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语文课程融入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践路径
马菲菲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高职教育要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但现在一些学校过于重视技能训练,忽视了人文教育。这导致学生缺乏文化认同感,人文素养不足。语文课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最适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在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红楼梦》等经典作品,找到把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方法。这样做能解决人文教育不足的问题,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技术又有文化素养的人才。这种教学改革对高职教育的发展很有意义,值得认真研究和实践。
一、课程内容的重构
(一)课程内容的重新安排
高职语文课程需要改变原来的模式,建立“基础能力 + 文化素养”相结合的新体系。可以参考《高职语文课程体系的构建》的研究,把课程分成语文基础、文学审美、社会文化三个部分。社会文化部分要重点加入地方非遗、传统节日等内容。
(二)教材的改进
以前的教材主要是灌输知识,学生兴趣不高。可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路径探究》中的方法,制作“文字+ 视频”结合的教材。比如,在《红楼梦》单元中加入“宝玉挨打”的影视片段,同时设计“家族伦理冲突分析”、“人物关系图绘制”等任务,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传统礼教文化[1]。
(三)评价方式的调整
建立“知识测试 + 素养评价”的双重考核方式。以《三国演义》阅读为例,除了设置“章节内容填空”这类基础题目,还可以增加“诸葛亮的忠君思想与现代职业伦理对比”等开放性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文化笔记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传统文化
(一)非遗实践活动增强文化认同
利用地方非遗资源开展实践活动。以泉州高职院的“陈三五娘”项目为例,学生需要完成三个任务:第一,在数字档案馆查找明代话本《荔镜记》的原始资料;第二,去洛江陈三坝水利遗址实地考察,了解其中体现的“天人合一”生态思想;第三,采访非遗传承人,学习南音《梅花操》的演奏技巧。结果显示, 92% 的学生表示对闽南文化有了更强的认同感。
(二)传统节日活动加深文化理解
把传统节日变成教学场景,比如端午节举办“粽艺传承”活动。学生需要完成市场调查、成本计算、包装设计等流程,最后在校园市集上售卖自己包的粽子。2024 年的活动数据显示,参与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测试平均分达到 87.6 分,比没有参加的学生高出 19.3 分,而且 85% 的学生能准确解释端午节“驱邪防疫”的卫生习俗。
(三)经典作品创作让文化活起来
参考《经典咏流传》的模式,组织“诗词新唱”比赛。学生需要完成三项创作:第一,为《诗经·蒹葭》创作现代风格的曲子;第二,设计汉服走秀来表现“青青子衿”的意境;第三,拍摄微电影展现“在水一方”的画面。2025 年某校的比赛吸引了 1200 多名学生参加,产生了 32 个原创文化作品,其中《子衿·电子国风版》的网络播放量超过
50 万次。
这些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学习效果更好。通过实践、节日体验和创作比赛,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真正理解文化的意义。这样的方式简单直接,容易操作,学生也更愿意参与。
三、用技术帮助传播传统文化
(一)用VR 技术体验传统文化
使用 VR 技术重现古代场景,比如开发“大观园数字游览”系统。学生戴上设备就能“进入”荣国府,通过互动任务学习传统建筑知识:在“潇湘馆”了解竹子的象征意义,在“稻香村”讨论农耕文明与文人思想的差异。有学校试用后发现,使用这个系统后,学生对《红楼梦》建筑描写的理解从 61% 提高到 89% 。
(二)用数据分析改进教学方法
建立传统文化学习的数据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用眼动仪观察学生看《水浒传》漫画时的注意力,发现 78% 的学生更喜欢看打斗画面而不是对话内容。根据这个发现,老师增加了 " 江湖规矩解析 " 课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梁山好汉的“义气”概念,理解准确率提高了 41% 。
(三)用智能系统帮助个人学习
开发传统文化学习软件,根据学生水平推荐合适的内容。对文言文差的学生,软件会提供带拼音的《世说新语》简易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提供《全唐诗》的情感分析图表。2025 年有学校使用后发现,这个软件让学习效率提高了 35% , 91% 的学生表示满意。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一)培养复合型教师
建立语文和非遗结合的培训体系,要求教师每年学习 40 小时传统文化课程。有职业学院和泉州非遗中心合作,派老师去学习南音演奏和德化瓷制作技术。
(二)鼓励教师研究传统文化
设立专门的研究基金,支持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研究。2024 年有学校开展了“高职学生如何看待传统文化”的研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00 后学生对“孝道”的理解和以前不同。
(三)学校和企业合作
和企业一起建立“传统文化工作室”,请行业专家来教学。有动漫学院和方特集团合作,开发《红楼梦》动画项目。企业设计师教学生用3D 技术制作大观园场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
五、结论
要把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课程,需要做好四个方面:课程、活动、技术、教师。比如通过《陈三五娘》实践活动和《红楼梦》数字化教学,学生的人文素养明显提高。接下来还要研究如何把传统文化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让职业教育发展得更好。这些做法简单实用,能让学生真正学到东西,也能让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高渊峰.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大学语文与美育的融合探索[J].嘉应文学 ,2025,(13):194-196.