加到2.5,全年来大栏育肥猪的留种数量达到了5 万多头[1]。

(二)构建生物安全屏障,降低疫病风险

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下,技术推广强化“三区两通道”设计(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净道、污道分离)[2]。根据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24 年监测报告可知,2024 年宿松县规模场疫病发生率降至 3.2% ,较 2020 年下降 12 个百分点。例如,安徽合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企业官网2024 年技术成果展示,该企业采用“空气过滤 + 紫外线消毒”技术,蛋鸡场成活率提升至 98.5% ,年减少损失超 200 万元。

(三)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绿色发展

由于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养殖 - 种植”循环模式发展迅猛,根据宿松县农业农村局 2024 年生态农业报告可知,宿松县推行农田有机化耕作的有2.3万亩,化肥施用降低了 30% 左右。基于此,宿松县“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 2025 年规划建设 3 个区域性粪污处理点,年可利用养殖废弃物 50 万吨,生产有机肥 15 万吨,形成“养殖 - 粪污 - 有机肥 -种植”完整的产业链条。

二、畜牧养殖技术在农村推广的途径

(一)强化政府主导,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是领导和保证力量,在开展家畜养殖科学普及工作上,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支持性的资金对于进行科学技术推广而言是必要的因素。我们需要成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基金,并通过这种方式给予饲养新技术,例如,高科技自动系统和遗传筛选,使用者最高 30% 的设备补贴。这样有助于降低使用者的资本,同时也能促使使用者更愿意接受新技术。以智能环控技术为例,该技术可实时监测养殖环境参数,并自动调节,有益于提高养殖效果,但是在发展的早期阶段,需要较大的设备投入。在政府资助的支持下,更多使用者负担得起投入的资本,以便更好地实现和应用这项创新。根据农业农村部 2023 年《关于推进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改革的指导意见》,这种经济支持方式在很多地方已经产生许多有益的成功经验,给宿松县产生了较好的借鉴意义。

其次,优化土地政策是促进科学技术推广的重要环节。允许养殖设施用地按农用地管理,简化污物处理设备使用的申请流程,可以为畜牧业生产者的土地使用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按照原有土地政策,畜牧业机器使用的审批流程复杂,审批时间较长,导致畜牧业企业拓展经营方向和采用高新技术受到了限制。在新规定出台后,畜牧业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配置自己的养殖地域,建造满足技术要求的污物处理设备,有利于推进畜牧业的污物处理再生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安徽省环保厅对农用地项目建设用地的政策说明是该政策实施的具体落实路径。

(二)深化产学研合作,构建技术转化平台

产学研合作生产是加快畜牧行业技术转移的重要方法之一。校企合作方面,推动安徽农业大学与宿松县共建“畜牧科技小院”,推动优质种源的繁育、疫病防控方面的合作创新。大学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术人员,为畜牧生产技术提供理论和专业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我国有丰富的畜禽养殖经验及市场的需要,此种形式的合作可以使科研更多地与产业化相结合。安徽农业大学 2024 年校地合作新闻中报道了双方在良种繁育方面的合作成果,安徽农业大学与宿松县政府已经很好地进行了优质种源繁育工作,随之带来的就是牲畜家禽的生长速度增快和较强的抵抗力,从而带动农民们巨大的效益。

与此同时,龙头企业带动也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形式。支持和资助正大集团组织成立“样板猪场”,通过“技术培训 + 订单收购”模式,引导两千家农户实施标准化的转型。他们拥有较为丰富资金和生产技术、庞大的市场份额,可向农民提供全程的种苗、兽药、饲料、疫病防控等服务,通过订单收购的形式,使他们产成品有稳定的销售通路,降低了市场风险。正大集团安徽区 2024 年社会责任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这一模式在宿松县的实施情况,许多在他们的引导下完成了从小农到现代化的转型,提升了养殖收入。

(三)创新推广模式,提升农民接受度

创新推广模式是提高畜牧养殖技术推广效果的关键。“田间学校”即实效性提高畜牧技术的培训方法,它践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计划 5 年内举办超百次培训课程,服务 1 万名学员,重点针对生物安全、智能装备使用等核心技能展开培训。传统方式一般采用理论授课,这样农户将很难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田间学校”则可以把课堂搬进农场里,让农民在实际动手操作中学懂新技术,大大提高教育的高效和实效。宿松县农业农村部门拟定了 2025 年培养方案,确定目标以及主题,通过规范化的培训,提升农户的科技水平以及经营管理水平。

除此之外,数字化推广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推广模式。宿松县农业农村局根据2025 年的规划,搭建了“宿松畜牧”APP,其中包括技术传授、疾病预警和市场行情等,注册用户也达到了 5 万多人。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农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获取养殖技术和市场的信息。APP 不只是让农户学习更加便捷的渠道,而且还可以实时发布疫情预警,帮助农户更好地防范疾病出现。宿松县数字农业发展规划中 2024 年的规划也对其中的 APP 的设计和推广作了具体规划,利用此类互联网载体提高技术的传播效率。

结束语

要实现宿松县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采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畜禽养殖,采取政策、产科研教育和信息技术等多方面促进畜禽养殖场的效益化、疾病化、养殖方式的环保化。需突出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联系,从产科研、科研、实践生产、产业回报循环,以此持续发展乡村建设和建设。

参考文献:

[1] 何廷才 , 张承凡 , 程尚禄 . 浅谈绿色畜牧养殖 [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24,(06):88-90.

[2] 杨海宏 . 畜牧技术推广在肉牛养殖中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J].新农民 ,2024,(35):117-119.

作者简介:王玲玲(1978-),女,汉族,安徽宿松人,本科,助理畜牧师,研究方向: 动物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