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工智能助力高中生物教学探析

作者

刘明珠

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高级中学 215311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为教学模式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高中生物学科具有知识抽象、概念繁多、实验操作要求高的特点,传统教学方式在呈现微观生物结构、模拟复杂生命过程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图像识别、模拟仿真等功能,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

一、提升教学效率与个性化体验

1. 智能内容生成与备课助手

个性化教案或学案生成:AI 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学生学情数据、特定知识点(如“光合作用”、“神经调节”)快速生成不同难度层级、不同教学风格(探究式、讲授式)的教案草稿、学习任务单、练习题集,减轻教师备课负担。

动态课件与可视化素材制作:利用 AI 图像或视频生成工具,快速创建难以获取或拍摄的生物学高清图像、3D 模型动画,使抽象微观过程变得直观可视。

情境化试题与案例生成:AI 可以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或模拟情境,生成贴近生活的生物学问题、案例分析(如流行病传播模拟、基因工程伦理讨论、生态保护项目设计),提升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

2. 个性化学习路径与自适应学习

智能诊断与精准推送:AI 系统通过分析学生在在线练习、测验、互动中的表现数据,精准诊断其知识漏洞、错误概念(如混淆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和认知水平。随后自动推送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微课视频、补充阅读、专项练习)、调整题目难度和类型,实现“千人千面”的学习路径。

学习伙伴与智能辅导: AI 聊天机器人或虚拟助教可以每天 24 小时回答学生关于基础概念、作业题目的疑问(如“什么是等位基因?”、“这个实验步骤为什么这样设计?”),提供即时反馈和引导性提示,弥补课堂外教师支持的不足。

二、深化概念理解与可视化

1. 沉浸式学习与模拟体验

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利用 VR 或 AR 技术,学生可以“进入”细胞内部观察细胞器运作,“漫步”在生态系统中观察生物间关系,“亲手”进行虚拟解剖或分子生物学实验(如 PCR、基因编辑),获得沉浸式、互动性强的学习体验,突破时空和实验条件的限制。

复杂系统模拟与预测:AI 驱动的模拟软件可以动态展示种群遗传(哈迪 - 温伯格定律)、生态系统演替、流行病传播、酶动力学等复杂过程。学生可以调整参数(如突变率、捕食者数量、温度),实时观察结果,培养系统思维和探究能力。

2. 智能数据分析助手

处理真实生物数据集:生物学研究日益依赖大数据(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态监测数据)。AI 工具可以辅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分析真实或简化的数据集,进行模式识别、相关性分析、基础预测等,体验生物信息学的魅力,理解“数据驱动生物学”的现代研究范式。

实验数据处理与可视化:学生进行实验(如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后,AI 可以帮助快速整理数据、生成图表、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让学生更专注于实验设计和结果解读。

三、革新实验与教学环节

1. 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导入课程内容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学生创设更加鲜活有趣的教学情境,导入课程内容,从细微处着手,用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让课堂导入环节更加精彩;采取科学有效的生物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生物的进化》一课时,学生要针对“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学习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等内容。为更好地导入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运用全息影像技术,为学生呈现出立体的、动态的恐龙影像,让学生直观感受恐龙的形象,更加全面地理解远古时代的生物,提高学习动力,深入学习化石证据的相关知识,理解化石对远古生物复原的作用,深入理解课堂知识点,为后期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高中生物教材中既包含了微观层面的细胞、细菌、病毒等内容,同时也包含了宏观世界中的植物、动物、生态环境等内容,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思维,更加顺利地理解学科知识。在人工智能设备的支持下,生物学科教学内容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呈现出来,教师可以减少理论阐述,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构建交互式课堂,强化师生互动,使学生养成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精神。

2. 利用多方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设计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拓展教学资源,全面优化生物课程教学设计,让具体的教学环节紧密围绕生物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生物课堂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课件的有效性。生物教师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创建生物教学资料库,巧妙运用其中的资料,全面搜集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而言,教学资源结构的优化能够有效降低资源检索时间,教师已将视频资源剪切为小单元,每一段视频都对应着具体的文字检索链接,学生可以直接检索,快速获取视频内容。

例如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课时,学生需要了解人类日常生活、人口增长、农业、城市建设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呈现草原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相关内容,让学生看到南极上方臭氧层的空洞,认识到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性,进一步优化学习效果,学会科学看待人类的生存处境。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全面整合生物课程的教学资源,并将教学资源以更加立体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教学设计与学生学习规律的适应性,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四、优化评估与反馈

1. 智能化、多元化评价

超越选择题:AI 可以评估更开放、更复杂的学生产出,如对生物学现象的解释、实验设计方案、基于证据的论证短文。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回答的深度、逻辑性和科学性。

形成性评价自动化:在日常练习、在线讨论、项目过程中,AI 可以持续收集和分析学生学习痕迹,提供即时、个性化的形成性反馈,帮助师生及时调整教与学。

能力导向评估:AI 可设计并评估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如科学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在生物学情境中的应用。

2. 学习分析仪表盘

数据驱动的教学决策:为教师提供直观的仪表盘,汇总展示班级整体及个体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热力图、常见错误、参与度等数据,帮助教师精准把握学情,优化教学策略和干预措施。

总之,AI 为高中生物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使抽象概念可视化、微观世界可进入、复杂过程可模拟、个性化学习可落地、评价反馈更及时精准、实验实践更安全高效。其核心价值在解放教师生产力,聚焦高价值活动,同时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个性、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培养面向未来的生物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成功的关键在于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审慎、创新地应用AI 技术,实现人机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 钱毅 . 人工智能背景下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J].中小学电教 ,2022(Z2).

[2] 薛静 . 深度学习 : 人工智能背景下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J]. 中学教学参考 ,20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